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问题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问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通过调研发现,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中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情况和问题。

1.中小企业板与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发展的需要有较大差距。

  中国中小企业板刚刚起步,无论是其自身的规模和影响力,还是外部发展环境,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充满活力的、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被阻于资本市场之外,不仅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难以在资本市场体现,也难以满足广大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投资保值和增值的迫切愿望。这种不适应,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矛盾:

  首先,相对狭小的融资规模与庞大的融资需求的矛盾。目前,中小企业板的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与行业分布,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地位相比,与成长性中小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相比还严重滞后,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们的初步调研,目前全国已辅导验收及在辅导的中小企业有600多家,具备改制上市条件、主业突出、成长性较好的后备上市资源达到2000多家。

  其次,融资周期长、程序呆板与中小企业灵活多样化融资要求的矛盾。据保荐机构和部分企业测算,中小企业从改制辅导算起,到上市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期间还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由于经济环境正在激剧变革中,市场机会稍纵即逝,许多企业表示,在实际经营中,任何一个好的项目都不能承受2-3年的等待。

  再次,制度设计滞后与创新需求旺盛的矛盾。不少企业反映,我国资本市场对创新的限制太多。尽管中小企业板已经做了一系列创新,但是,在发行审核、发行方式、股份流通、再融资安排以及上市交易和退出制度等方面,没有超出现有的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的特色还不明显,不能满足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公司对其制度创新的个性化需求。

  最后,中小企业首次筹资规模与中小企业改制驾驭资金能力和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矛盾。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改制上市公司存在着募集资金闲置的情况,有的甚至存在盲目投资的冲动。“让我一次募个够”的观念不仅制约着其他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使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打折扣。

  2.部分地区在发展资本市场和推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发展方面存在差距。

  一是对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不够重视、不熟悉。一些地区觉得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程序复杂,规矩多,专业性太强,见效较慢,更愿意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招商引资上。还有一些地区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认为企业不行了、银行贷不到款了才需要上市。

  二是民营经济还受到观念、政策的限制。在部分省市,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比较浓厚,民营经济还受到一定的不公正待遇,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受到抑制。

  三是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采取“无为”原则,奉行“市场至上”,没有专门的协调服务机构,工作力度薄弱。另一种是“保姆式”,企业大包大揽,对改制上市设各种考核指标,过多地参与了企业改制上市过程;有的不顾企业意向和条件搞摊派,影响了正常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