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艺术需回归理性

企业培训师观点:管理艺术需回归理性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管理理论界有人把成功的管理看做是一种艺术,其实不尽然。从西安某气调库“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管理固然应当讲求艺术性,但切不可脱离实际进行什么艺术“创作”,以免造成误导或者遭到经营实践的惩罚,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家,没有制约的管理“艺术”之风不可张。

  管理“艺术”在双轨制中嬗变

  数年前的春节前夕,《华商报》以“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为题披露了一个涉农事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临潼区42户石榴种植户在三个多月前,将25吨成熟的石榴存储在地处西安的某气调库,本想依托“高科技”把石榴存放在春节前,以便卖个好价钱,高高兴兴过个年。但是当他们从气调库里提出石榴后却发现,虽然外表光亮,里面的石榴籽却变了质,果农们顿时傻了眼。石榴不能拿出去卖,这年该怎么过?果农们纷纷要求气调库赔偿损失。

  该气调库是省上的一个科研机构,由欧共体技术援建而成,拥有曾经是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气调设备,在苹果储藏方面曾取得过一个个骄人的成绩,果农因此对它比较信任。当该气调库被省上核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后,不能不走向市场,资金紧张起来。z主任此时到气调库任职,专长虽然不在气调储藏保鲜领域,但是对资本运营颇有一定的能力,自信搞活一个小小的气调库不在话下。从秋季签订的仓储合同来看,苹果的储量不足,气调库的收入将直接受到影响。于是z主任便把眼睛盯住了临潼的石榴,决定增加石榴贮藏业务。气调库从没有大批量储藏过石榴,技术人员对能否达到石榴的保鲜效果并没有把握,提出了异议。z主任在批评技术人员思想保守的同时,与临潼石榴协会鉴订了一个石榴储藏“试验合同”,自以为经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既达到创收的目的又不承担风险,两全其美。但是事情并非那样简单。

  这么多的库储石榴成破烂,在临潼的石榴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对于一个专门从事“气调储藏技术研究”的气调库来说,应当是一个重大事故。在没有取得可靠的技术保证的情况下,就贸然进行大批量的储存,z主任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失误的领导责任。z主任却不以为然,在员工面前仍然振振有词:这是“试验”合同,石榴存坏了并不奇怪,合同并没有写错。我们四个月的储藏费是3万多元,我们的损失谁来赔?

  果农却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既然我们要以每斤0.6元钱给你交仓储费,你们就有责任把石榴存好。你们是省上的“正规”单位,有“高科技”,我们咋能不相信你们。从石榴协会传来的消息更不容乐观:果农们一年就指望这一季石榴的收入,拿不到自己的血汗钱,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弄不好要出人命,这个年怎么过?z主任这才放弃了自己在合同上略胜一筹的优越感,放弃了打官司要仓储费的念头。《华商报》披露了此事之后,z主任在舆论的强大压力面前,只好答应“借给”果农6万元钱过年。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过年后,果农们不断向各级企业有关部门上访,要求气调库赔偿全部损失。经过三番两次的讨价还价,赔偿款锁定在十余万元。事已至此,z主任总应该为这次仓储业务的失误而内疚吧。恰恰相反,z主任努力显示的管理“艺术”,摆出了一幅不与农民一般见识的架式,反复向大家说明自己在处理赔偿向题时如何深明大义,有理有节……。出人预料的是,过了几个月,z主任自豪地宣布:石榴仓储损失被他巧妙地解决了。原来,气调库仓储石榴涉农问题引起了企业部门的高度重视,z主任又以保护果农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为由向上级要求财政拨款,上级主管部门不能无动于衷,只好提供资金。相关拨款扣除仓储实际损失后,气调库还“赚”了一笔。z主任为自己的管理艺术而沾沾自喜,俨然成了一个“功臣”。

  z主任这样的管理艺术说穿了就是在钻双轨制的空子,即利用国有的身份规避市场风险,利用法律意识的差异钻市场的空子;又以市场压力要求企业支持,以开拓市场免除自己的管理责任。这种管理艺术固然可以为单个小团体带来“福音”,甚至可能成为市场的一种稀缺资源而受到一些人的赏识和追捧,但是假如听任这种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在双轨制间嬗变,越是加强管理,管理就会越糟。

