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民营企业发展与股权多元化改造

企业培训师观点:民营企业发展与股权多元化改造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支劲旅,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助推器。然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潜在风险,很多民营企业发展只是昙花一现,迅速完成了从兴旺到衰败甚至消亡的历程;也有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经过短暂的快速发展之后,始终徘徊在一定规模,遇到了发展瓶颈(俗称“亿元企业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目前的股权结构与实现规模经济、提升企业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因此,深入调查和研究民营企业的股权现状及其创新,对民营企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股权结构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的关系

  研究民营企业的股权现状及其创新,有必要先了解股权结构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关系的一般规律。民营企业一般先后经历创业、快速成长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在特定机制作用下,其股权结构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一)创业阶段:高度集中的一元化股权结构

  在创业阶段,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往往是高度集中的,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集中于企业主一身。这种股权结构在民营企业初创时期效率很高。企业主集公司各种权能于一身,减少了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信息的不对称性及机会主义行为;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灵活的反应。

  (二)快速成长阶段:股权结构开始向多元化过渡

  在快速成长阶段,民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资本与人力资源投入,在封闭的一元化股权结构下,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相对封闭的股权结构与企业内在增长要求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对资本的需求,使得企业主不得不增资扩股。股权结构多元化使得企业融资渠道不再封闭,并开始逐渐摆脱企业主家族的全权控制。股权结构多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主与投资者进行对接、合作的过程。投资者入股企业后为了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必然会在财务、管理上进行监督,这一压力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经营运行机制的规范化。

  (三)稳定发展阶段:股权结构进一步向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后,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力的提升,通过上市进一步融资扩股,成为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初的家族小企业已彻底蜕变为社会公众企业,其股权进一步扩散,股权范围开始波及到国际资本。整体上看,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众多中小股东搭资本规模的便车获取收益。股权结构出现一种新的均衡,相应地,其运行机制也呈现出比较规范的特点。

  总之,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其股权结构也将从一元化过渡到多元化,从高度集中的家族股权的单一结构向相对集中的社会化的股权结构乃至国际化的股权结构变迁。这种股权结构的变迁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民营企业股权变迁的实践,也都表明了这一点。因此,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客观上需要由单一化、家族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换,这是一种企业发展必然的趋势。民营企业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实现股权结构创新。
二、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分析

  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实现,可以从“内涵式”和“外延式”这两个途径来考虑。前者主要是在企业主家庭成员之间或企业职工内部进行产权的分割、界定;后者主要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企业重组等方法来实现。

  (一)“内涵”式股权多元化

  这是在民营企业内部进行资本重新设置、调整或界定,使企业现有各生产要素(资金、土地、劳动、管理、知识产权等)成为资本组成部分,从而使一元化股权变为多元化股权。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1、在民营企业家族内部明晰产权。不管企业是否继续原来的家族制,都必须尽早明晰投资者的产权关系,消除今后发展中的产权隐患。如果继续选择家族制,那么产权至少在家族内部自然人之间界定清楚,否则相关利益者瓜分企业的热情可能会超过提升企业绩效的积极性。如果是选择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也应以自然人身份定义产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吸纳其他社会股东,重新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新的企业法人财产。

  考虑到企业家族内部界定产权的复杂性和可能阻力,有两种模式可借鉴:

  (1)内部变革模式。指在民营企业制定内部股份交易制度,由家族成员以合理的价格将股份出售给家族中有经营能力、需长期依赖其为民营企业工作的成员,从而实现对家族中创业元老贡献的补偿和对有能力家族成员的长期激励。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家族成员的安置问题和接班问题。

  (2)退壳重组模式。指民营企业的核心经营者以个人出资成立一家新企业,通过新企业逐渐收购原企业的资产,以实现对原企业进行产权重组的改制模式。此模式,可以在保持家族企业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以较为平稳的方式实现民营企业的产权重组。

  2、核心员工持股。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是实现民营企业内涵意义上股权多元化的又一种方法。让核心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又参与企业的经营,将其利益与企业发展的效益直接挂钩,有效防止怠工或积极性和能动性不高现象。具体有两种实现方式:

  (1)将核心员工贡献折股或由核心员工出资入股。使企业员工同时成为企业的股东,员工股份的多少表明其权责的大小。这种具体量化的股权,使员工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人翁感觉,员工会更加关心企业生存和发展,是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源泉。

