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培训中国企业集团 打造二元结构优势

企业培训师观点:培训中国企业集团 打造二元结构优势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今天,2000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新千年的第一个生日。

  79年来,为了缔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斗志昂扬地在财富求索之路上拼搏。一大批中国企业集团勇毅前行,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奉献。在民营企业家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在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体的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发生大冲撞的今天,中国的企业经理人们正在努力地摸索着、实践着通向全球化的企业经营之路。与所有担负着时代使命的中国企业一样,中国三江航天中国企业集团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份功绩,便正是他们对党的事业最为宝贵的献礼。今天,让我们走进“三江”,探究“三江”的成功之道。

  随着WTO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集创新能力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优势于一体的超大型企业正日趋瓜分和主宰21世纪的世界市场。与世界级的跨国中国企业集团相比,现阶段我国的中国企业集团既不大也不强,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大型中国企业集团必须尽快形成集创新能力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优势于一体的二元结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集团的相对优势,取得参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超级竞争的资格。

  就世界范围而言,早期的农业手工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而无法满足社会(有时甚至不能满足生产者自己)的消费需求,市场供应短缺成为各国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于是就有人出来进行资本集中并与企业合作大量地开办企业,通过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逐步达到缓解市场供应压力的目标,基于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格局自然形成。

  仅仅为了解决一个“市场供应短缺”的简单问题,因此早期的企业全部属于一元化结构,即企业主要从事产品生产和销售服务,企业没有或者基本上没有技术开发机构。科学技术的研究主要由企业兴办的大学与研究院等公共机构承担,企业可以无偿或有偿地从企业那里获得所需要的技术,直到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发达时期,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才开始建立一些小规模的技术开发机构。在中国企业集团内部大规模地开办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只是在资本积累和财富比较集中的20世纪初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现在,几乎没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没有开办本行业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许多国际著名企业的开发经费甚至占到年营业额的10%以上,像微软和东芝这一类企业每年的技术研究与开发(RED)经费,早已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总和。事实上,当今世界的主流是,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随着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企业投资能力的进一步相对下降,在不远的将来,企业还将取代企业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现在企业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发生了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产品短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就人均拥有量而言,当今的世界可谓“丰衣足食”,只是由于财富的分配不均才使得一部分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就企业家们面对的基本问题而言,他们已经不再为生产能力不足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苦恼,而是考虑如何满足人们越来越短暂的消费热点兴趣和越来越多样化的消费品位。人本主义在主流消费领域流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以及个性照顾、人权维护等一系列原本属于联合国等世界性组织关心的话题已经进入消费经济学的范畴。为了实现资本追逐利润这个企业面对的永恒的目标,企业家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变化,于是企业开始涉足从社会到经济,从政治到战略,从基础科学到技术应用等众多领域的研究。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不仅需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习惯,还要研究企业的行为和政策。一句话,需求就是企业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企业就研究到哪里。

  遗憾的是,前苏联和中国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都采取了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相分离的模式,尽管每年投入到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经费占GDP的比例并不算小,国家研究机构每年所“生产”出来的研究成果也不算少,水平也不算低,各个行业企业也都可以近乎于免费的代价从研究机构那里获得技术资料,但是这些技术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却不多。特别是能够引导企业为满足居民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主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成果很少。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长期处于一元化结构状态,企业似乎已经习惯了从企业或者别的地方寻找技术开发成果,以至于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或者说还没有真正的技术开发机构,拥有一定水平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的企业就更是寥若晨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一大批明星级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也不占多数,实在令人担心。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具有天然的连续性,科技成果与技术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并且研究与开发成果的水平与历史的积累有关,研究与开发成果应用的成功率与企业对于成果的适应性和转化能力(比如中试过程能力)密切相关,基本上讲,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应用已经到了“贴身订做”的时代,怎能一个“购买”或“转让”了得!

  中国的中国企业集团要达到能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拟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企业的关系调整、规模的壮大、市场份额的争夺、人才的培养、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完善及资本的筹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都非常重要。但是即使这一切都做好了,还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中国企业集团。只有建立了集创新能力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优势于一体的二元组织结构,培育出了中国企业集团内部的二元结构优势,中国的中国企业集团才有可能屹立于世界跨国公司之林。

  中国企业集团高红卫简介

  高红卫,1956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1977年到198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主修导航与自动控制专业。1997年—1999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修国际贸易专业。研究员。

  1981年到1990年主要从事工程技术专业工作。

  1990年至1994年,主要从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期间获省部级技术与管理成果奖多项。

  1993年获航天总公司首届“航天奖”及湖北省“全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

  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企业特殊津贴”。

  1995年受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1995年初,任中国三江航天中国企业集团副总经理,负责中国企业集团规划、综合计划、投资以及金融、贸易、房地产方面的业务管理。

  现为中国三江航天中国企业集团总经理。

  中国企业集团孙梅初简介

  孙梅初,1944年5月出生于湖南益阳。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自动控制专业。研究员。

  1995年任中国三江航天中国企业集团副总经理。

  1996年被评为航天总公司劳动模范。

  1997年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

  1998年获航天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9年被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授予“9910”工程个人一等功。

  现为中国三江航天中国企业集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