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治未乱”的管理之道

培训讲师谈管理:“治未乱”的管理之道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3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但还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一部蕴含许多管理理念的管理宝典。

《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思想就是“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盲目地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与肝有关的脏器着手。在中医中,五行的相克相生是很重要的理论,因为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治肝要从五行与肝有关的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如果把生木的水和木生的火治理好了,肝就治疗好了。这也是中国人与国外的逻辑推理思维不同的地方。国外的医学专家当听了治肝应先治肾和心这个论点,肯定会一头雾水,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中国化的思维是整体思维,肝出现问题,必定要找出肝会出现问题的源头活水,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更多有关中国化管理相关观点,可以参见著名国学专家段俊平先生文章观点)

“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哲理其实对于企业管理非常值得借鉴,它是中国化管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治未乱”里其实包含了企业管理中的两层意思。

首先,“治未乱”说明企业在管理中应该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评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是去看它能够多好地解决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是要看企业能否避免问题的产生。所以,一个企业在平时的管理中就应时刻保持危机感,用心去打理企业运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按照中医文化的模式去细心“调养”企业,保证企业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企业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抱有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心态,这实在是企业管理中的下下策,而体悟“治未乱”的管理智慧才是企业常青的保证。

其次,“治未乱”说明企业在处理问题时应该从根本处着手。如果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出了问题,造成了管理的混乱,管理者不要盲目地、简单地去解决当前的混乱,而应该按照“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哲学理念去解决本质问题。具体来说,面对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首先应找到造成混乱的原因,另外还要分析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只要把造成混乱的根本制度梳理好,把混乱造成的结果处理好,那这个混乱就解决了。简单地说,如果把问题的前面和后面两端解决好,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在分析中西方管理差异的问题时,有一个很著名的管理案例可以参考。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着人类命运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可以拯救人类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第二位是核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种植粮食,使几千万人脱离饥荒而亡的命运。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按照西方严密的推理思维,应该是对三个科学家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最后得出一个他们认为很科学的答案。但按照中国化的管理思维,我们必定要“不治已乱治未乱”,所以我们会抛开这个表面的现象而去逐本求源,结果得出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丢出去。企业管理最根本的就是找到现象的前因后果,解决好现象的起因而不是单纯地治理现象,这就是中国化管理的实质所在。

巨变的时代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越来越高。管理的本质在于如何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掉,而《黄帝内经》的“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哲理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中国哲学的整体思维习惯,这样在管理上才能既治标又治本。

标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