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的特点大家谈了很多,也是比较明确的,所以原来没有想总结,后来感觉有些特点之间存在着关联,所以就想把应急管理特点的逻辑关系搞清楚。我认为相对于平时管理而言,应急管理有以下特点:
1.紧迫性
紧迫性就体现在一个急上,如果不急就不是应急管理,造成紧迫性的原因有两个:
1)时效性,任何管理活动都有时效性,但应急管理的时效性更为明显和突出,在应急管理中超过时限的活动没有任何意义,如在人员牺牲后在实施救援毫无意义。正因为有时效性,所以要求应急管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体现出时间上的急。
2)严重性,这里的严重性不是指已经发生的破坏严重性,而是指如果应急工作做不好的话,后果严重,将会带来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两个特点共同决定了应急管理的紧迫性,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成为紧迫,如果只有时效性,而后果不严重,在时限内做不好应急管理后果也不严重则不具有紧迫性。同样如果只有严重性而没有时效性,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应对,则也不具有紧迫性特点。
紧迫性程度有时效性和严重性共同决定,就像风险由可能性和损失共同决定一样。不同的是紧迫性和时效性成反比关系,可以借助陈安博士提出的除法描述,紧迫性=严重性/有效时间。
2.复杂性
应急管理的复杂性是由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决定的,主要体现在:
1)不确定性,应急管理的不确定性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现实的不确定性,一种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所谓现实不确定性就是指人们对现实情况的认知不准确,特别是在应急早期对事件的发展和影响的认识很少,使得应急管理所需的信息不全,获得的信息不准,这给应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谓未来不确定性是指事件的多变性,事件本身、环境和承载体都会不断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很难预先采取应对措施,只能在变化发生后及时采取应对方案。
不确定性要求应急管理具有预见性,在决策时要考虑情况的变化和信息的不精确,决策要具有稳定性,同时应急管理要有灵活性,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应急管理工作,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2)多样性,不仅事件具有多样性,而且环境和承载体都具有的多样性,突发事件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差异很大。同样类型的事件发生的环境不一样,其应对方案不同,如同是特大地震,发生在唐山和汶川就不同,汶川是山区,震后道路不通和滑坡泥石流以及堰塞湖都给应急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即使同样环境下发生的同一事件,不同承载体受影响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因而对承载体的救援和处理也就不同。
多样性要求应急管理既要遵循应急管理的一般规律,同时要考虑情况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事件、环境和承载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3.临时性
临时性是应急管理区别于平时管理的又一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应急管理生来具有的特点,应急管理不可能时时在做,如果经常发生,时时在做就不是应急管理了,就变成了日常管理。应急管理的临时性体现在:
1)组织机构的临时性,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除了消防、武警和医院等特殊部门外,一般不是常设机构,都是根据应急管理的需要临时组建。即使是常设的应急管理组织在重大的突发事件中也会被破坏,失去功能,需要重新构架。
2)人员职责的临时性,应急组织的人员配置和任务分工也是临时的,除去极少数专业应急人员外,大都是缺乏应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非专业人士,这给人员的管理带来了苦难。
3)协调合作的临时性,一方面组织内部工作需要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应急管理涉及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沟通,但应急组织和人员是临时构建大家缺乏合作的经历,这种合作也是临时的。
上述临时性给应急管理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增加了应急管理的难度。
4.危险性
危险性也是一般管理所不具备的,而在应急管理中危险会经常存在,这种危险一方面是事件本身带来的,在事件控制过程中应急组织和人员就会成为事件的承载体,受到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突发事件会引发一些衍生事件,如地震后的滑坡泥石流都会给应急管理带来危险。
5.公益性
相对于一般管理的功利性,应急管理表现出更多的公益性,一方面突发事件的影响超出了个体的范围,往往是社会性问题,应急管理的受益群体往往是公众,而不仅局限在团体内部。另一方面应急管理的目标也是追求公益利益最大,而不是经济利益。在应急管理中由于情况危急,更能激发人们的互助和牺牲精神,表现出更多的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