  管理“艺术”把执行环节当作婢女

  从内部管理来说,“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正是与z主任对自己的管理“艺术”过于自信有关,即把管理本身当作取得科技成果和创造经济奇迹的捷径,要求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无条件的配合,否则就被作为不认真执行的借口加以痛斥。

  石榴储藏作为一种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并非没有效果,早在2001年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有关单位的石榴储藏试验表明,石榴在冷藏条件下可保质4个月。z主任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据此推断,既然在冷藏条件下可以达到这个效果,那么在气调条件下也同样可以,因为气调条件比冷藏条件还要先进一步。z主任决定立即大批量贮存,根本就不把单位内部技术人员的不同意见当回事。

  在石榴储藏的实施过程中,z主任完全从经济核算理想化的角度安排执行,对仓储技术规则大胆的进行突破性的调度,使自己的管理艺术得到了尽情的发挥。石榴入库堆垛时,技术人员建议留下必要的通道,既利于操作也利于通风。z主任则要求充分利用仓储空间,堆得越密越好。致使堆放的石榴木箱离气调设备水盘太近,气调设备运行时的化霜水滴入木箱后,木箱里的石榴遇湿腐烂。石榴入库没有计划,从9月16日开始持续到10月13日才被告知结束,无法保证入库的石榴及时进入储藏状态,各个批次、品种的石榴花混杂,难以保证石榴的品质。当最后一批石榴入库后,技术人员本来要对最后入库的那一批进行一段时间的预冷处理,使得它与入库冷藏已20多天的石榴在温度上保持一定的均衡。也许因为入库时间耽搁的太长,z主任要求立即实施气调状态,并且声色俱厉:“谁不‘气调’谁负责!”因原定50吨的入库量,实际入库只有25吨,尚有一半的仓储空间,z主任又让把一些豆角、荚豆放进库里一同做气调试验。当技术人员认为不能这么做时,z主任严加训斥:“为什么不充分利用空间?”后来发现豆角类发霉,z主任才慌忙安排撤出。但豆角的白霉菌已经扩散,给石榴的贮藏留下了隐患。

  应当承认,管理对经营和科研活动应当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z主任肯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严密组织,或许能在别人已经取得的石榴储藏经验的基础上将储藏效果提升一步。但是z主任过于迷信自己的管理“艺术”性,凌驾于技术规范之上遥控指挥,忽略了原本就应当老老实实抓落实的重要环节。例如石榴入库时根本不组织挑拣验收,以为将这个责任交由果农承担,自己可以省些成本。名为试验,却默认了入库石榴品种、质量、大小、包装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状,使得一些病果、伤果也混装进去。石榴入库的记录除了货主、货重和收货时间之外,没有任何技术参数。石榴经较长时间的库内储藏,出库后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需要经过货架期的观察,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及时处理。但是z主任在下令解除气调状态后,又让石榴在库内搁置数天,没有采取任何分拣、保护措施。这样在气调状态下观察似乎还不错,但是等到果农来拉石榴时,却出现了“库储石榴成破烂”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作为专业化的气调库,“试验合同”却规定气调石榴的贮藏技术参数由石榴协会确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气调库的技术人员都成了执行的工具,使人弄不明白谁在作石榴贮藏试验。当石榴贮藏出现问题后,z主任又对技术人员横加指责,这也许依然是在表现管理艺术,只不过把责任归罪于仓储技术人员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只有约束有效才能使管理“艺术”回归理性

