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有企业资产损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有企业资产损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一、民营企业家资产损失的情况

  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家资产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高,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和隐藏了大量的潜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多年来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多年来,谈到民营企业家亏损和资产的损失都往往强调是国家宏观政策变化的影响,实际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造成。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风险意识淡薄,资金监管不到位,在坏账损失方面尤为突出。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销售额,忽视资金回收,不重视对债务人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作全面调查核实,急于求成。疏于对债务人资信状况、财务状的跟踪调查,收款不主动,不及时,不紧迫。造成销售资金被长期拖欠甚至被骗,给债务人逃废债务以可乘之机,甚至造成应收账款的收款时间超过了法律时效。

  (二)投资与合作跟风而上,盲目投资,扩张过度,投资前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导致决策失误,资金沉淀严重。有些企业的投资项目尚未完成,便中途下马;有些企业投出的资金回收无望;有些企业大量的资金冻结于房地产、设备等在建工程。有些企业的厂长、经理在重大投资决策上一个人说了算,因盲目决策,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清产核资中遇到的许多“半拉子”工程多数是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

  (三)违纪违规经营造成损失。如有的企业不具有金融业务的范围,违规从事放贷业务,因五金融业务的经验,只注意“借款协议”上的承诺,没有考核借款企业的资信,使企业资金出借后债务人逃之天天,造成民营企业家资产的资金损失。

  (四)存货管理不严,隐亏短少严重。有些企业长期不盘点,不核对账目,被盗、失窃屡屡发生,账实严重不符,直到清产核资时,才发现账面资产早已成了一个个空数。

  (五)经营效益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多年来民营企业家的领导干部的考核重点的指标是利润,致使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利润,虚报财务状况,忽略了对企业资产的有效性和良好性进行考核和评价,导致一些企业对坏账、过期的存货、已毁损的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处理,经营损益不及时结转,隐瞒负债,以达到虚增资产,调节损益的目的。

  (六)随意借款和对外担保,风险意识薄弱。特别在企业集团内部,集团公司对下级企业和集团企业内部各单位相互担保,这种相互交错的担保使得一旦被担保方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就会引发连锁的连带清偿责任,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七)企业的潜亏主要有(1)历年来为了保持账面利润而存货高留低转或产品成本大于售价。(2)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3)在企业潜亏的形成中,有许多是人为造假造成大量潜亏挂账。(4)应计未计利息。(5)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应摊不摊或少摊费用。(6)待处理财产损失不能及时列入损益。

  二、民营企业家资产损失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家资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民营企业家产权模糊、责权不明。民营企业家的经营者由企业委派,企业所委派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而只是与企业规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级别的行政官员,同时又要受到多个有关企业部门的管理,这种人人管、人人不管的政企不分体制,导致企业缺乏长期持久发展的战略规划,每位领导上任只顾眼前,片面追求上级下达有关经济指标,如产值指标、扭亏指标,以及利润的大小。为了达到预定的指标,有些领导在会计报表上做假,有些领导为了追求自身在位的政绩,盲目投资,重复引进,利用种种手段争项目,于是相同的生产线在各地同时上马,非生产性投资大大增加,造成重复建设。但当民营企业家出现生产亏损或重大投资决策失误时,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

  (二)民营企业家资产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缺少优秀企业家、经营经理人。经营业绩与经营者个人报酬很难统一起来,国有资产的监督又难以有效实施。由于劳动和报酬不对称,有的领导受利益的驱动,利用职权挪用公款谋取私利,利用企业的业务关系私设生产经营场所,有的甚至直接侵吞国有资产。也因对经营者及管理人员约束不严,激励不够,民营企业家采购成本、经营管理等费用一般要高于私有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家负盈不负亏,所以经营者、职工也会联合起来,虚设盈利假象,以达到增伽工资、福利。结果工资不仅侵吞了利润,挤占了折旧、保险等费用。

  (三)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调整过程中,相应的社会机制相对滞后,人为的避免企业破产所引发的连锁问题,使部分企业已停产、关闭,但有些民营企业家长期亏损及债权债务未能及时清理。银行不愿企业破产,因为这会给银行带来巨额坏账,企业也不愿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无法解决。这样商业银行就成为了企业的“出纳”,在企业的干预下,面临破产的企业仍可以得到新贷款来发放工资。依靠新的贷款补窟窿,窟窿越补越大。同时,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企业也不愿加快长期经营不善和亏损严重的民营企业家破产的步伐。造成已形成的大量损失和债权债务不但没有清理,长期挂账,而大量新的损失和债权债务也不断形成。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家资产负债率高,制约着企业发展后劲。而国有资本投入有限,有的企业未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资本积累机制,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举债经营,甚至高息筹资,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剧,债务负担越来越重,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四)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和决策水平低,风险意识淡薄造成资产损失。从上述资产损失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民营企业家资产运营效率低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管理中存在许多漏洞。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法人市场观念淡薄,管理和决策水平低。一方面,对企业自身发展缺乏科学的判断和缺乏战略性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决策水平低,盲目性大,只满足于目前的市场状况,缺乏开拓精神,对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研究投入少,敢果差,产品档次低,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缺乏,即使是投入也只是重视生产能力扩大,而忽视了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结果背上包袱,造成企业老产品多,低档产品多,初级产品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资产的管理上,无论从物资的购进、储存、装运、生产经营、销售收款、投资决策和信息反馈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管理混乱、资产管理失控等现象。特别是财务控制不力,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岗位职责不实,奖罚不明。甚至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制度只是“花瓶”,在实际执行中却领导一人说了算,随意性很大,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五)社会信用制度缺位,信用危机蔓延。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法律和诚信商业道德双重约束的基础上。完善的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运作效益、防范经营风险必不可少的重要机制。近年来,由于市场手段自身的局限性和市场主体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企业采取拖欠贷款、“三角债”、脱逃税款、欺骗注册、欺诈等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大量逃废债务,严重损害了社会和企业信誉。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都不能满足风险控制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客户信用资料不全,在清产核资中出现了申报应收账款损失中客户的单位地址不详,法人代表姓名不知等情况。而企业这些宝贵的客户资料仅是某些业务人员个人的资本,一旦发生业务员跳槽或与公司出现利益纠纷,轻则带走客户关系,重则与客户内外勾结,给公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的原因,许多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约和处罚。这样一来,助长了失信歪风,败坏社会风气,使国家和企业蒙受损失。

