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

培训讲师谈管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精明能干,他通过收购扩大公司规模,争取增加收入、利润和股东价值。这是多数执行总裁处在他的立场都会做的事。但不同之处在于,中海油的绝大多数股份都由中国政府持有,而他看中的兼并目标是家美国石油公司。美国立法当局对重要的自然资源落入军事实力日益增长的国家非常紧张。


 


623日爆出一则惊人的消息,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模式竞购加州埃尔塞贡多(El Segundo)的优尼科石油公司。而优尼科已于44日同意以16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方式将公司出售给加州圣拉蒙(San Ramon)的雪佛龙公司(Chevron),这也是该竞购消息如此令人震撼的主要原因。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是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沃顿等地的中国专家认为,中海油以诱人的高价竞购优尼科引起美国国会的忧虑可以理解,因为中海油是中国政府控股的公司。但有人指出,假如优尼科的股东最终认为收购行动符合其最大利益,美国政府则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阻止这桩交易。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已购买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债券,在美国拥有重大金融利益。这不仅有助于为美国政府的运营融资,同时也弥补了美国较低的储蓄率。


 


但这并不表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消息是波澜不惊。事实上,美国普通民众和负责外交政策的政府官员对中海油的竞购行动紧张不安,态度也含糊不清。中国到底是冷战时期威胁美国利益的敌人?还是随着商业往来加强双边纽带,两国关系也日益缓和的推动自由市场规则的贸易伙伴?


 


沃顿金融学教授夏宜虹(音译)表示,“我不明白美国对中海油的收购为何反应如此强烈。这是完全合法的商业交易,我也不认为这桩交易会对美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威胁,这又不是中国企业要接管生产F16战斗机。自由开放的资本市场不是单向的,它应该是双向的。资本可以自由流进流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可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反之也应亦然。”


 


中海油的竞购在华盛顿引起轩然大波除开交易本身的因素外,还因为它是加剧中美紧张局势的系列事件中最近的一件。中美贸易关系多年来一直争议不断,有美国政界人士批评是中国造成美国失业率上升,并人为降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来推动对美国的贸易出口。此外,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之前,崭露头角的中国跨国企业海尔集团也提出收购美国依阿华州(Iowa)的家电巨头美泰公司(Maytag)。这两桩竞购交易使美国人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公司收购纽约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等知名美国资产,以及积极从惶恐不安的美国汽车厂商手中攫取市场份额的情景。


 


沃顿管理学教授马歇尔·迈尔(Marshall Meyer)认为,中海油雄心勃勃的竞购行动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对于经济健康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他说,“有人认为这桩交易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但也有人指出,买方中海油在中国从事的是支柱产业,说到底它是由政府控制,并且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动用政府权利。当一家戴着商业企业和政府两顶帽子,并且可以获得无限制贷款的实体提出购买一家大型公司,而这家公司对美国又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时,很难说这是桩公平交易。真正的问题在于:谁是交易的双方?这与海尔竞购美泰不同。海尔与北京政府没有瓜葛,但中海油却无法与政府撇清关系。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中海油提出支付溢价购买优尼科的做法也令人关注,因为它揭示出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迈尔解释说:“中国喜欢抓住供应资源,所以如果看中同样的资源,他们愿意出比西方公司更高的价格。”


 


美国政界人士试图阻挠中海油的收购行动可能导致后院起火。夏教授说,“出价更高、经济效益更佳的竞购方案居然在华盛顿引起轩然大波,中海油似乎对此感到非常意外。许多中国管理人员都在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模式,但对于美国这种政治动机与商业行为不分的情况,他们却难以苟同。这甚至给了中国政府一个很好的借口,对将来美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加以干涉。”

“一枚政治炸弹” 


中海油如果要成功收购优尼科,就必须铲除几大障碍。咨询公司信号集团(Signal Group)董事长马可利(Christopher T. Mark Sr.)指出,首先,优尼科股东必须决定拒绝雪佛龙、接受中海油的竞价。信号集团总部设在美国普林斯顿和上海,为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经营业务的客户提供经济评估服务。其次,即使优尼科股东投票通过中海油的竞价,名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中间机构可能对提出的竞购交易进行审查,以确定它是否对美国利益造成威胁。该委员会由联邦专家小组成员组成。中海油其实已于71日向外国投资委员会提交了通知书,要求它对提出的收购要约进行审查。但该委员会是否同意审查,何时开始审查尚不清楚,其中部分原因是迄今为止,还未有迹象表明优尼科会拒绝雪佛龙、接受中海油的竞价。


