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对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的认识

企业培训师观点:对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的认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必然的结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由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企业是由人结成的一个社会组织,人应当是企业的核心。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在不断的实践(实验)中,人即劳动者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所起的作用才真正被发现。

  当前,探索一条与现代世界文明进步潮流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课题。

  在研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企业管理理论派系。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这些企业管理理论派系,对于研究和指导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对当前流行的主要企业管理理论派系做一个评析。政治决定论

  所谓政治决定论,就是指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认识出发,认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制度。政治主导论观点者认为:我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是以我国政治思想理论为逻辑出发点衍生出来的,认为这种制度的逻辑基础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持这种观点的人武断地认为,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管理理论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产物,不再适用于改革开放了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社会的现代中国。

  考察历史我们知道,在中国社会革命进程的实践中,对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制度一直是争议不断,也尝试过做过修正,但修正的结果是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经济本质出发,提出了必须保障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权利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样的思想确实实现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和经济进步。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制度确实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逻辑为出发点的,但不能否认,其实践的成就足以说明,这种企业管理制度是符合企业管理的内在规律的。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在创立和形成的过程中,也是经过了各种对立的观点的反复争论,并从实验、实践中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必须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历史的考察和中外实践的比较,一个清晰的结论就是:职工参与管理,这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最佳目标的正确的管理制度。吸收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就是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由此看来,这种企业管理理论,实际上是从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找到的一个共同的规律,殊途同归。职工参与管理既然是符合企业管理规律的制度,那么,改革开放了的中国继续实行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制度,与这个制度创立之初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并不存在悖论。资本主导论

  否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另一种观点即所谓“资本主导论”。资本主导论者认为:现代企业是投资人的企业,投资人才是企业的主人,职工不过是企业或者说是投资人以其资本雇佣来的劳动力。既然企业的主人是投资者而不再是职工,那么,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就是没有依据的行为。所以,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就是要废除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制度。

  资本主导论者的判断,其逻辑上的失误在于企业就是投资人的企业之结论。现代企业构成的核心要素应当有三:第一,投资人;第二,经营者;第三,劳动者即职工。这三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其为企业。此三项要素各自的角色不同,共处于企业之中。就现代企业而言,没有投资人的投资,企业无法设立;没有经营者,企业无法运营;没有劳动者即职工,便没有了企业的根本即生产。生产是企业的根本,没有生产的组织便无所谓企业。投资人对其所投入的资本拥有所有权,享有其资本投入的收益权;经营者以其管理的技术或能力受雇于投资人,享有对企业资产直接使用和对生产的管理权;劳动者即职工直接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对其体力和脑力即所谓的劳动力拥有所有权,以其劳动力的支出而改变生产资料的性状以完成生产的过程即制造出产品,以此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现代企业的股本是投资人的,而不能将企业定位于投资人所有。现代社会,企业是相关人的“利益共同体”,这样的观点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普遍流行。从法律的角度看,企业一经成立,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体即具有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此可见,无论如何不能把企业武断为任何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要素群体,企业首先是该企业主体要素共同拥有的。如果一定要探究企业究竟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从企业主体构成的要素判断,企业不仅是投资人的,也是经营者的,更是劳动者的。投资人、经营者、劳动者,此三项要素分别对企业拥有其相应部分的所有权,他们相互制衡又不可分割,谁也不能独享全部。既然现代企业是三要素的共享者,那么,对于企业的管理当然也必然共享权利。因为企业的根本是生产,那么,劳动者对于企业管理就具有更显着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职工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可以无限量地提升劳动生产率根本原因之所在。人力资本论
为了批驳否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的各种观点,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论认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投资人所支出的是物质(货币)资本,劳动者则支出的是人力资本。职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往往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从可流动的性能分析,劳动者所承担的风险并不亚于投资人。一旦企业出现风险,投资人为了减少资本损失,可以“用脚投票”,一逃了之;职工向企业投入的大量专用技术之类的脑力和体力资本,在企业风险来临时,将会大幅度贬值,其转移的可能性比较小。可以说,职工与企业利益、命运紧密相连。职工在企业内部,与其它投资人相比,能更直接地观察经理的经营行为,拓宽监督渠道,明显降低了代理成本。再者,企业创新能力只能靠人力资本实现,即使企业维持现状,若没有富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批忠诚于企业的职工,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一个现代的公司制企业的支柱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公司不仅要追求投资人利益,同时要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就是职工。维护相关者利益最有效途径,就是让员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决策与监督。

  人力资本论的观点,实际上还是没有摆脱企业资本主导论的束缚。这种观点依然是用近代社会资本决定了的观点,反思现代企业的管理即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基础。从现代社会文明来思考,我们以为,完全应当也能够跳出资本、利润的物质价值观来认识企业。资本、利润等等物质的价值观念仍然是近代社会或者称资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即物质动力论。人,是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我们的理念仅仅停止在物质本质论,那么,人与非人应当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了即人也无所谓人了。人之所以为人,其本质应当在于精神。如果丧失了精神,那么,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当马斯洛的人的需求五层次说实际上是捕捉到了人的本质之端倪。人的最高境界在于其精神。论证职工的参与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本质决定的,与其用人力资本论莫若从人的精神层面去思考。

  从现代社会文明出发,尊严、人格是现代文明的根本也是最高的追求。企业是人们选择的一种生活的方式。在企业这个平台和载体中,投资人找到了其人格品位的价值,———以其投入的资本的增值来体现;经营者找到了其人格品位的价值,———以其特有的管理能力成功使一个组织成长壮大;劳动者找到了其人格品位的价值,———以其脑力和体力创造出新的产品。他们选择了企业:投资人选择设立一间企业,经营者选择了管理一间企业,劳动者选择了就业于一间企业,他们正是在这个共同的载体即企业中展示着他们的智慧、才能和价值,———为其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创造着财富、引领着时代的进步、提升着人类的生活品质。由此,一个具有肩负着社会责任的优秀的企业,其内部人的关系就不应当是支配与被支配或者使用被使用或者买与卖等奴隶式的关系,他们之间理应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近年来兴起在欧洲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核心内容就是保证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即人格尊严。那么,这种社会责任必然的要求就是职工必须参与企业的管理。当我们从人的价值、尊严、人格等这样的精神境界来认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似乎更具有时代感和说服力。

  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理论,业已成为全球文明社会企业的共识,范例不少。德国有职工大会和企业委员会制度;瑞典有工厂委员会制度;美国有劳资委员会和工人委员会制度;日本有劳使协议会制度;印度有工厂委员会和联合管理委员会,等等。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形式和机构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劳资双方共同参加的劳资委员会或工厂委员会之类的组织,———主要起沟通、咨询、协商作用;另一类是企业由职工代表组成的,主要是对工资、福利、劳动安全等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参与决策。也有不少国家规定职工可以对企业经济发展规划、财务等非劳动权益问题通过职工大会与企业取得沟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理论的形式差异主要是各个国家传统、文化等等因素形成的。我国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因素所决定的,是最能够反映最广泛的职工的意愿和意志的制度形式。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参与管理的企业制度,必将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引领企业管理的进步潮流。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