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多看大自然,你会效率更高?

培训讲师谈管理:多看大自然,你会效率更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研究: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者凯特·李(Kate Lee)、凯瑟琳·威廉姆斯(Kathryn Williams)、莱萨·萨金特(Leisa Sargent)、尼古拉斯·威廉姆斯(Nicholas Williams)和凯瑟琳·约翰逊(Katherine Johnson)主持的试验中,150 名参与者须反复在电脑屏幕上闪现特定数字时按特定按键。操作5 分钟后,参与者休息40 秒,电脑屏幕上的图片是一栋被高层建筑环绕的房屋的屋顶。一半参与者看到的是普通混凝土屋顶,另一半看到的是有鲜花和绿色草坪的屋顶。两组参与者随后继续操作。数据显示,休息过后,看到混凝土屋顶的参与者精神集中度下降8%,操作开始不稳定;看到草坪的参与者精神集中度上升6%,操作保持稳定。

挑战:多看自然,即便只是屏保的风景照片,能够让人精神更集中?盯着草坪看40 秒能有多大帮助?李女士,捍卫你的研究吧!

李:我们都不自觉地认为自然有益于我们,关于自然对社会、健康和精神的广泛功效及其产生原因已有很多研究。我们的研究显示,短暂休息,和大自然接触,例如看看窗外的风景、户外散步,甚至只是看看屏保的风景照片,会显著提升精神集中度和工作表现。

HBR:你们怎么评估实验参与者的表现?

我们统计参与者犯错次数以及反应时间。如果有人错过一个按键,就表明他注意力短暂下滑;如果一段时间内错误率上升,就表明他在这段时间内走神。

看到鲜花和草坪图片的参与者错过按键的次数明显较少,整体上注意力更持久,短暂走神次数也更少。看到混凝土屋顶图片的参与者在休息后表现变差。

你们是否使用了大脑扫描来评估注意力集中度?

我们使用的行为评估工具叫“反应任务中的持续注意力”(SART),它是依托大脑成像技术开发的,所以我们知道当人们持续集中注意力时,大脑会以特定的方式反应。这即是屏蔽干扰并对某项任务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必须同时做到这两点,你才能做好工作、完成困难的任务。

看到有植物的屋顶会提升注意力,这是怎么回事?大脑构造决定我们喜欢自然吗?

在本项研究中,我参考了记忆恢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环境有益于人类。理由是,自然是如此有吸引力,它会自动抓住你的注意力,而不需要你有意集中精神,因此你可以通过凝视自然环境来恢复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这非常重要,因为注意力是一种我们不断使用的有限资源。

很多环境心理学研究仅关注长时间凝望森林或公园对人的影响;我们在想,既然现在大部分人口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那么应该研究更小片的自然空间和更短的休息时间是否同样对人有益。为什么是40 秒? 20 秒会有效吗?或者5 秒?

我们都听说过,只需往窗外看看就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这给本项研究也提供了一些线索。但此前并没有人正式研究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先开始考虑一般人在工作中能看到的自然。在正式实验前,我们安排了一次预演,和正式实验惟一不同的是参与者可以决定中间休息的长度。结果参与者看照片的时间平均为40 秒,因此正式实验的休息时间设为40 秒。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时间最短可以是多少,但40 秒已经大大短于之前研究设定的时间。

关于工作中短暂休息的研究文献很多吗?

并不多。白天工作过程中的休息很重要,目前对此有一些研究。此前很多研究关注工作场所之外较长时间的休息,如一天工作结束后、周末或假期。但现在人们开始考虑更简便、快捷和有效的休息方式。

在实验中,参与者只是简单地敲键。对于做复杂工作的人,你们的结论成立吗?

实验任务的目的是评估持续注意力,即保持注意力、不走神或想其他东西的能力。实验内容听起来简单,但确实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持续注意力是一项基本认知功能,是所有其他注意力网络的基础,如行动注意力。它对阅读、营销、制定战略和做计划等活动非常重要。所以关于凝视自然对复杂任务的帮助,本次研究结论可以作为参考,但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研究。

这种注意力提升效应在其他现实场景中存在吗?

我们也对其他工作行为有兴趣,如友善和创造力。本次实验后,我们还考察了同事互助行为:我们要求实验参与者观看风景照片后报告是否更愿意帮助他人,答案是肯定的。

停下工作凝视窗外可能会陷入神游。这可能会让我们更低效吗?

我们目前还不清楚。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未来研究解决:如何在工作中安排这种亲近自然的短暂休息?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频繁?效果能持续多久?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

这么说我写文章之前应该去树林里走走?

绝对没坏处。(王晨 | 译万艳 | 校时青靖 | 编辑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