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人、机器与工作

培训讲师谈管理:人、机器与工作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如果你恐惧机器人,这完全可以理解。流行文化用挥之不去的邪恶机器人形象轰炸我们的大脑:它们残忍,比如《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Odyssey)中的哈尔(HAL);它们自负,比如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作品《我,机器人》(I,Robot)中的可人儿(Cutie);以及本期《哈佛商业评论》所重点报道的那些机器人,它们偷了我们的工作,比如舞台剧《罗萨姆的万能工人》(R.U.R.)中的卓伊斯(droids)。剧作家卡雷尔·卡佩克(Karelapek)于1920年编写此剧时,第一次用到了“机器人”(robot)这个词。

《哈佛商业评论》多年来都在思考机器人对人类的威胁,其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罗伯特·施兰克(Robert Schrank)撰写的一个寓言故事。他幻想了机器人控制所有劳动力的世界,并产生一个新奇的想法:“蓝领工人可以买和自己一样的机器人,让机器人为他们工作。它们有点像纽约的出租车牌照。”

叙及此,6月刊聚光灯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人与机器”。在首篇文章中,巴布森学院教授托马斯·达文波特和《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编辑总监茱莉亚·科比(Julia Kirby )表达了对知识型员工也难逃被机器人取代命运的恐惧。但他们也提出了希望和保持自身价值的建议:“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不应是一场短跑比赛,我们要将之扭转成一场接力赛。”

《第二个机器时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的作者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谈道,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发动机相比,数字技术将带来更多财富,但并不是所有劳动者都会受益。尽管高端工作不会有何改变,但其他工作就危险了。麦卡菲说:“马友友在未来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机器人取代,但世界上排名第100位以后的大提琴家的薪水可能就不那么理想了。”

如果机器人大规模取代人类的趋势已不可避免,我们会享受与机器人共事吗?《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助理编辑沃尔特·弗里克(Walter Frick)试图借助最近的研究找到答案。他的结论是:我们更信任外形酷似我们的机器人,只要它们表现得别太像我们。

作者为《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总编辑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