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影响招聘效果的十个因素

影响招聘效果的十个因素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行业发展水平低,在招聘过程中往往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应聘者对公司的初步印象通常来自于招聘者。现实中,招聘人员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招聘效果。一是招聘人员对求职者不够尊重,轻视应聘者。二是招聘者考虑应聘人员对自身职位是否构成威胁,对于条件明显高于招聘者的应聘者结局往往是悲惨的。

“高门槛”现象具有普遍性,有些中小企业把招聘条件高作为提高身份、美化公司形象的手段;有些企业盲目随从,认为用高级人才干低级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不能体现人岗匹配原则,到实际工作中,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工作效率并不高。

有些通用性差或是专业技能要求强的职位,会时常出现久募未果的情况,当业务部门发出人手告急消息时,只好退而求其次。

在争夺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弱势。但有的中小企业不是从宣扬企业自身优点来吸引人才,而是通过传递假信息来“哄骗”应聘者。故意夸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个人发展前景,甚至向应聘者做出种种不可能兑现的承诺来吸引应聘者前来工作。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招来的人发现情况并不属实就会一走了之,招聘单位不仅要付出重新招聘的代价,而且会背负没有诚信之名。

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经历,有时会出现引入的优秀人员留不下来的情况。

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而在招聘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等的问题,招聘人员对应聘者的信息了解得太多,而应聘者对企业的了解甚少。招聘人员应向应聘者客观介绍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只谈论企业积极的一面,这会使应聘者对企业产生过高的期望,以至应聘者会感觉现实工作与预期相差甚远,这种差距往往就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目前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当中,很多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招聘技巧,缺少“慧眼识英雄”的本领。正是由于招聘人员的非专业化,导致招聘过程中错失人才,降低了招聘的有效性。招聘时对应聘者了解不够,只好依靠在试用期对应聘者进行进一步考查,从而加大了新员工试用成本,还会使企业陷入工作效率下降、重要客户遗失,运营机密泄露的危险境地。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人才资源供不应求,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与技术骨干人员的匮乏使得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然而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产品及投资等战略时,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之配合,招聘工作更是没有规划性,总是等到用人时才去找人,不用人时又盲目裁人。这种做法不仅让员工没有就业安全感,更让企业的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同时,中小企业的招聘工作没有后顾性,表现在没有人才储备库作为支撑,只顾眼前利益或当前工作,没有战略的眼光,对人才储备的建立重视不够。一般中小企业通常的做法是,一旦招聘结束,未录用人员的资料立即处理完毕;或者一旦有员工离职,就立刻将其档案删除。从而使企业手头没有人才储备库,招聘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式的救火状态,不能主动进行合理的人才储备、人才配置。企业没有人才库,就像一个球队没有替补一样,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就无所适从。

因为招聘工作缺乏规划性,很多招聘工作都是现用现招,因此时间上非常紧迫,导致其操作流程极其不规范。某些中小企业招聘流程是,用人部门在人手紧缺或者人员发生流失的情况下列出招聘需求,交给招聘人员,招聘人员拿到招聘需求就开始实施招聘工作。很明显,整个操作过程的前期忽略了招聘人员与用人部门的沟通,没有考察空缺存在的真实性,有可能是一次重复招聘;操作后期忽略了用人部门的参与配合,导致招聘人员在专业要求方面无法把关,招来的人不一定适合需求。

中小企业招聘的负责人普遍存在着主观性较强的特点,凭主观好恶决定录用与否。招聘工作尤其是面试,考官在面试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主观心理效应的影响。心理学家奥里?欧文斯认为,大多数人录用的是他们喜欢的人,而不是最能干的人。

在面试时经常受到以下负面效应的影响:

(一)是异性效应:面试官受异性吸引,尤其对外表气质佳、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容易产生好感。

(二)是对比效应:面试官在连续面试多名候选人时,做出的面试评估会受前一个候选人的影响,并会下意识地产生对前后候选人进行比较的心理趋向。如当一个潜能一般的应聘者被编排到一个能力差的应聘者之后,面试会获得过高的评价,而当一个潜能一般的应聘者被编排到一个优秀的应聘者之后则面试可能受到过低的评价。

(三)是晕轮效应:在面试中,应聘者的某一突出特点,容易引起考官注意,而其他素质所提供的信息却被忽视,比如某个应聘者在某个问题上有反常或令人反感的回答,给考官的印象不好,很容易导致考官对其做出不符合他全部素质的信息评价。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