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全球一体化中的竞争力

培训讲师谈管理:全球一体化中的竞争力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在经济大衰退之前,很多人就想到需要重建全球经济平衡,现在我们不再感觉处在风口浪尖上了,有必要再回过头考虑这个根本问题。西方国家需要增加储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从出口拉动型转向内需推动型。不过,大衰退以来,世界经济状况已经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点从资产价格之间超过以往的联动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来。

这说明,随着全球各大经济体之间依存度的增强,在当今世界经济中一国很难独善其身。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一个地区的危机可以给整个世界产生深远的连锁影响,比如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影响。如果欧元区解体,中国就要担心其带来的后果,因为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尽管眼下感觉不到迫在眉睫的危险,但我们看不到一条实现经济增长的快通道。世界经济的互相依存意味着,一个经济体的增长可以提振其他经济体,但是还是要有某人、在某地率先去冒险才行。

如果没有人这样做,就会出现节约悖论(paradox of thrift),即全球范围内,人人都把储蓄放在第一位,从而导致需求下降以及信心下滑,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一个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

从更积极的方面来看,认识到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够促进各经济体之间通力合作。鉴于中国政权交接以及美国大选的临近,带来很多政治上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乐观地认为,决策者们会逐渐认识到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危险。我们必须认识到,帮助其他经济体实现必要的结构性转型,也符合各经济体自身的利益。并且,结构转型比周期性转型要困难得多,比如解决欧元区国家南北竞争力差距问题,就属于结构性问题。

未来中国在世界上会处于什么位置?这主要取决于中国能否有效处理其自身的结构性转型,目前来看这点很紧迫。最新一期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的位置从第26位下滑到第29位,这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首次出现下滑。

尽管出现了大规模经济衰退,但是,得益于投资拉动的持续性需求增长,中国在过去几年成功保持了经济增长。近期外界开始担心中国的投资过度问题,这导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产能过剩。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不会持续,你迟早需要把重心转移到消费上。世界上的其他经济体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政治变化、消费信心和投资方向,他们希望看到中国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推动型平稳过渡的迹象。

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认识到,自然资源和资本投资仅仅会暂时性地提高竞争力,并且不可预测。我们可以从美国的页岩油革命中发现这种不可预测性,页岩油革命让美国在制造业出人意料地重新获得竞争优势,让低成本、出口导向型国家倍感意外。

我们可以猜测,未来资本和资源的跨国流动会更容易。因此各国需要关注那些不易流出国门的竞争力来源,位列首位的就是企业家文化。未来真正的全球性竞争将基于人才和创新。一个国家必须让工人获得就业所需的技能,给企业家们冒险的空间,从而能够创造就业机会。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对教育、就业和企业家精神进行更通盘的考虑。

《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研究结果明确显示,在教育体系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经济竞争力这一问题上,商业社会给出了相对较低的分数。在144个经济体中,中国排名第57位,得分为3.94 (1到7分标准)。如果中国能在解决这一教育脱节的同时培养企业家精神,创建一个生态体系,让中小企业和政府互相支持,那么中国就能创造一个可以自我强化的竞争圈。(译者/鲁志娟)

 作者Lee Howell 为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风险应对网络负责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