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企业管理重在管理员工需求

企业管理重在管理员工需求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风起云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快速成长。中国的民营企业从资产规模来看,目前已经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经济规模上来看,约占我国GDP总产出的65%-70%;从就业规模上来看,目前民营企业吸纳的劳动人口约占我国城镇总劳动力的65%。
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外部环境的支持外,与企业家本人的能力也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初始阶段,企业的成长主要是依靠企业家敏锐的市场嗅觉抓住机遇,企业的成长和企业管理主要依靠企业家的个人威信和聪敏才智。
但企业扩张到一定阶段后,发展的势头逐渐缓慢了下来,企业家对发展形势并不满意,希望能继续以往的辉煌,往往会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公司的规定,为公司做奉献。而一般员工已经对长期存在的不公平、不透明现象,加班,薪酬等问题存在不满。
我在一家民营企业就听到公司的总裁生气地说:“我每天都在加班,从来没有晚上8点前离开过公司,一年都休不了几天假。这些员工太没有责任心了,一下班就走。”而公司的员工则抱怨道:“这个公司是老板的,他愿意干多久都无所谓。我们就拿这么点工资,下班还要偷偷摸摸地走,怕被老板看到。”
很多企业希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从思想上解决员工对公司的发展认同。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系统且配套的制度才能形成机制,坚持贯彻落实,深入人心的机制才能沉淀成文化。文化绝不是仅仅依靠教育、宣传就可以落实的。企业首先要思考企业和员工各自需要什么,然后搭建良好的管理机制,通过机制提高员工的效率,从而实现公司的效益。
企业要研究员工需要什么?
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环境变化也非常快,企业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新问题,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但纵观欧美国家20世纪的企业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在20世纪的前30年以及更早的19世纪,欧美国家的企业是依靠“秒表科学”、“流水线”、“组织结构”等把人当成机器来看待,通过提高人的工作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扩大公司规模,这跟国内的很多发展初始阶段企业类似。但单纯地依靠“管”员工来发展企业,已经成为管理瓶颈。
随后欧美国家的企业开始研究“人”的问题,研究成果的核心是:人是任何活动的核心。因此,需要让人来承担更大的责任。要改变“许多人告诉我,我应该做什么以及我应该怎样去做,但很少有人了解我想做什么”的情况,要意识到“领导意味着使被领导者得到自由”。
这样的借鉴,对国内很多企业都有参考价值。实际上,国内很多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一方面,注重研发和营销,通过增加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经营附加值;另一方面,降低劳动强度,给员工增加收入,组织旅游、拓展训练,文化建设等,都在企业内开始推行。但真正的效果仍然有限。很多企业在处理人的问题时,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其中包括忽视了员工不同层面的需求:
对于基层员工,可以是基于财富分享的关系。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还比较弱。公司的基层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员工很重视收入的多少。因此通过涨工资、增加福利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基层员工的问题。
对于中层经理,必须考执行力分享的关系。
中层经理已经不仅仅是着眼于收入,还期望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期望被重视,需要授权,需要参与。
对于高级经理,必须考虑价值观层面的关系。
高级经理,是企业的实际掌舵层,期望全面参与到企业的事业中,是要对企业的愿景价值达成共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