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做好设备管理-设备技术管理转型

企业培训师观点:做好设备管理-设备技术管理转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以点检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是日本在引进美国预防性维修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点检设备管理制度。上个世纪80年代由宝钢引入中国,这种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的现代维修管理体系,称作设备全员维修,我们要从设备技术管理向点检定修管理过渡。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技术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按照标准定点、定周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找出设备的异状,发现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

  点检的目的是防事故于未然,通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可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消除故障的措施,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升设备技术管理效率。

  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点检员通过点检,了解设备真实状况,根据预防性检修的原则和设备实际状况,确定检修周期和工期,通过合理安排,了解年修模型,定期消除设备的劣化。

  设备定修的基本目的是:科学延长检修间隔;合理确定检修项目;有效设备技术管理检修过程;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率;降低检修成本。

  ”点检-定修”是一套制度的两个侧面,实行点检定修制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很好地把握解决设技术管理问题的最佳时期,逐步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使设备的检修模式最终要达到集定期检修(预防性)、状态检修、故障检修和改进性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的模式。

  对于一个老厂,如何转变设备技术管理观念、统一认识,做好从设备技术管理向点检定修制的转型工作呢?

  一是要开展好设备技术管理转型的基础性工作。

  保障点检制顺利推行的核心和依据就是要有完善的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和管理标准。要具备”四大技术标准”和完善的设备技术文件,包括设备点检标准、给油质标准、检修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检修技术标准,设备的技术规范、全套装配图、安装使用说明书、大小修验收标准、日常点检报表、设备故障模式与后果分析表、阅读点检定修计划表、确定点检设备的主要状态因素诊断表、点检设备的各种故障诊断表、设备检修历史纪录、检修工时定额、延长维修间隔费用节约情况表、备品备件明细表,将其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要做好设备技术管理转型点检员素质培训工作。

  要搞好设备管理转型点检工作,点检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点检员是点检定修制的核心人物。点检员不仅要熟悉发电生产流程和系统,充分了解分管设备有关运行、维护、检修要领,精通本专业技术业务,熟悉设备性能、结构和检修工艺,具有本专业在设备技术管理方面的实际经验和修理、调试本专业设备的动手能力,还要编写、提出工程计划、工程预决算、材料备品计划、设备改进措施和分管设备的一般施工工艺和方案,相关业务知识面要比较广。此外,还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善于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和果断处理业务中的问题,具备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总之,点检员是一个复合型人才,肩负一般电厂技术、经营、物资、预算、财务、检修等部门的综合职能。大唐国际发电公司对点检员的定位也是很高的,要求各厂要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设备部。

  三是要做好设备技术管转型的信息化平台的接口和利用工作。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管理方法正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设备的标准化管理需要优秀的管理软件为基础。点检定修模式下的设备技术管理更加注重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功能。

  根据计划安排,在2006年上半年我厂需要完成点检仪器及点检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招标工作,确定出点检仪和软件系统厂家。设备部、信息中心和物资供应部及点检厂家密切配合,完成信息流程与EAM的接口工作方案,包括”工单”格式与管理流程、缺陷处理与考核流程、物资管理(备品备件、材料计划等)管理流程等,完善软件平台,最终要达到点检软件和EAM系统的数据共享功能。同时,还要完成全厂几万条设备名称和KKS编码核对工作,并完善补充部分设备编码,完成录入工作。

  总之,只要从思想上、制度上、人员上、技术上和相关配套设置上为全面实施点检定修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就一定会顺利做好设备技术管理向点检定修的转型工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