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

企业培训师观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中小企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表现就是贷款难。尤其是在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已经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和“小、急、频”的特点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降低了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对此,已有文献提出组建民营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国有银行民营化、设立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最低比例限制等解决方案。本文认为,讨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的问题。为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风险与收益的结构进行了剖析,研究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与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关系,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及风险调整后收益不低于于其他优质贷款的建议利率水平。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难问题,各国企业的基本态度是企业不再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而是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因此有人提出组建民营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有人提议国有银行民营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也有人主张通过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尤其是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还有人提出应从企业、银行、小企业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疏通国有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融资渠道。

  本文认为,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一个基础问题必须清楚回答: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民营银行也好,国有银行民营化也好,规范国有商业银行市场经营行为也好,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下,任何一家银行选择融资对象时,必须也只能以贷款的效益性和风险性为标准。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和其他贷款的风险与收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是判断银行贷款投向是否理性的基础。

  二、问题分析及文献综述

  现有国内外文献对中小企业贷款面临的成本与风险进行了某些分析。也有部分国外文献对银行办理中小企业贷款贷款对银行自身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已有文献主要从小企业贷款对银行总体效益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经营成本高。

  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中小企业以多样化和小批量著称,资金需求也具有批量小、频率高的特点。这使融资的单位成本大大提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少量的资金需求量将使其融资利率比上规模的资金融资利率平均高出2~4个百分点。从各国的比较来看,美国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水平最高,一般可高达3~6个百分点,欧盟为1.5~3个百分点。

  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贷款必须有相对应的风险缓释措施,才能保证商业银行的利益,提升商业银行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经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为此,发达国家的企业部门虽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最主要的形式还是提供担保支持,大多数国家采取企业出面的方式,为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提供担保,以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采用这种方式的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如美国SBA是联邦企业的代理机构,主要职能是执行和管理小企业担保贷款计划,并于年终向国会听政会报告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提出下一年度预算申请。对于符合贷款资格的中小企业,SBA可提供最高达90%的贷款担保。

  一是一般担保贷款。

  SBA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

  二是少数民族和妇女所办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SBA对他们可提供25万美元以下的90%额度比重的担保

  三是少量的“快速道”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额度比重的担保

  四是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做法与一般担保基本相同。通过以上措施,较大地提升了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各国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重点也各不相同。从融资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科技型以及社区型等几种类型。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在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方面具有特色;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法国企业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瑞士和西班牙则在解决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上具有特色。

  经济学界对大银行是否应积极开展小企业信贷问题存在有一些争议。Berger等人认为由于对大银行而言同时向大型和小型借款人提供信贷服务存在Williamson管理不经济,小银行(或者说小金融机构)更适合小企业信贷;而一些研究却对此结论表示怀疑,如Jayaratne和Wolken对小银行在小企业信贷上的成本优势假说进行了检验,认为结果并不支持此观点。林毅夫指出,由于信息和交易成本上的问题,如果国家强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将会形成新的激励问题。也有观点认为增加民营金融机构供给不具有充分论据,中国金融市场对民营金融并无明显需求。李志赟认为我国的银行业高度集中,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并且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这就使得大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

  三、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效益与风险的比较分析

  1、贷款定价的一般论述

  由于不具备从银行总体效益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贷款因素影响显著程度的公共数据条件,国外文献常用的整体效益分析方法受到限制,因此,本文从微观入手,直接从贷款成本与风险计量及贷款定价的组成结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特征进行分析。

  根据贷款定价的基本理论,贷款定价涉及信贷业务的资金成本、经营成本、税负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等多种要素,还要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情况以及与客户谈判地位等因素,才能最终确定贷款利率。贷款定价的理论公式为:

  贷款目标利率=资金成本率+经营成本率+税负成本率+预期损失率+经济资本目标利润率+/-竞争性浮动。其中,预期损失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的确定是贷款定价的关键和难点。

  银行贷款定价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成本定价和基准利率定价两种,其中成本定价公式为:

  公式1:贷款价格=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

  基准利率定价公式为:

  公式2:贷款价格=基准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成本定价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贷款定价方式,而基准利率定价是国际商业银行运用最广泛的贷款定价方法。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大大促进了我国贷款定价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探索。

  如果我们将公式2中的“基准利率”定义为“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或将公式1中的“风险成本”定义为“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则这两个公式实际上表达了相同的含义。
  4、小企业贷款效益比较分析

  为便于比较,我们选择AAA级客户作为比较的基准,即设定其风险成本为0,单位贷款的信贷营运成本也可忽略不计,因此,按贷款定价公式的贷款利率(最优惠利率)为:

  RAAA=资金成本+其他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

  如该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10%或3%(参考深圳分行实际情况),则该银行信用业务的最优惠利率(资金成本+其他营运成本+预期收益率)为基准利率下浮10%或3%。

  对小企业贷款的定价,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应的风险与成本的调整。在上述AAA级客户贷款定价的基础上,A+级小企业客户应再加0.5%(A级小企业客户为加1%)的预期风险损失、0.5%的信贷营运成本,即A+级小企业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A级小企业客户上浮15%)或基准利率上浮17%(A级小企业客户上浮22%)即可实现不低于AAA级客户的效益水平。

  与相同信用等级的其他客户比较,小企业贷款定价不需要进行风险调整,但应作成本调整,即利率定价应附加多余的信贷营运成本,约为0.5%,即在相同信用等级客户贷款利率基础上再上浮10%。

  林平、袁中红(2005)2004年对广东地区(主要是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抽样调查的抵押贷款平均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20%。2004年10月人民银行将小企业贷款的上浮利率范围由30%扩大到70%,据笔者了解,此后广东地区国有银行小企业贷款利率的主要区间为基准利率上浮20-45%。

  综上,可以认为,在坚持管理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谨慎考虑,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经过风险与成本调整后的小企业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约20%时,小企业贷款整体的效益性大致与其他优质贷款相当;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约30%时,小企业贷款的效益性好于其他贷款;贷款利率(以A+级为例)在基准利率上浮超过30%时,小企业贷款的效益性明显好于其他贷款。但由于小企业贷款违约率及违约损失率的地区与行业差别很大,对具体的地区与行业尚需具体分析、估算。

  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融资困难等“四座大山”,尤其是银根紧缩导致的中小企业贷款难,进而导致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更是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融资渠道萎缩,已成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探讨和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对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