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职称改革作用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职称改革作用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随着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强烈,民营企业家改革对专业技术职称的认同程度不断提升,员工的聘任上岗、薪酬收入均与专业技术职称挂钩,职称制度改革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维系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务聘任制度在其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职称改革工作,为民营企业家改革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

  一、职务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

  所谓职称是指区别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与工作能力的等级称号,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或学识、智慧、才能的综合反映。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解放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此阶段实行技术职务任命制度,主要特点是以学术、技术水平为授予和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一旦授予,终生享有。

  第二阶段从1977年1983年,此阶段实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职称实际上成为工作成就、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标志,不与待遇挂钩。

  第三阶段从1986年到现在,此阶段实行的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1994年,国务院明确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又逐步建立实施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职务聘任制度的功能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民营企业家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加快人才资源开发,促进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落实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职务聘任制度促进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随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审的重点已经从注重学历、资历等条件转移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的评价上。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聘任制度不仅要求民营企业家改革技术人员具有实际技术水平和能力,而且还要在岗位上做出实绩,这就促使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撰写技术论文,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在职称评审中,对评审标准和评审条件严格把握,科学全面地评价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业绩,大大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生产和经济建设中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实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使广大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公正评价,激发他们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民营企业家改革内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其他管理工作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企业各种活动的实效。

  三、职务聘任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称评审标准条件趋于过时目前的职称评审核准条件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存在冲突。

  现行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过于刻板生硬,对职称外语水平的要求对某些行业、专业或者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导致可操作性不够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以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限制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二)评审条件缺乏可操作性民营企业家改革现行的任职资格评审条件都比较笼统,存在着“两软”、“两硬”现象,即学术、资历比较“硬”而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比较“软”。

  这种笼统的评审条件操作起来弹性大,难于把握,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是某些企业擅自降低评审标准、放宽评审条件,私自扩大评审范围,使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技能与所评职称不尽相符;二是评价标准过于重视学术和资历的倾向,使假学历、伪造资历问题屡禁不止。

  (三)聘后不能进行规范化管理多年来,民营企业家改革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任职资格的评审上,而忽视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后管理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聘前聘后一个样,干好干坏一样,忽视了自己职责的履行,导致了以下现象:

  一是因人设岗,有岗无责;

  二是任期考核滞后或简化,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虚于应付等不负责任现象,挫伤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过分追求职称晋升导致“铁职称”现象突出目前,民营企业家改革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以追求各种福利和待遇为目的等待职称晋升,而不是为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这些使民营企业家改革内部出现“铁职称”现象:企业在职称上只能高聘、不能低聘,只能续聘、不能解聘。上级虽然在解决“铁职称”的问题上有一些政策规定,但由于这种现象已经蔚然成风,改革措施难以开展,导致“职称热”继续升温。

  四、完善职务聘任制度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职务聘任制度实施现状,2007年我国人事部门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职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我国将加快职称制度改革,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构建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评价机制为核心,形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体系。在当前,在这一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结合民营企业家改革存在的问题,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走出认识误区,确立对职务聘任制度的正确认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人力资源因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日益突出。

  职务聘任制具有人才评价和激励功,因此必将成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因此当前的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必须摆脱终身制、福利制,客观看待当前出现的诸如“取消说”、“淡化说”的观念,把改革重点职务聘任制的建设和完善上来,让职称真正能客观反映、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和能力,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二)与单位聘用制度相适应,深化职务聘任制度改革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民营企业家改革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还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发挥职称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提升职称评聘的质量,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学习,帮助企业开发人才,用好人才,稳住人才;同时,尝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相适应,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签订聘约,优胜劣汰”的要求,科学设岗,严格考核,全面推行聘约管理,切实解决职务聘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
  (三)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人才评价新机制民营企业家改革应尽快建立起新形势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新机制,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要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结合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和有所侧重的要求,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区、行业、专业、工作性质和年龄而宜,不搞“一刀切”。

  (四)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是指把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与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分开,即实行“双轨制”。

  根据企业不同的性质和规模,确立起各有特点的技术职称体系,真正评聘分开,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量化标准,强化条件控制和程序控制,坚持岗位聘任、竞争聘任、职权利一致的原则,鼓励公平竞争。

  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不仅使职称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目标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为今后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大职称改革工作投入,进行职改工作队伍建设市场经济赋予职称评审工作以新的内容,使职称评审朝着与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相配套的方向发展。

  民营企业家改革应把整个职称制度改革纳入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中来抓,从人才资源和产业开发的最佳结合的需要上抓职称改革工作队伍的基础建设。

  民营企业家改革应配备思想品质好、作风正派、纪律严明和业务精通的人员从事职务聘任制度改革工作。尤其要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及时对职改队伍的专业知识储备进行补充和更新,以过硬的自身素质保证职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和各项配套改革的逐渐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民营企业家改革要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聘任程序和考核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改革体系,使各类人才真正能够实现按岗位需要、岗位职责和岗位聘用条件公开竞聘上岗,使职称改革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