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三问危机当前的中小企业现状

企业培训师观点:三问危机当前的中小企业现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三问危机当前的中小企业现状

如何科学地对待危机当前中小企业走向“倒闭”的结局?金融危机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那么,因势利导进行改革,面壁三省完善自我,是诸多中小企业需要而且是必须的。

一问:危机是企业倒闭的“原罪”吗?

金融危机攻击波可谓来势凶猛,几乎各行各业均不能幸免。珠三角被称为我国的“世界工厂”,近来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接踵而来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不少经济评论家直接把金融危机的“危害”直接扣在工厂倒闭的原由上,而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此“归罪”与“判罚”未免夸大金融危机的危害性,也把珠三角为数不小的中小企业那种不堪一击的现象放大了给人看。

实际上,“罪”与“罚”之间的联系非常之严谨。由于企业不分大小,在危机面前受伤程度可大可小,直接等同或者把主要原因归于金融危机是片面地给中小企业开药方。

有分析人士认为,“金融危机是这些中小企业倒闭的‘导火线’。假设中小企业自身没有‘病灶’,金融危机是不会暴发。这正如导火线和炸药包那样,如果不把导火线和炸药包连在一起,会爆炸吗?而问题是有些中小企业恰恰是那个炸药包,炸药包一遇到点燃了的‘导火线’,必爆无疑!”

在面对虽然在苦苦思索却眼光有神的创业者,记者首先提及金融危机对他们的伤害有多大。在春节前,他们给我的回答非常坚定,“要来则来,对我们是没有多少危害,我们是看市场吃饭,不太把金融危机当回事”。而谈及他们的业务量已经在下降,有些同行在倒闭的边沿挣扎,或者是已然倒闭走人,他们也不忘给同行道以正确的分析和祝福———“生存的机会可大可小,这在金融危机没来之时,他们就非常明白,趁市场不景来个闭门休养生息,等明儿再开一间公司岂不更好?”

在春节后,面对记者带着问询的眼光,仍然基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反而认为“牛年说不定就大有作为”,“这跟耕种一样,收成怎样得看你种什么,什么时候种,气候条件怎样,有没有突然而来的人为不可能左右的祸害,然后才看你怎样种,种得怎么样。”在他们看来,客观因素与自身因素决定了创业的成败,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刮起的一场风暴,并没有完全卷走所有“收成”的魔力。

开年伊始,省相关部门给出的消息显示,本省经济活力依然,抗“危机”能力已经显示出来,这归功于众多企业自身修炼之功及诸多人为努力。在地方,年前闻倒闭之声而起寒噤的情况愈来愈少,相关部门作出的“暖春”之举带来了人气,而众多中小企业甚至把开工仪式举办得更为热烈、更为红火。有一个市场细则印证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今年的经济都充满信心,那就是春节花卉市场的年桔受到热捧。

二问:中小企业“倒闭”谁之过?

可以肯定地说,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企业从创业到发展,或到关闭,都是正常的企业行为,外因是既定的,那么自身建设就是关键所在了。

首先,企业规模、管理水平与抗“危机”能力成正比。俗语说船小好掉头,这句话对于当前的中小企业来说,辨证地说:“好”在于“没有债台高筑,没有盲目扩大生产,没有资金链出现断裂,还能游刃有余,撑一段时间,或者是所在行业本身是细水长流,虽不是常青树,却也是社会不可或缺,比如餐饮业”;“不好”在于“企业由于太小,情况与上述相反,随便被摇一摇便如橡皮胶抹去白纸上的铅痕一样容易”。

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市场面前不明晰。类似于吃饱一餐是一餐,能走一步是一步的中小企业,实际上存在的就是“东打一耙西捞一瓢投机取巧的心态”,甚至有些企业把地方一些扶持项目当作粮草,压根不注意主动向市场要生存、生根的机会。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谈到2007年就已然看到2008年“势头不对”,特别是针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把一些重要时政新闻当作市场的晴雨表,提前作出正确的判断,加强了生产与销售的把控能力,及时回款,准确投入再生产,“不要等到风刮起来才紧急刹车,自身发展步伐该如何走,怎样走,走多远,心中没底脚下就没根”。

再者,企业本土品牌建设与“免疫力”息息相关。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中,做外贸出口的公司首当其冲是因为其没有在本土建立品牌影响力,遇到“出不去”的情况时,又不能“走回来”,路就这样硬生生地被掐断了。同样,对于非常春藤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家致富似乎是一夜间的,在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狠狠地“捞了一把”,却未能正确驾驭行走方向,也没有及时根据社会发展之需找准行业切入点,把产品做精做专。特别是遇到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紧随而来的信贷紧缩、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生产力成本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大幅调低出口退税等因素构成了一把把悬在头上的刀。这个时候,就是打免疫针也来不及了。

在记者看来,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着企业的路能走多远。看得远方能走得远,许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基于口号化,形式化,这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因而起不了实际的作用。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形成的企业精神,特别是很好地结合当前国情与社会需求,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方能在张扬企业个性的同时,有着隐性的价值指引,得到社会认可,得到消费者的支持。

三问:是等待戈多还是善败者胜?

