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培训决定中国企业出路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培训决定中国企业出路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中国企业将在全球商业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崛起的同时,思想和理论研究也应该在全球商业思想和理论中占据适当的位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下称“中企院”)执行院长何志毅认为,中国需要具备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商业文明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刚刚成立的“中企院”正试图实现这个愿景。

他给“中企院”定下了目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管理培训案例库,在今年之内新增1000个案例,出版十本案例书籍;建立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历史研究机构,并完成中国企业史的著作编著。

何志毅本人还身兼数职:现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北大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何志毅着力阐述了刚刚成立的“中企院”的使命和理想。

时代周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的设立,是基于何种考虑?

何志毅: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素材,但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的思想和理论研究远落后于现实,“中企院”期望在这方面可以弥补缺失。

二三十年前,我们开始全面引进西方式管理。我们说,如果二三十年前不引进西方式管理,不学习西方管理科学是我们无知,现在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后,中国企业成长到今天,如果仅仅满足于学习西方的管理知识,那是我们无能!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跟独特的文化相关。中国处在一种缓行经济的环境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管理培训决定中国企业。所以中国的学者必须有志向、有能力来研究出一套自己的管理理论。

时代周报:中企院提出为中国企业创造价值,在管理思想上可以有所突破,达到这些目标依靠什么?

何志毅:上海交大讲究校企合作的历史传统,“中企院”成立的时候也是和企业互动的一个过程,我们下一步会成立一个理事会,里面会有很多企业家,我们挑一些企业作为我们的研究基地。这些企业愿意把他们丰富的历史资料提供给我们,企业平台向我们开放,让我们跟踪研究。

时代周报:国内很多企业家、学者都提及,中国近30年企业史记录的缺失,让“后来者”无法得到一种“真实模拟案例”的借鉴,以致常常重复相同的“失败”。“中企院”如何确保企业史分析客观、公正,并且在深度上经得起考验?

何志毅:案例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工商管理教学,管理培训决定中国企业是为了教某个管理知识点而写的。一般来说,案例真实记录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经验,将为我们还原整个企业成长的脚步和历史脉络。

我们搜集企业管理案例。比方到一个企业去,把它方方面面都写成案例,比如财务管理培训案例,收购兼并案例。如果每年都能这样一系列地写下去,自然就记录了中国企业成长的脚步和历史。

另外是写中国企业史。我们会锁定一些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企业其实自己有意无意会留下些历史决策资料,比如说,TCL为什么收购兼并汤姆逊,联想集团为什么要购并IBMPC部门,当时内部也有过不同意见,通过辩论和争论,然后形成了决策,最后再回顾这几年实践下来的效果怎么样。

我本人和柳传志先生和李东生先生都聊过,这些历史资料都存在,他们也愿意把这些资料向我们开放。保密期可能是5年或者10年。但是5年10年以后,别的企业可能仍然碰到他们当时碰到的问题。

从深度上面来说,做管理研究首先要找到一个特殊的案例。比如,他们这样做有什么成败得失,我们进而再找多个案例看看有没有共同规律,如果有共同规律,再看是不是普世性的。

一个理论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所以我们再看它有什么边界条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个总结归纳出来的理论管用。再把这个理论框架,去对应到背后的哲学、历史要素。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