  三、民营企业家资产几点建议

  民营企业家资产损失和潜亏挂账严重地侵蚀了企业的肌体,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扰乱了国家的经济秩序。因此应采取措施解决。

  (一)加强法制建设,堵塞漏洞。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将清查资产核实债务的工作列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目前民营企业家清产核资每隔较长时间才进行一次,使得企业大量损失和潜亏挂账,隐瞒了许多不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也不便分清领导的责任,现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前任领导离任,下一任领导不认前任领导的账,虽然开展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和每年一次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但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在表面上对账面的审计,很少做到全面彻底的清查,使累积的损失和潜亏未能发现或处理。建议取消国家和各级企业部门每隔几年一次大规模的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工作应作为企业的日常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每年检查一次。对每年的清产核资的工作质量高低作为企业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使企业的经济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财政、银行、财务、审计部门等应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对每年未进行清查资产、核实债务或对清查出的各项损失不进行处理的,对虚报利润,骗取好处的行为要严格查处、特别对单位领导人要按会计法强调单位领导人的法律责任。从根源上杜绝资产损失、潜亏挂账的发生。

  (二)对已存在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处理和管理,防止出现新的不良资产。

  通过清产核资清理出的不良资产,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估不良资产的现状,根据不良资产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将其盘活和处置。在对不良资产管理的同时,要分析产生不良资产的各种可能因素,针对这些可能因素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及程序,防止出现新的不良资产。我国民营企业家已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清产核资,财政部门基本上是将符合核销条件的资产损失审核批准核销。对那些不符合核销条件的不良资产没有建立如何管理的制度。这样的清产核资实际是不彻底的。由于界限不清,为了企业领导的绩效考核,新的损失和人为的潜亏和假账是很难杜绝,所有者权益在融合过程中受损则是难免的。并且,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评价是不科学,也是不符合实际。
对企业清产核资剥离的不良资产应设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是加强监管,改善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防止出现不良资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清理出的不良资产按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不良资产进行评估、认定。在对不良资产清查、分类、评估和认定的基础上建立不良资产的档案,这样,可以分析每类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分清职责。科学管理不良资产,有助消化、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建议编制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理情况表,及时地把处理不良资产的情况反映在该表上,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报告处理进程及处理结果。

  (三)改革企业干部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

  搞好民营企业家,关键要有一批好的企业领导人。必须改革民营企业家干部的选聘制度和考核制度,按公司法规范企业领导人的选聘,要承认和尊重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年薪制,把企业效益与经营者收入挂起钩来。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指标时,要改变以前以利润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要制定全面科学的考核指标,要将经营中资产质量的高低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并结合考核企业经营业绩、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民营企业家资产的管理效能、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以及企业家个人的素质和职工工作的激情等从定量定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联签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制制度,是防范发生不良资产和企业稳健经营的前提。上述资产损失和潜亏的主要原因仍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与失灵,因此,“内控优先”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首要环节。它可以使企业从根本和总体上把握和控制不良资产的发生。企业应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落实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做到务实,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监控,围绕财务管理这个中心,有效地控制物流和资金流,实行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拨和其他重大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联签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供产销环节、投资环节等方面的各种漏洞,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推进信用建设,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信用管理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中更显现其重要性。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将是决定其今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引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一是引导企业加强自我信用控制能力,自身要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确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和健康的发展理念,不赖账,不偷税漏税,不骗人。二是提升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必须对企业的经营交易过程进行全程信用管理,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信用风险防范制度,将信用管理的重点转向事前和事中阶段,做到不受骗。三是构建市场经济新伦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形成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市场经济新伦理;突出加大对信用的宣传力度,培植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盛、国家无信不强的观念,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使讲信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强化社会公众舆论的监督约束,形成对失信者的舆论压力,使失信者在社会上无以立足、无处藏身。四是不断推进法制建设,构筑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

  (六)构建有效的不良资产诊断和预警系统,及早识别和预防不良资产的发生。

  预警是指根据系统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对系统未来的不利事件或风险进行预测和报警。做到自我约束、自求平衡,以便快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降低经营风险,从而严格监控自我运作状况,大大提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对不良资产进行诊断和预警分析,是企业科学管理和稳健经营的原则,企业应选定若干能提前反映不良资产发生的征兆为监测指标,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预警模型,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早发现不良的资产信号,向企业领导和决策者发出警报,提醒。促使决策者提前注意经营方向的偏差,进而加以防范。采取有效的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避免出现不良资产。一个有效的不良资产诊断和预警系统对于企业领导和决策者、民营企业家资产的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均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键。民营企业家的会计付息困境分析。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5)。

  [2]刘小弦。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的效率差异的影响。经济研究。2000,(1)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