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中国,下一个“锈带”?

培训讲师谈管理:中国,下一个“锈带”?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中国制造业的独特优势

“中国可能很快步上底特律后尘,成为全球下一个‘锈带’。”《福布斯》近期一篇文章中的观点相当耸人听闻,中国是否会重蹈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的制造业噩梦?(美国工业经历了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的大繁荣,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衰退期,位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的工厂大量倒闭,闲置的设备锈迹斑斑,这些区域故被称为“锈带”。)

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虽然就竞争力而言美国的制造业优势依然明显,但在总量方面,根据美国经济咨询机构IHS Global Insight在2011年的估算,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此前,美国作为世界最大制造国的地位已保持了110年。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越来越多的媒体的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这一地位也已岌岌可危,原因在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人口红利正迅速消散,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则导致依赖出口欧美市场的长途运输成本过高而无法持续。同时,页岩气技术方面的突破大幅削减了美国企业在当地的生产要素成本,新的制造技术也在进一步压低成本。

西方媒体得意地宣布制造业“重返”美国等地,中国的商界领袖无疑对此十分担忧。例如,2012年在天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一家中国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在非正式场合谈到,中国正面临最严重的制造业危机,其他在场的高管们也都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全球经济危机更是给中国出口带来了巨大冲击。

中国制造业的独特优势

尽管中国的制造业潜在增长率在放缓,但其未来发展前景可能要比西方专家预期得要好。首先,尽管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冲击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但这也是经济成功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值得庆祝。除此之外,至少有5个因素可望完全抵消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缩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国内需求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数百万消费者即将加入国内消费大军。因此,中国已经或即将成为多种产品的全球最大市场。其中,许多产品的制造基地需要靠近消费市场。另外,中国人的口味十分独特,企业需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来设计因地制宜的产品,并在本地进行生产。微型化、3D打印等新兴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本地化的趋势。

2.城乡差距 中国市场非常多元化,城乡收入差异较大。事实上,中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年收入不足500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将制造业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迁往成本较低的内陆欠发达地区,以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3.卓越运营 目前来看,很少有企业能真正优化中国市场的运营,因此生产力的提升仍然具有很大空间。例如,提高设备效率、精简生产流程、降低残次率、精简供应链以及提高生产力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其他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下降的影响。

4.俭约制造 中国的竞争优势早已不再局限于廉价劳动力。例如,中国企业擅于重新设计制造流程,采用价格较低且“够好”的材料以及设计简单的现成零部件,以此来削减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

5.兼顾投资刺激与比较利益 理论上,比较利益能将资源分配到最具生产力的领域,但实际情况下,比较利益却常常屈从于投资激励措施。中国不仅拥有金融资源,而且还希望利用这一杠杆充分发挥相对优势,被中国视为榜样的新加坡多年来都采取这一双管齐下的策略。

由此看来,制造业不会完全撤出中国,而是可能出现分化,这取决于终端用户的地域、劳动密集度、运输成本、物流要求、制造复杂性、对本土研发的需求等因素。例如,衣物和鞋类等轻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可能迁往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国家,而用于出口的大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则可能迁往墨西哥、东欧或欧美等地。然而,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生产基地将维持不变,或迁至成本较低的中国内陆地区。另外,很多产品的制造活动不会完全离开中国,包括特别针对本土市场或对新鲜度要求较高的产品,以及需要中国完善的供应链设施和物流能力的出口产品。

制造业

制造业

企业在华制造布局5原则

企业在华制造布局5原则

由于制造业不会撤出中国,许多企业应重新审视在华制造布局。这并非易事,但只要遵循以下5个简单原则,就有望成功完成重新布局。

1.采用客户中心制策略 在设计最佳制造布局时,必须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而中国各地的客户需求往往存在巨大差异。例如,若客户要求的交付期较短,那么企业可能就不会把装配线迁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内陆地区,不过仍可将零部件生产搬至国内外的低成本地区。

2.了解经济效益与挑战 成本驱动力分析是重新设计制造布局的核心所在。相关成本可分为固有成本、结构成本、系统成本和已实现成本四大类。

固有成本根植于产品设计中,与为满足客户需求、建立基本流程架构和所需流程及技术的制造活动相关。不同客户细分间的固有成本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在渐进式改进中往往具有最大的成本削减潜力。

结构成本与产品制造过程、公司的自制或购买决策、生产规模、流程复杂性及采购战略等有关。各地的结构成本差异较大,因此该成本对重新设计完善的制造布局至关重要。

系统成本与制造方式、组织变革及运营政策相关。由其定义来看,系统成本是公司内部成本,因此各地的系统成本差异小于结构成本等。

已实现成本与执行效率及绩效有关,如劳动生产力、协定工资、材料价格差以及加急运费等。与结构成本类似,各地的已实现成本差异显著,因此该成本对重新设计制造布局非常关键。

另外,政策法规及税务影响等因素将影响制造网络的重建。例如,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遣散费也会水涨船高,因此关闭工厂及转移制造基地可能并不划算。

3.评估备选方案 明确供应链经济情况与限制后,就可以确定“理想” 的价值链网络,并在多个实际情景中进行测试。例如,中国是否存在(或能否建立)合适的本地供应基地是个重要考虑因素。

4.进行商业论证 应开展详细的商业论证,并制定迁移计划,明确必要的制造活动和相关财务影响,这一点非常重要。该计划应强调组织变革,并明确特定团队成员和关键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及能力。

5.监控关键假设与经济驱动力的变化 最后,还应定期对分析结果进行重新评估,发现相关假设的变化和更新。例如,如果中国让人民币升值,则可能对中国制造业造成很大的经济影响。

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中国政府能否鼓足勇气,甘愿放弃一部分收入和就业岗位,以求在未来某个时间获得无形的回报。为此,中国必须大力投资于供应链设施和物流系统,连接内陆与上海、深圳和天津等出口枢纽。同时,政府还须鼓励企业将制造活动迁往内陆地区,例如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而非海外市场。另外,中国必须开展持续投资,升级现有的制造基地,尤其要关注朝阳产业。无疑,这些正是中国政府最近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所在。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过程无疑充满挑战,但中国已成功完成多个五年计划,并能在必要时果断动用各项金融资源。事实上,美国倒是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工业政策,鼓励对本国制造业的大力投资。不然,美国中西部的“锈带”可能依然难以除锈。

朱利安是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及大中华区汽车行业的负责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