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物流职业经理人是如何炼成的

企业培训师观点:物流职业经理人是如何炼成的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需要近600多万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对于想要进入物流行业的人士而言都有哪些通道,又如何避免低层次人才竞争的漩涡,成为炙手可热的物流职业经理人?其中关键就在于选对适合的途径,不断完善自身技能。

  三大途径造就物流职业经理人

  中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由于现代物流概念进入中国较晚,目前中国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物流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位,成为物流行业的抢手人才。而物流从业人员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高中及中专职校学历则占了50%,因此,物流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成为现今的重中之重。

  学历教育:截至目前,已有37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有一定物流从业经验的人想进一步深造,大学中的在职物流研究生课程是比较好的选择。已经具备学士学位水平并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经过正规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后,可以获得硕士学历证书。

  物流证书培训:单纯的学历教育并不能从本质上提升物流人才的经验短缺。为了提升常年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物流水平,近年来,各地区纷纷开设物流证书培训,尤其是物流领域的行业协会开设的职业资格认证。

  据统计,目前比较知名的培训机构包括: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引进的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的国际物流资质认证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物流职业经理管理证书,还有中国商业技师协会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等。

  此外,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还制定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引进WTO/ITC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培训认证体系也在进行之中。

  短期的物流知识培训:参加短期的物流知识培训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一些大学的物流在职研究生班也举办一些短期的培训,主要目的是使从业人员对物流知识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参加这样的短期培训班,不是为了考证或是拿学历,只是充实知识和提升能力。与此同时,各地方行业协会也组织了大量物流培训,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讲课。

  三大资格认证取得职业先机

  无论从什么途径来进行学习,获得相关的资格认证,都是在行业内纵深发展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来说,业内主要有三大认证颇受关注。

  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由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推出。适合物流及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做物流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和有志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

  物流职业经理的认证: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出。适合物流和生产企业的各级物流管理人员,大、中专在校生及其他希望进行物流职业培训的人员,证书级别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学习者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可分别获得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初、中、高级物流职业经理人管理证书。

  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ILT):由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推出,适合第三方物流、公路与铁路运输、邮政、外贸、航运、快递、货代、船代、港口、仓储、配送等企业的操作、业务、策划及中高层经管人员的一环认证证书。

  三大要素必不可少

  现今,物流概念已不再是一种包装,务实创新、赢得市场先机成为新的要务。物流无论在宏观的国民经济领域还是微观企业管理层面,其战略地位正不断被强化和提升,同时对广大物流职业经理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准确判断:物流是权衡的艺术,要求物流职业经理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准确判断客观影响因素,并果断地做出决定。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和消费者的喜好直接影响着供应链中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作为物流经理必须实时把握其中的变化,通过对一手资料的量化分析向管理层和各相关方传递信息及建议的方案。

  周密规划:它还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众多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环节组成,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变化都会产生连带效应。因此,物流职业经理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后勤支持部门,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给前台销售人员以满足的信心。

  2.物流管理涉及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及外部协调,所以要求物流职业经理人不仅是物流管理、运作的专家,还应该是了解采购、生产、外协等的杂家。

  3.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掌握相关工具:通信与网络的广泛应用也是保证物流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先进的WMS和TMS等新兴的专业管理软件对物流整体效率的提升和资源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职业经理人还应该掌握成熟软件的设计结构及关键路径;注重物流上下游全过程的整体优化;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通过网络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竞争对手信息。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