与欧美的发达的经营管理咨询业相比,亚洲的经营管理咨询业起步比较晚,相对说来,只有日本是经营管理咨询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战后日本致力于发展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经济成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经济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的第二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管理咨询业也随之发展。六十年代,日本报道了美国兰德公司等咨询机构的发展状况和成功经验,而当时日本正进入了贸易自由化时期,为了加强竞争力,日本的企业对咨询信息十分重视,因此而催生了日本经营管理咨询业的发展。
据日本《思想库年报》记载,日本经营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日本交通公社”,它从事地区规划、旅游、交通等领域的研究。之后有1921年成立的“劳动科学研究会”、1922年成立的“东京市政调查会”、1942年成立的“日本农业研究所”,以及战后1946年成立的“日本经济研究所”、1957年成立的“经济发展协会”、1959年成立的“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大体说来,日本经营管理咨询业发展分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被成为是经营管理咨询业的开创阶段,这时期借鉴欧美经营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经验,改造原来的咨询研究机构,并成立了一些具有现代经营管理咨询业性质的新机构,如1960年成立了“亚洲经济研究所”,1963年成立了“日本经济研究中心”,1964年成立了“国土开发中心”,1966年成立了“野村综合研究所”,1967年成立了“三井情报开发综合研究所”,1969年成立了“日本综合研究所”、“社会工学研究所等”。这时期开始重视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科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情报的开发和研究。1970年到1980年是第二阶段,属于经营管理咨询业发展高潮时期。70年一年就成立了许多咨询公司,如“国土政策研究会”、“海洋产业研究会”、“三菱综合研究所”、“芙蓉情报中心”、“开发计划研究所”和“教育调查研究所”等。1973年7月15日,日本国会通过了51号法律——《综合研究开发机构法》,并成立了“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由这个机构来接受企业和企业所要研究的课题,然后交给各咨询公司去承包。
1973年到1975年,日本的咨询公司进入了激烈的竞争时期,大小咨询公司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一些公司因此而倒闭,通过竞争,经营管理咨询业逐步进入了有序的发展状态,一些大的咨询公司自发成立了“思想库协议会”,加强行业自律。1976年以后,日本经营管理咨询业的发展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咨询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经营管理咨询业务业大量增加。1981年至今,是第三阶段,日本经营管理咨询业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的时期。不仅原来的咨询公司更加成熟的发展,而且,这时期各大企业财团纷纷成立自己的综合研究所,如1985年,三和银行出资设立“三和综合研究所”,1986年,富士通集团出资设立“富士通系统综合研究所”,1987年,大和银行出资设立“大和银行综合研究所”,1989年,三井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出资设立“三井海上基础研究所”等。这些有大型财团设立的研究所不仅具有雄厚的资金,而且利用与企业的密切关系,既为自己的企业服务,也接受社会上的有偿委托项目,成为咨询的盈利企业,同时还逐步进军海外市场。现代,在亚太地区,日本的咨询公司已经可以与欧美的咨询公司进行有力的竞争。
在亚洲,日本的经营管理咨询业可能是最发达的,据统计,日本的经营咨询师的人数约为10000多人,从事经营管理咨询业的各种公司、机构、团体等约6000家左右,不过小公司比较多,300人以上的大咨询公司只有六到七家,但大型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据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编写的《思想库年报??1996年》报告,在当年收入的思想库有413家,其中,财团法人的占38.5%;社团法人的占12.3%;盈利法人的占18.4%;特殊法人的占0.7%。1989年以后,财团法人的所占比例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盈利法人的这大幅上升,说明日本经营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更趋健康,独立性也更强,
日本的经营管理咨询业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外资系统和银行系统的大型咨询机构。这类咨询机构依托国内外的强大信息资源网络优势、出色的人力资源优势、丰富的咨询经验和业务经验,与发达的金融业相呼应,主要为企业各部门、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集团等提供综合性咨询服务。日本国内的一些著名综合性咨询机构,例如,野村综合研究所、三菱综合研究所、冈山技研等,由于有大型财团、金融机构或大型企业集团做后盾,已经发展成为非常发达的巨型咨询机构,不仅为本国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咨询服务,而且还为国外企业部门和大型企业等提供工程、技术咨询和管理、决策咨询。同时还参与国防方面的尖端技术研发工作。第二类是日本企业指定的事业法人咨询机构。这类咨询机构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事业开发与管理的准企业机构,它们承接中央企业或地方企业委托的项目,从咨询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事业支援。它们背靠企业,获得了企业在政策、括资金方面的支持。这类咨询机构的业务范围和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全日本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对于推动日本经济建设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日本中小企业事业团(特殊法人单位),全日本能率联合会(社团法人单位),中小企业诊断协会(社团法人单位),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全国商工会联合会等,均起着促进中小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类是各种民间咨询机构。包括个人独立创办的咨询公司和各类团体或企业创办的咨询机构等。它们针对行业内或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所遇到的问题、发展趋势等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咨询服务。例如,(株式会社)NTT经营研究所,富士通系统综合研究所等,就是起这样的作用。
日本的咨询公司经常被成为“思想库”、“脑库”或“智囊团”等,突出咨询公司的思想特征。日本“思想库”在信息服务咨询和企业诊断与管理咨询方面特别发达。日本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做的非常到位,1992年,日本企业制定了大力加强科研数据库基础建设,构筑全国科研信息网络的重大信息政策。1994年起,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建设企业部门、大学科研机构的数据库,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为骨干,构筑跨学科、跨地域的全国科研信息网络,并实现与国外相关的信息机构联网,该系统的建成,大大有利于迅速、高效地向全日本各地的科研人员提供信息资源,实现了科研信息社会化的网络化。1998-1999年日本企业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建设的步伐。日本的信息咨询主要的业务方向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这类咨询占信息市场的35%,其次是人力资源信息咨询,占市场的19%,再次是市场开发咨询和公司战略管理咨询,分别占到10%和7%。在客户的构成方面,制造业方面的客户居首位,占市场规模的36%。其次是金融业、商业贸易、公众服务和运输通讯等。
在企业诊断与管理咨询方面,日本的管理咨询很有特色和优势。它们把管理咨询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诊断服务,主要针对中小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另一方面是咨询服务,主要针对大型进行管理顾问方面的咨询。日本非常重视经营诊断的研究,它们借鉴各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把管理的基础理论运用于管理诊断的实践中,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有特色的诊断管理理论。1960年日本平井泰太郎教授提出经营诊断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此后,日本企业把经营诊断作为国策在中小企业大力推广诊断制度。诊断学已经成为日本经营管理的十分重要的理论。日本还经常召开全国性的经营诊断学会大会,到1996年10月,经营诊断学会已是第29届。在该届大会上,讨论“经营诊断学的本质探源与再思考”、“探求经营诊断的新视点及其内涵”、“经营诊断学、前提条件的质变与观念变革”等议题。日本在经营诊断方面注重顺应时代的变化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开拓管理咨询的视野,开拓管理咨询的服务领域,研究新的经营诊断策略,开发新的诊断技术。同时,注重开展国际管理咨询服务市场,参与世界经营管理咨询业的竞争,无论是大的综合研究咨询机构,例如野村综合研究所,还是一些民间咨询团体,例如“国际派诊断士协会”,都在努力拓展国际咨询市场。在日本的诊断咨询士看来,“国际化就是信息化”。
最近,日本的思想库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预测2006年中国汽车销售量将超过日本,达到600万辆的销售规模,而到了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也将全面超过日本,达到981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