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一定要做大吗?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误区

企业培训师观点:一定要做大吗?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误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这次调查得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结论,有些结论和专业感觉不一样。材料已经上报,上面也比较重视。”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亚太竞争力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韦铭博士这样说。他所说的调查是指国家经贸委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对浙江、广东、福建和湖北等五省中小型民营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的大范围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

  目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除了竞争力与规模不成正比之外,还存在一定误区。”

  民营企业误区一:盲目做大

  在中国,很多企业主做梦都想做大,构建自己的企业帝国。盲目多元化的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些还在苦苦支撑的企业,也逐渐丧失了在主要市场上的主动权,被边缘化和泡沫化。我们研究一下发达国家企业成功之路,不难发现,更多的分享是保持产业的相对独立性和单一性,只有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有机会获取更大的优势。要做大,先要做强。说起来简单,但能够践行的企业主真的不多。王韦铭指出:做减法也许很残忍,但做加法,事实证明,往往是进入沼泽的序曲。

  民营企业误区二:否定家族制

  “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表明,在中国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并不必然与其产权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的现代化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在企业规模较小或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现代化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不一定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我曾经多次在各种研讨中提出,家族制并不是落后的企业治理水准的表现。你看一下欧美、放眼全球,百年企业以上的有相当比例的还在延续这种体制。关键是看是否在内部建立起健康的权力交接体系、制衡机制,能否对接班人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育成。”王韦铭在谈及这个话题时略显激动,强调:民营企业素有“机制灵活、产权明晰”的特点,但创业初期家族制企业的优势,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家族情感”、“家族矛盾”往往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使企业继续保持强劲的活力,就必须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适时、适当、适度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建立不等同于全盘抛弃。

  民营企业误区三:过早进入国际市场

  “一定要全球化吗?”在被调研的大多数企业的答卷中,都表现出对进军国际市场的浓厚兴趣。

  “国际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历巨大的改变和苦痛,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型企业都能承受。”

  王韦铭谈及在2008年初曾经发表专栏文章,针对民营企业过分狂热的“全球化”热潮大泼冷水。

  国际市场固然存在更多的机会,更大的份额,但综合考量内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金能力、品牌化程度、人才储备、管控能力等现实因素,放缓走出国门的步子对很多企业来讲,是明智的选择。王韦铭说“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拒绝诱惑的结果。耐不住寂寞,不但无法成就伟大的企业,反而会给企业本身造成危机。只有进行战略性的人资规划、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同时,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管制水平,进行长期必要的资本累积,才可能在机遇到来时,成为行业国际化的先驱,而不是先烈。”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