  (2)核心员工虚股转换制。所谓虚股,这里指并未实际出资的股份。只有在经过实际出资或股份分红等方式以后,虚股才可以转换为实实在在的实股。虚股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暂时缺乏足够的资金参股而设立的。这一方式可以使核心员工提前进入股东角色。

  (3)送干股或股票期权的核心员工激励机制。以股票方式支付,即根据企业的分配政策,将员工收入的一部分转换成股票分配给职工,而不直接支付现金;股票期权方式则是允许员工在将来某个时期,以较优惠的价格获得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类似于配股。这种方式除了易实现股权多元化,还让员工将分配或奖励给他的现金甚至是另外的资金,用于补充企业发展的资本金。
(二)“外延”式股权多元化

  这是在原有单一的一元化股权结构基础上,引入其他成份的资本,使资本结构变为多元。不仅吸收外来个人资本,还设法吸引其他企业、各类基金等经济组织参股。这种方式可以使民营企业广泛吸收上下游企业、战略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等的资金,是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一种较好方式。

  1、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战略投资者的范围包括:产品的供应商、销售商、合作方、风险投资机构、个人等,具体的引入方式有:

  (1)增资扩股。吸收外来股东的投资资金,扩大总股本。此办法有可能使原股东持有的股份稀释,降低了原股东的持股份额,但是如果原股东要继续保持其控股地位,外来投资者的股权比例可以协商解决。

  (2)出让产权。原企业股东出让所持部分股权,并以约定的价格卖给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战略投资者购买股权可以现金方式获得股东出让的股权;可以用自己拥有的其他企业股权来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这种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还可以用自己掌握的技术、设备资产评估作价来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

  2、通过收购兼并实现股权的多元化。企业的兼并就是由一家企业来收购或吞并其他一家或者几家企业。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如果购并企业并不向被购并企业支付现金,而是按照一定的购并价格以公司股权支付购并费用,就会形成股权的多元化。

  企业之间的合并与购并不同,它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企业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的合并和重组,重新发起设立新的企业的过程。显而易见,与简单的股权转让和企业内部员工持股相比,企业之间的购并是实现股权多元化和资本扩张更为有效的方式。

  3、通过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利用资本市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是股权多元化的终极和最高形式。一个企业由单一股权的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有限责任公司,再发展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最终公开向社会募集资本而成为一个上市公司,是一个完整的股权多元化和社会化过程。

  三、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多元化时刻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民营企业观念制约

  对家族的依赖和对家庭成员天然的信任感是民营企业创业成功的基础。第一,对家族的信赖和依赖使民营企业对股权多元化发展产生一种内在的排斥。第二,家族控制式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表现出巨大凝聚力和效率优势,使民营企业对这种管理模式的制度安排产生一种很强的路径依赖。第三,传统的家族继承制观念使得企业家不欢迎外来投资者的加入,股权融资意识较弱。另外,企业家“小富即安”、“宁做鸡头,不为凤尾”等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民营企业产权制约

  产权清晰是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产权清晰主要包含两方面:产权在法律归属上的明确界定与产权的有效配置或产权结构上的优化配置。第一,在产权归属上,民营企业存在历史上的和现实上的问题。首先,许多民营企业挂着集体和国有的招牌,即“红帽子”企业。

  其次,有些民营创业者最初的投资与全体劳动者尤其是合伙人共同创造的财富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此造成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后的产权不明晰。第二,在产权结构上,民营企业几乎都存在产权单一的问题。产权多元化必须要打破家族关系,这种家族裂变对于依赖家庭血缘关系而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在心理、利益和社会舆论上面临诸多挑战。

  (三)法规和政策环境制约

  民营企业的发展的外部环境仍不宽松。这主要体现在: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随意侵犯;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已经解决,但从实践上看,仍存在一些“盲区”和不公平待遇。

  (四)经理人市场、产权市场等的制约

  民营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不论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引进外部管理人才还是吸引外部资金,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化的所有权结构,都离不开外部市场制度的支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是很成熟,相应的制度安排不尽合理。主要有:一是,缺乏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二是,缺乏有效的地方产权市场。

  总之,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造来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可以针对企业本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股权多元化改造的方式,而走出企业股权多元化的那一步需要董事长的眼光、魄力和外界的支持,甚至是扶持。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