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际企业管理新趋势及我国企业的挑战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际企业管理新趋势及我国企业的挑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国际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

  进入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而今正在加速发展。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近些年来,国际企业管理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从大的趋势看,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国际企业管理的创新型管理

  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无边界的竞争时代”。急剧变化的年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那种固定不变的常规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必将为创新型管理所取代。所谓创新型管理,一是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经理人,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味模仿别人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二、国际企业管理的企业重建是一场管理革命

  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重建运动。在西方,企业重建运动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1994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00多家欧美的大型企业中,有七成正在推行企业重建计划,其余未进行的,也有半数正在积极考虑。亚洲国家的一些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体制、效率和竞争力等问题。这场运动引起了各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不少人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

  根据哈默的定义,重建企业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基本信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获得大跃进式的改善。这次管理革命的技术基础则是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普遍覆盖。这就使职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大大节省了报表、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流转与延误,缩短了整个生产同期,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三、国际企业管理注重全球战略

  首先是面向全球开发与醒置资源。跨国公司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经营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上,开始从国内为主逐步转向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考虑和合理配置,即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不同金融风险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设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中心,组织技术开发,增强其技术竞争力;依据经营需要,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第二,国际企业管理公司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一方面更加重视国内企业的研究开发,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机构,提升综合技术竞争力。第三,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跨国公司正改变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基于合于是国际分工协作的、全球范围的高效生产体制。第四,加强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跨国公司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国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完善国际网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升信息共享程度,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营销;加强市场营销与研究开发的联系,依据市场需求信息,研制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四、国际企业管理需要跨国多元文化管理

  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有的人分析:美国是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日本是以“理”为中心的管理,中国是以“情”为特质的管理。以法为重心的管理,强调的尊重规则和秩序,追求卓越的特征使它一直处于创新管理的领先地位。以理为中心的管理注重后来居上,善于对人家成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追求功利而牺牲道义,追求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强调管理的“人和”效应。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比较松懈,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对日本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反思,企业经营理念正在不断变化之中,开始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等。日本也在检讨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进而强化人事竞争机制,摒充论资排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管理文化上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五、国际企业管理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紧密关系越受到各国与广大企业的确认。今天的经营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才能使企业经营成功。首先,经营者要能接受新的挑战。企业要有活力就必须对变化的环境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一个决策不能象以前一样花很长时间,而是必须十分快捷甚至要当场拍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企业领导人对其经营环境非常熟悉。第二,企业经营者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对技术不懂行就会有害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决策而丧失市场时机。我们常提到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技术型的工商管理人才,即既懂工商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第三,现在企业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人运作资金的能力。企业经营者对金融市场要有充足的知识。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对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现金、股票和债券的经营专门负责。第四,企业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养。驱动企业的是人而不是机器设备。不论是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或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都需要职工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是需要有激励机制才能产生的。
六、国际企业管理是建立跨职能的机动组织

  适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具有更大的弹性,并大大提升组织整体的综合效能。过去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职能部门制,提升了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但也带来部门间互相割裂、难以协调的弊端。由于各项管理活动相互交织以及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任何重要环节的活动,都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合与协作。例如技术开发或产品设计,需要了解市场,了解生产状况,需要综合汇集市场调研、生产、营销、财务等多方面的人才的智慧。为此,必须突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建立跨职能的机动团队,增强企业的活力、效能与系统整体合力。

  七、国际企业管理从产品驱动到顾客驱动

  使消费者满意将是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不能仅从表面接受这个哲学,而是要将之作为经营决策的主要驱动力;不是简单地将顾客要求结合到企业新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而是要将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所有活动的基本原则,愿意并有能力将顾客置于组织的中心。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激励和奖励制度建立在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顾客驱动型公司要摈弃只关心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传统做法,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为此,企业将越来越早地采用顾客信息管理系统,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监测。

  八、国际企业管理的环保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环保呼声的高涨,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消费心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重视环保、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新时尚。环保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势点。绿色营销将是国际市场营销的重点。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保产业,把其视为“朝阳工业”和最有希望的“输出产业”。

  早在1994年3月,美国商务部门就把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出口企业之一,并规定环保产业享受出口免税;日本企业提出了以“21世纪新地球”为主题的绿色管理计划。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各大公司已在纷纷实践“绿色管理”的思想。

  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当更多地了解世界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各种矛盾,抓住机遇,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使中华民族处于兴旺发达较高水平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企业的国际企业管理

  一、国际企业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1)国际企业管理以国际市场为活动领域。企业开展国际企业管理活动是从全球战略出发,以国际市场为舞台,主要考虑国际市场的需求。当然,企业在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要与国内市场发生联系,但其主要的经营活动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

