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培训师观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不仅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改善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扩大就业和保持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国4600多万中小企业发展深受影响,江苏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一些中小企业倒闭,常州市中小企业局显示,2008年上半年常州规模以下的2454家纺织企业中,关停企业621家,半停产企业有681家. 作为处于“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区的中国制造业大省江苏,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如何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中小企业生存危机风险,继续发挥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演化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全省中小企业约89万家,主要集中在苏南沿海与沿江业园和经济开发区,这些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配套设施齐全,就业人口比较集中。

  据统计苏南约占71%,苏中约占16%,苏北约占13%。

  (二)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产品重复、差异化程度不高、核心企业带动的上下游产业关联企业不多,企业“扎堆”现象比较严重。这种“规模”经济抵抗竞争能力非常低下,容易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灾难式后果。

  (三)进口替代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低。

  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导致企业技术能力低下,众多中小企业不愿意、也知道如何去创新。大多也只是简单的模仿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没有自主品牌,企业融资困难,难以做大作强。

  (四)中小企业总体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升级难度较大。

  这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密不可分。众多中小企业发展是承接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基础上诞生的。不管是中外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国外的跨国公司都不会把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交给本土企业,他们始终掌控技术和市场两大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土企业发展的空间狭小,“突围”困难重重。

  二、金融危机对江苏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虽然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运行总体向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然较大,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中小企业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此次金融危机对江苏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来说会降低企业发展的比较竞争优势,加大企业发展的竞争风险程度,提升企业产业价值链升级的难度。

  (一)出口持续下滑。

  江苏25%的工业品销售是靠出口的。1-5月,全省外贸出口同比下降25.6%,而且降幅比4月份还扩大。从数据看,1-5月32个重点监测县中小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同比下降16.7%,68个重点监测企业上半年出口产品交货值下降20.1%。出口形势没有明显好转,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企业的出口订单大量减少。订单的减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企业产能不足导致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减少,即使企业临时裁员,但是诸如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障金等企业的固定成本或沉默成本不能减少,这样企业就会面临新的生存危机。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有数家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已有一家企业关门歇业。但是这类企业中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出口加工企业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有的甚至基本没有受什么影响。

  (二)资金依然较紧。

  资金紧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些贷款、融资政策,但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的不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仍比较严重。5月底,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 610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短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6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5倍。但是,工业短期贷款净增量却比去年同期下降7.1%,私营企业及个体户短期贷款净增量仅占新增短期贷款的7.9%。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主导的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真正给予中小企业的不多。如常州市,工业投资中信贷资金只占8.1%;宜兴是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但1-5月份,在基本建设贷款达94.6亿元,同比增长74.9%的情况下,技术改造贷款只有1亿元,且同比下降11.4%。中小企业贷款难还是没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贷款门槛过高,金融产品创新滞后,审批手续繁琐,程序时间过长等。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新的融资风险。科技创新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因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面临产品属性、市场需求等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产品价格明显下降。

  1-5月,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7个百分点。1-6月,68家省重点监测企业出厂产品价格六成企业下降。“增产不增收”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运行的突出问题。金融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约束会造成资金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周转与回笼速度比正常时期缓慢,如果此类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跟企业正常的生产过程不相匹配,再加上融资渠道的机会成本加大,那么此类企业正常的生产会受到不利影响。为了回笼资金或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得不调整经营战略,或降价促销、收缩战线。

  (四)微小企业运行相当困难。

  规模以上中小工业各项指标高于全部工业增幅,不等于说中小企业问题好了;刚刚各地发言时也介绍,真正困难的中小企业发展是规模以下企业,是微小企业。1-6月,全省规模以下中小工业产值同比下降1.1%,比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产值增幅低11.5个百分点。大多数关停企业都是微小企业,而一些地区大企业的“正”增长掩盖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负”增长,解决小企业的困难任重道远。

  (五)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政策环境上,一方面,企业应该出台一些对中小企业发展有利政策,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的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乱收费等问题还没有根本性改善。例如:今年5月份开始,税务部门加大了税收征管,对企业2006年—2008年3年的税收情况进行税务稽查,中小企业发展反响强烈。

  三、化解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抓住中小企业正处于难得的经营宽松期。

  一是利率降低。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3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去年上半年为7.47%,今年上半年为5.31%,今年比去年低40.7%。企业财务成本明显降低。

  二是汇率稳定。

  去年上半年是人民币升值最快的时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年初的7.30升值到6.86,升值幅度超过6%。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在6.82—6.84之间,波动幅度为0.29%。汇率稳定对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和产品市场价格的可预见性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退税率提升。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3次提升出口退税率。如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由去年上半年的11%提升到目前的16%。这对企业稳定出口市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四是增值税转型改革。

  自今年1月1日起,企业购置设备交纳的增值税允许抵扣,减轻了企业投资负担,刺激了装备制造业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常州市一个市的企业,就因此项措施直接受益25亿元。五是生产资料价格相对平稳。去年企业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如“坐过山车”,上半年价格节节攀升,下半年直线下跌,对企业组织生产影响较大。今年以来,企业生产资料价格虽有波动,但总体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

  (二)抓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是继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幷将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挂钩。

  二是重点支持科技创业中小企业。

  提升创业质量,形成全省促进科技创业的氛围。

  三是抓企业技术改造。

  利率、汇率、出口等宏观因素转变以及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扶持的专项资金的增加等,都对企业技术改造有利,重视产业的转型、优化,培育当地的主导产业。

  四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平台提供服务,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技术平台建设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高起点、高水平的平台屈指可数,很多平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足,服务运转困难,提供单一技术咨询、信息、培训服务的多,研发、标准等服务的少。从地区看,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地区数量较少。首批26家省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为例,苏南地区有17家,超过一半;苏北地区仅5家,苏中地区4家。

  (三)抓实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引导。

  一方面,企业部门要做好广泛宣传,引导中小企业用足用好增值税转型、技术开发费抵扣、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做好两项重点工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为中小企业服务,一是要搭建平台,二是要抓好要素保障,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围绕这两点,要特别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搭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二是融资平台的建设。一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二要开展上市企业培育。从事信息统计、项目建设工作的处室,对企业情况和需求了解得比较多,要与负责融资平台建设的兄弟处室配合起来,为银行提供有效的信息,切实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我省中小企业还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获得各方支持;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