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新财政政策下的农村企业发展现状

企业培训师观点:新财政政策下的农村企业发展现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我国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公司+农户”形式现已成为普遍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龙头企业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和生产水平离不开资金扶持,通过财政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吸附、膨化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各种资金共同投入,是解决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现状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获得财政扶持中也出现了过度依赖现象,寻租行为的发生导致了财政扶持政策低效率、农户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等情况。以至于有些学者对扶持政策产生了质疑,认为企业的扶持政策对于龙头企业业务扩张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没有达不到扶持预期的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中参与各方的博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博弈

  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政策执行中存在多种利益集团,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企业、地方企业、龙头企业和农户,这四方均想使自己的目标最大化。概括来说中央企业的目标是促进GDP的增长、增加农业生产总值、带动各方资金投入、社会稳定,地方企业的目标是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带动尽可能多的农户脱贫致富,龙头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农户的目标是提升农产品转化率、增加纯收入。

  (一)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博弈

  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的目标均可以概括为利润最大化,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很复杂,二者之间的博弈较为复杂,包括是否租地、租金多少,是否签订合同、签订什么类型的合同,农户是否按照公司的标准要求生产,是否执行合同,产品是否卖给公司或公司要不要收购产品等等。双方博弈考虑的因素也较多,双方信息拥有量、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自然灾害造成的丰与欠、公司与个人信用、短期与长期的合作关系等等。

  (二)龙头企业和当地地方企业之间的博弈

  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可以享受企业的财政扶持,企业配给每个地方的企业名额有限,所以对企业而言首先要争取成为龙头企业,其最优选择是争取名额。这样企业能否成为龙头企业取决于企业的公关能力和企业官员的价值取向。不达标的企业发展现状可以想办法达标,选择的企业发展现状并不一定是最优的。

  (三)当地地方企业和上级企业之间的博弈

  对当地地方企业来说,争取本地有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既可以得到上级企业的投资和优惠,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体现政绩,其最优选择必然是争取更多的名额。中央企业同样是希望按照规范办事,同时中央企业还希望平衡各地之间的差别。目前是通过竞争,设置门槛,达标者上。这样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况:中央企业在各地平衡建立;当地地方企业和企业联合弄虚作假,使未达标企业达标;当地地方企业官员通过公关取得名额等。

  目前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一般是财务订单生产,订单生产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远期交易方式,这种远期契约关系往往因为价格波动,或者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突然出现而遭到人为破坏。无论对于农户还是对于公司,只要不执行合同的收益大于执行合同的收益,所签合约就会面临被撕毁的风险。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在合同签订以后,如在某一时刻任一合同方违约,那么农户与公司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静态博弈。在静态博弈中,只要一方有一种能给他带来更多利益的策略,也就是说该博弈方拥有严格的“上策”,那么他就会无条件的选择这种上策,而不受其他博弈方策略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另一方的损失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的话,在没有外部约束机制有效作用的情况下,那么他必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而不会顾及对方的损失。因此,在订单农业中常常出现违约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多方博弈带来与政策目标的背离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加剧与龙头企业的过度依赖

  地方企业与中央企业的博弈会导致地方企业为了能够出政绩,极力扶持本地的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以期望其做大做强,形成本地几个大的龙头企业的垄断,加重了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全国性龙头企业的形成,违背了中央全面平衡发展的战略。企业的过保护和扶持,会给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当遇到诸如资金短缺等问题时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来解决,而是期待通过找企业财政的帮助来解决,失去了自身发展的动力。

  (二)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毁约情况时有发生公务员之家

  在“公司+农户”模式中,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然后进行深加工。作为各自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表面上看,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事实上,这种看似平等的背后隐藏着真实意义上的不平等。在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博弈中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农产品交易额几乎是农户的全部收入,而单个农户提供的农产品在龙头企业收购的全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却是非常小的;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同质性,生产相同产品的农户在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看来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而对于农户而言,相对于特定的农产品收购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农户往往没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这些都导致了农户对龙头企业的强烈依赖。某一地方的农户要想在国内成千上万的竞争对手中胜出,从而获得龙头企业的垂青,进而取得供货合同,就必须不断进行专用性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像专用性的技术培训,专用性的设备投资等,而专用性的投资越多,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就越强,一旦龙头企业因某种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时,农户的专用性投资将毫无用处,这时农户的损失将会很大,事实上这些农户已何尝体裁“套牢”在这家企业身上。再加上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在市场信息、产品检验等方面的优势,使龙头企业在这一渠道关系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农户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就成了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为规避风险、避免被龙头企业“套牢”,农户理性的做法是不进行或者尽可能少地进行专用性投资,一旦市场价格高于龙头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之时,农户则很有可能率先撕毁合同自行出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农户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原料型农产品,造成龙头企业在与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中,在原料环节就先失一城,降低了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企业财政扶持中伴随着对龙头企业的干预

  企业对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扶持本身就是出于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在这种目的下的促使下,在企业本身不具有完全理性的情况下,各地企业也为了自己能够出政绩,按照把龙头企业是否按照企业自己的思路办事作为扶持的条件,而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为了得到企业的财政扶持又必须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做,这些都有可能形成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预,有的甚至是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干预。

  (四)寻租行为的发生导致财政扶持政策低效率

  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与在企业博弈中,由于在企业利益的流失会由国家补偿的诱导下,企业会扩大外购或合作的比例并以各种形式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实现,导致企业竞相追求补贴的深度,要求更优惠的税收优惠或更多的财政补贴,而这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都为企业制造了寻租的机会,许多企业都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去争取企业的优惠和补贴,而忽视了主营业务的发展,甚至有的企业虚报材料跻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期获得这些优惠政策。有学者通过对几十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由于企业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长并无明显作用,甚至是那些接受企业补贴少的企业发展现状更具备经济效率,企业扶持并没有直接带来所期望的农业龙头企业产出的增长。

  财政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目的之一是为了给农民增收,也就是说企业和农民都应该能够分享到合理的利益,而现实中农民只是得到了很少的一部分利益,大部分的利益都为企业所获得。另外,当前我国给予的龙头企业的扶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补贴,而往往有些企业发展现状在拿到资金后,只是拿出一部分投资于农业,而有相当部分投资于其它高利润项目,去追求更大的利益,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五)对龙头企业扶植有余而风险失控不足

  在对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作用上有些地方企业忘记了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被过度夸大,一说农业产业化,就是“公司+农户”。对于龙头企业社会各方面都是支持有余,但对其潜在的风险却少有人去提及,一时的成功有时并非企业自身“身强体健”,而是方方面面“厚爱”的结果,但企业决策者往往会被一时的成功冲击昏了头脑,致使企业越跑越快,风险越积越大。在福建省南平市原本只有几百头奶牛的一家小型奶企,通过实施“公司+奶场+农户”的经营模式,短短几年迅速崛起为我国地方最大的奶业基地。但在狂飙突进式的盲目扩张和奶业市场惨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下,目前南平市的牛奶企业全面陷入困境,数亿元的银行贷款难以偿还,几十家奶牛场惨淡经营。

  三、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的完善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只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去完善,才能进一步提升这一政策的效率。

  (一)中央财政政策由重扶持转变为重引导

  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扶持的资金每年在数量上和占财政总预算的比重上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受制于我们国家底子太薄、农业欠账又过大的现状,财政资金不可能满足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全部需求,中央企业财政投入只是起引导、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各种资金共同投入才是真正目的。因此中央在制定扶持政策时要把引导地方企业配套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带动企业自身投入作为是否进一步扶持的考核指标。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