什么风暴都总会有过去的时候,在经受冲击的时候,是等待“戈多”的到来,还是吸取败训及时调整自我,争取更加积极,更加有准备的姿态来面对危机复苏时的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呢?接受采访的“小老板”们没有用语言回答,而是直接告诉我,他们的目前的工作会议精神直指两点,一是修善自身,二是市场没有离开过他们。

记者在乐从采访时发现,曾经热闹非凡的钢铁市场,气势磅礴的交易中心仍然不失当年风范,而“人气”温度现阶段已不同往日。与万物都有季节性一样,行业也有潮起潮落,围绕轴线上下的就是市场规律。有一位做钢铁生意的中型企业的负责人认为自身是幸运的,曾以万吨来计量公司的钢铁进出额,幸好在市场最顶峰及至有所回落之时,把存货渐渐降到最低,也把风险及损失降到最低。目前该公司负责人并没有等待市场的回暖,而是瞄准另一个行业进行有效投资。在她看来,“并不是放弃钢铁行业,市场回暖是一定的,但也不能坐以待毙,只有盘活资金链,才能带来收益”。

作为全面面对中小企业作出电子商务服务的中企动力,记者从该公司广东区域市场部了解到,在春节前两个月的业务大好,并没有明显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在春节后,市场与业务都进入了常规“低温期”,不过从市场与客户的反响看来,金融危机的“隐性”影响已然明显。该公司在春节之后大力整顿队伍,并将在本月由总公司统一部署,地方公司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出战略。

“善败”并不是承认失败,因此不应该摆出“落水狗”的姿态去“听天由命”,“善败”动机在于“善”,直指经济环境不好之时出现的若干困境,从自身出发找问题,因社会经济发展之需找出路。

同样,危机并不是一场骇人听闻的“瘟疫”,也不可能横扫哪一个行业,充其量算是大风暴过后,该拆的拆,该补的补,实在因“生命周期”不长而退出行业舞台,也是很正常的企业行为,或许来个“感冒”会更有利成长。在记者的采访中也发现,不少企业开始为思考危机当前保持运营之外应该做些什么,除了“休整”之外,为危机之后的发展做足功夫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等待“戈多”的积极姿态,也是有可能取得制胜的“善者之举”。
中小企业正嗷嗷待哺

对于大企业现时的风光,谁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来称赞之,而对于渴望在创业之路闯出名堂来的后继者——中小企业,在羡慕与仰望之时,更多的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当然,大企业也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风光背后的个中辛酸铺垫着整条创业之路。在采访时,对于中小企业负责人的一些反问,虽然不是针对笔者,而是针对整个社会大环境,却也不知从何给予回答。在笔者看来,力求挺过生存阶段,谋求发展阶段一席之地的中小企业,正是当下嗷嗷待哺的社会之婴孩。

对于生不逢时的仍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企求大好机遇从天而降是不靠谱的,特别是面临多年不遇的经济形势,“重新洗牌”与“产业升级”在所难免,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谁都无法改变,像大千世界里头的动植物一样,适者才能生存。

事实上,中小企业现状是,中小企业里头但凡有所“冒尖”的企业,受到的关注度是愈来愈多的,来自各方的关爱发生“聚合反应”的机会也比其他企业大得多。因此,中小企业尽量使出浑身解数,力争能够成为“木秀于林”的行业标榜者。而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关闭一家企业的同时,必然会有另一家企业开始起炉灶,像动物世界的刚出生不久的幼儿一样,最终克服种种困难,生存并成长起来的毕竟是少数。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几套班子成员把关爱的脚步迈向各镇街的几十家企业,其中不乏行业里头的新兴企业。一种“看现状,问需求”的现场调研无疑像一股暖人的春风,在笔者看来,企业的视线下移意味着面对中小企业现状的当前形势之下急需的相关服务会随之而来。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