  “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与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损头相比,或许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事情发生后,z主任可以用“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不赔反赚的事例展示自己管理“艺术”之高超,他后来被迁调至更为重要的领导岗位似乎也证明了一点。也许我们不能用“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不赔反赚的不正常现象证明管理不是艺术,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无论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存在。而在管理不受制约的情况下,把管理当作艺术显然是一种误导,它将使不受约束的管理更加“艺术”的远离科学的轨道。正如在经验主义面前不必讲实践的重要性一样,在不受约束的管理面前,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科学的态度而不是艺术的境界。否则,艺术的管理就会成为不规范管理的代名词。

  首先,只有在代理人责任追究制度的约束下,才能促使经理人既重视管理的科学性又重视管理的艺术性。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一把手”犹如一方“诸侯”,可以为所欲为的体现自己的管理“艺术”。应当承认,在体制改革抓大放小的努力中,效益较差的企事业单位不给上级增加新的“负担”已属不易,但是没有谁能制约“一把手”却不能不说是一种体制上的缺憾。企业作为所有者,从社会稳定等方面考虑又不能不为自己的“代理人”的不良行为负责,这实际上是在为他们的管理“艺术”提供兜底的物质“保障”。气调库的z主任并不是不知道应当总结“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的教训,但是如果在总结中找不到一个责任的承担者,对此负责的明显应当是他自己,这当然是他不愿看到的。当企业机关为“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拨款之后,并没有明确这是属于补贴的性质还是属于投资的性质等等,似乎也就成了z主任施展因祸得福艺术的“酬劳”。反过来说,只有建立和完善代理人的问责机制,使他们能够真正为自己的管理行为负责,尤其是要为自己管理上的失误承担赔偿责任,他们才不会如此草率地凭想当然行事,才不能不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抓管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将管理推向艺术的境界,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只有在监督制约机制富有成效的情况下,才能及时纠正经理人偏离科学管理轨道的“艺术”倾向。将管理推向艺术的境界也许是成功的企业家孜孜追求的目标,但是艺术也是要遵循一定的创造规律,更不能背离基本的生活准则,最终要经受优胜劣汰的无情考验。z主?有人反对,只是反对意见不足以阻止z主任的“成命”,反而会成为z主任可以随时“踢开”的障碍。气调库沿袭既存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的是主任负责制,人财物大权由一人独揽,z主任有权相机行事;气调库又没有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应的治理机构,在内部无法对z主任产生实际的制约作用,经营成败也只有听任z主任个人进行“艺术”的处理。假如气调库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制度上的跟进,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z主任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偏离科学轨道的倾向就有可能得到及时的制止或者补救,绝不至于让他把管理过程像艺术创作那样任意发挥。其实,这种管理根本称不上什么艺术,只是在其奈我何的情况下对各种规则的极度蔑视和戏弄。

  再次,只有以市场上的优秀品质取胜才能使经理人的管理风格建立在可靠的规则基础之上。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个人的风格,甚至一定的机巧原本是正常的,但其真正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市场效益中。z主任在石榴储藏中过于倚重管理技巧,把仓储合同写成试验合同,从文字上看似乎可以减轻自己的很多责任,成为自己的得意之笔。其实这种玩弄概念的技巧用错了地方,因为果农是务实的,他们要得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至于你能在概念上搞名堂得什么便宜他们可以理解但并不计较。这也不能抱怨农民没有法律意识,该“试验合同”本身就存在着没有试验成果归属、缺少风险承担方式等必备条款,实质上是我出仓储费,你提供仓储服务的买卖。而且该“试验合同”是z主任同临潼石榴协会签定的,石榴协会作为社会团体法人,在经营活动中与其会员是相互独立的主体,果农又是以自己独立的身份一家一户将石榴送进气调库的,形成的是事实上的仓储合同。单凭这一点来看,z主任的管理“艺术”就有很大的缺陷。尽管z主任在“25吨库储石榴成破烂”中不赔反赚,那并没有在市场上创造社会财富。假如市场竞争避免了逆向选择的现象,促使z主任把自己的心计真正用在气调储藏的谋篇布局上,通过管理创新促进石榴储藏难问题的解决,切实提升贮存质量,不仅自己可望成为赢家,也算是为农民办了实事,那才真正体现了管理艺术的完美。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