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管理学习,向寺院学习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管理学习,向寺院学习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世上有千年的寺院,却为什么没有千年的企业?古刹都是千年的历史,而企业仅谈百年企业,千年寺庙常有,百年企业难得,虽然能够看到和尚和方丈到高校学管理或工商管理,其实,笔者认为企业管理学习应该向寺院学习。

  佛教寺院是一种特殊机构,同样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其内部的人员管理与事务安排的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企业。寺院的僧人来自各地,禀性、好恶、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并在主观上“舍亲割爱、抛却世间享乐”,管理这样一个没有物质利益牵挂和约束的群体,其难度比企业更大。令人惊奇的是,为什么延续千年的寺庙比比皆是,而传承百年的企业却不多见?

  一、打不走的和尚VS留不住的员工

  在寺庙管理中,和尚虽然面临四处化缘、恶劣的天气等艰难的环境,虽然清贫,但和尚对寺庙的忠诚度非常高。员工虽然拥有基本工资和相应的福利,但许多员工都是在想着“往高处走”,别说打了,就是说了说或其他不顺心可能就脱离企业,当出现问题时,僧人都能够主动忏悔,而我们的员工却理由重重,由于和尚的教化是心灵的洗礼,是心智的定位,因此和尚能够安心造化,作为企业管理学习,同样需要心智教化,对经理人和员工的教化。因为管理的实质其实不是管别人,而是管自己;管自己实际上是管心,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人心正了,人心齐了,企业就管好了。

  二、方丈VS老板

  在寺庙管理过程中,方丈之下有24个序职、24个列职、24个杂职,一般寺庙设有4大堂口、8大职事。纪律严明,上下明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的组织机构为寺庙的长青提供了制度保障,都监、衣钵和方丈之间是三角制约关系,都监和衣钵对方丈有着不同而重要的监督和警醒作用,对方丈来说,有来自如下几个方面的监督:一是自我监督,包括两个方面:来自信仰的激励与戒律的约束力,以及职业道德和自我成就、荣誉感所赋予的责任感;二是法律赋予被服务机构的约束权——寺庙的机制监督;三是社会监督机制——经营失败时所要承担的个人信誉风险。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方丈在经营寺庙的过程中规避了风险。同样,作为企业来说,必须明确高尚的企业目标,必须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职务说明书、行为准则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和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要有“规矩”来管理企业员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老板也需要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绝对的集权最终导致的是老板容易犯错并走向末路。

  三、外来的和尚VS空降兵

  一方面,外来的方丈好念经,另一方面,企业在聘请空降兵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惑。其实,作为传承二千年的佛教,佛教僧团队伍作为一个组织能历千年而不衰,经数代而不竭,这与佛教用清规戒律管理佛门弟子以及它组织完备的丛林(即寺庙)制度有关。作为一个团体组织,它向它的成员传达了人人成佛的理想目标,指出只有按照“众恶莫做,众善奉行”的思想行事才能修成正果,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有严格和详尽的规定。作为职业经理人队伍和空降兵,同样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建立自律的氛围和严格的惩罚措施,培育相应的信任机制和优化企业的工作环境。

  当然,寺庙的庙规与企业文化、和尚的习惯与员工的执行力等等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寺庙好企业来说,都需要宣扬核心理念.保持组织人员的凝聚力;理顺管理关系,实现组织运营的畅通。作为现代企业来说,要善于从寺庙管理和企业管理学习的运营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进而提升企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像寺庙一样基业长青!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