  2)开展国际企业管理,要在国外设立经营机构和广告、促销机构。企业必须通过这些经营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开展活动,这些国外的经营机构可以是生产性机构,也可以是经营性或服务性机构;既可以是独资的,也可以与国外合资或采取其他形式。

  3)开展国际企业管理要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尤其是国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本和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在国际企业管理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

  4)国际企业管理活动往往是在多领域进行的综合性经营活动。国际企业管理可以在某一领域开展经营活动,但为了减少国际经营风险,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国际企业往往进行跨行业、跨经济领域的活动,开展综合性经营。

  二、中国企业国际企业管理存在什么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实现国际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2)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总体投资效益不高

  3)企业海外融资和投资能力较低

  4)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的矛盾制约着跨国经营的综合竞争力

  5)许多项目缺乏科学的决策

  6)缺乏能胜任国际企业管理的专门人才
三、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企业管理具有哪些条件和相对优势?

  条件:中国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具备一定实力和优势,有能力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各类专业外贸公司有许多的国际经验和人才优势,可以在继续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利用海外机构向实业化发展。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在发展中积累了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在获得外贸经营权后,具备了在海外开展投资活动的条件。中国许多三资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积累了创办跨国公司的经验。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已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意识、熟悉国际惯例和跨国经营管理知识、有能力在海外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家,这些是企业国际企业管理的实力条件和基础。

  相对优势:我国在某些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相对优势,我国的某些技术领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许多工业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适用性和吸纳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技术可以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找到投资机会和市场机会。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和融资渠道又为海外投资提供了筹集资金的条件。

  四、为什么我国企业目前宜采取本国中心战略?

  采取本国中心战略模式是由我国现阶段国际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以大型工业企业跨国经营为例,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国际企业管理大多进入跨国公司阶段,少数企业正向环球公司阶段发展。而我国一部分工业企业刚开始开展国际贸易和设立海外生产型子公司。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与国际市场隔绝,缺乏外贸自主权和对外投资权,主要依靠外贸公司代理进出口业务,不能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信息闭塞,业务不熟,跨国经营尚需一个过程。而大多数专业外贸公司也仅仅从事商品进出口贸易,处于国际企业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因此,除少数几个大型国际企业外,目前大多数国际企业管理企业只能采取本国中心战略。此外,我国发展跨国经营,主要目的仍是赚取外汇汇回国内,用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本国中心战略是适应这一宏观经济发展需要的。

  五、试述中国企业国际企业管理战略

  中国企业的国际企业管理战略,可以从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市场进入战略、技术战略等几个方面阐述。

  1)投资战略

  从投资的区位战略看,我国的投资应重点放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不仅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是最具潜力的市场,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较集中的地区。我国与这一地区许多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有着传统的良好关系,存在着广泛的技术经济合作和互补关系,这也是地缘文化、种族因素的影响所致。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对发达国家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本、技术力量雄厚,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供借鉴,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健全,有比较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法律制度,拥有较好的投资环境。

  从投资的行业战略上来看,应主要放在加工制造、资源开发、贸易、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并积极发展向高技术领域的投资。

  2)筹资战略

  跨国经营所需的筹资渠道主要有国际股票和债务市场、国际融资机制、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调度系统及东道国金融市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筹资战略应充分挖掘公司内部资金潜力,或以非现金资产如机器设备、知识产权等折股投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筹资渠道,如股权债券融资。东道国银行贷款、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贷款及各种短期融资方式,本着资金成本最低,项目效益大的原则,经过技术经济分析,结合各种风险因素,对各种筹资方案作出优化选择。

  3)市场进入战略

  中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战略,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应以股权式合资形式为主,辅之以独资企业。选择合资形式较为适宜于我国企业目前的实力及国际企业管理管理水平,加之海外投资风险系数较大,采取与当地企业合资形式共同经营,可以共担风险。随着实力的增强和跨国经营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一些大企业对跨国经营实行更有效控制的愿望也不断提升,这些企业可以采取股权参与方式及全资子公司进入方式进行投资。我国跨国企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非股权安排方式,灵活地渗透到国际市场。

  4)技术战略

  从跨国经营的技术战略来看,我国长期研究开发出的一些特有技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国内转化成生产力时,可以采取技术投资和技术资本化方式,与国外企业合作,共同生产。我国还拥有许多小规模生产、多功能和劳动密集型的中间适用技术,这些技术大多处于其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属于成熟技术或标准化技术,而这些技术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能还处于刚刚开发阶段,将这些成熟的过剩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对我国技术经济发展大有好处。运用引进技术加以吸收提升后再出口,是十分经济而有效的战略。此外,管理、营销技术也是创建和办好海外企业需要依赖的技术优势,其重要性不亚于生产技术,应予以重视。总之,制定正确的技术战略,不仅可以尽快收回技术投资,延长技术效益的寿命期,而且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带动设备、产品的出口,绕过贸易壁垒,以技术换取市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