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远离传统文化的中国企业长不大

企业培训师观点:远离传统文化的中国企业长不大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本文出处:《经理人》      作者:刘宏

  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

  中国正在崛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留心关注一些媒体的文化批评,我们会发现,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深陷媚俗、浅薄、浮躁之中;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屡屡被误读。

  林宜龙先生是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执教时结识的一个企业家,他经常飞来新加坡巡视他的公司业务,也常到国大和我讨论问题,顺便也借些书去读。令我感触颇深的是这样一位年轻有为、身家亿万的香港富商,还能在百忙之中坐下来写些东西,对中华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林先生不惜用大量的时间沿着历史的长河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样做要花费很多时间,另外,从专业角度来看,不管林先生的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寻是否“准确、严谨”,仅是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受益良多。

  我们应该从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中国管理不应该单纯照抄照搬西方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起来,才是中国管理的根本出路。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学者在为此进行着艰苦的探索,来自香港的林宜龙先生正是这支队伍中的优秀者之一。

  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将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和国家,这样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以伦理文化为基础的家族管理思想与西方制度化科学管理理论不同,西方管理强调理性准则,不论亲疏远近,一律用统一的组织制度和纪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是,无论是内地近年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港、澳、台及东南亚久负盛名的华人企业无一不是家族式企业,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成功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华人在海外的创业环境使他们必须自我奋斗,依靠家庭成员协作,依靠同族、同乡帮助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家族成员、同乡之间自然产生了一种信赖、亲情,管理中也形成了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管理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的管理,又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照搬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会因国人心理抵触,其效果大打折扣。但要完全用中国传统式家庭管理方式管理企业,可能在创业时期有积极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肯定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就是中国企业成长慢(国企)、寿命短(私企)的原因。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