 


马可利说,“中海油出手优尼科是枚政治炸弹,它恰好发生在中国贸易关系特别不理想的时刻。”但他也指出,令中海油更感兴趣的似乎是优尼科在亚洲的资产,而不是从优尼科的美国油田中采掘石油。


 


优尼科对中海油的吸引力是,它目前已探明的油气储量中有70%位于亚洲和里海地区。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认为,优尼科的市场价值偏低部分是由于其天然气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他说,“优尼科的资源加上中海油的市场潜力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这就是我们竞购优尼科最重要的原因。”


 


有分析师指出,优尼科的“上游资源”仅是诱使中海油出手的原因之一。中海油对优尼科的天然气、尤其是液化天然气的分销渠道垂涎已久。多年来,中海油一直面临着油气资源有限的禁锢。作为仅次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中海油只能通过收购来扩大规模。与此同时,中海油是大型国有企业,肩负着保持中国能源安全的部分使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需要的石油量超过了历史水平,因此油气资源对中国至关重要。


 


假如收购交易能够达成,中海油的油气产量将翻番,储备也将增加80%,达到相当于40亿桶石油当量。以油气储量而言,它将取代中石化跃升为国内市场的老二。而在国际市场上,中海油也将扩展成为中型石油企业。中海油总裁周守为说,“如果竞价成功,中海油的业务将拓展至12个国家,并由一家中国公司变身为全球企业。”


 


 此外,由于亚洲对于优尼科和中海油而言都是核心市场,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亚洲石油市场的领军人物。在傅成玉看来,此次并购将使中海油一下子走过了几十年才能走完的路。

融资来源


 


 中海油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内贷款和国际贷款两部分,其中它的母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提供了70亿美元贷款 ;其中25亿美元享受免息﹐而且这部分贷款中海石油可在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用发行股票来置换﹔另外的45亿美元贷款期限是30年,3.5%的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但对中国政府近年来帮助许多国有企业融资持批评态度的人士指出,借方通常将这种贷款视为营运资金,而非实际需要偿还的贷款。)此外,中海油还将向高盛集团、摩根大通借款30亿美元,并向中国工商银行ICBC借款60亿美元,这些贷款的利率都为商业利率。

      伦敦《金融时报》在线中文版有分析文章指出,中国眼下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大型国企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从企业中剥离出来的﹑富有活力且经营状况较好的业务﹐通常会拿到海外资本市场上融资并参与全球竞争。另一部分会继续负担原公司的债务﹐并由政府继续持有控股权。在这种安排下,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资金扶持的做法非常普遍。譬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从各自的母公司得到过慷慨的资助。20008月,中海油的竞争对手中国石化集团(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从其母公司获得了43亿美元的免息贷款。

   
中海油投资者关系总监肖宗伟对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中文版表示,收购优尼科不会对美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任何威胁。优尼科在美国的油气产量将继续面向美国市场出售。它目前的产量还不到美国油气总消耗量的1%。此外,中海油承诺在收购后立即剥离优尼科的部分美国资产。肖宗伟还强调,中国政府从未介入过雪佛龙和中海油的商业合作交易中。雪佛龙和中海油在中国的南海和渤海都有合作,雪佛龙在中国销售润滑油并经营加油站业务。 


信号集团的马可利最后预言,假如优尼科的股东投票赞成中海油的收购要约,布什政府将不会从中作梗。“这桩交易确实具有政治敏感性。近日来有人批评说,稀缺的美国资源正在被中国政府抢走。表面上看,中海油的收购竞价引起了政治忧虑。但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为美国吸引外资制造了障碍。我们远非全球头号债务国。我们需要外国投资带来的信心和金钱,以弥补投资需求和美国人臭名昭著的低储蓄率之间的差距。”


 


马可利指出,与中海油出手优尼科相比,海尔竞购美泰对国际商界的影响可能更大。海尔的行动“在我意料之中,这说明在国内市场受到挤压的大型中国企业如何借收购国际品牌之机拓展公司规模。这与数十年前韩日公司的收购行为有些类似……许多持怀疑态度的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还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营销技巧和创造力。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这次中海油的竞购正好是个试验。”


 


夏教授指出,中国一直在利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中海油和海尔的出价表明,中国的战略似乎正由持有外国金融资产向拥有外国实物资产转变。她说,“鉴于美国债券的收益不高,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方向是明智的。这对美国也同样有利,因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战略转变意味着放松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pt; TEXT-ALIGN: justify; mso-char-indent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