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讲师说 / 创业成功与否跟岁数有关吗??

创业成功与否跟岁数有关吗??

吉宁博士 2020年3月27日 讲师说

首先,非常推荐大家好好看看《创业必读12篇》这本书。

不管是在社会民众眼里,还是在创投圈中,“年轻创业者”和“连续创业者”这两个群体俨然已经被授予很多让人羡慕垂涎的荣誉勋章。但实际上,对这类人群的推崇是公众对这两类人群形成的一种认识偏差。除了极少数成功的个案,更多的“年轻创业者”与“连续创业者”身上其实是急功近利与毫无耐心。

1

受邀参加过几次创业者的论坛,每次结束后都会收到很多年轻CEO的名片,年龄都是清一色的二十出头。有的创业者,甚至已经连续创业过好几次,基本上一年一个新项目。

此后,我便不敢再去这样的场合。因为在那种场合下,感觉自己像一块“老腊肉”穿行在一群“小鲜肉”中间,时刻有怕把油腻蹭到他们身上的紧张感。

不管是在民众还是在创投圈,“年轻创业者”和“连续创业者”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荣誉勋章,令很多人羡慕垂涎。

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不少年轻的创业者的确创造了不少以前闻所未闻的各种商业模式,有的连续创业者的确也给了很多菜鸟创业者很多激励和启发。

但是年轻创业者真应该挂上荣誉的勋章?连续创业者创业的成功率就一定高吗?大部分情况下,可能只是媒体选择性传播的印象产物,是社会大众对这两类人群的一种认识偏差。

关于认知偏差有一个经典的案例:二战期间,美国空军对战斗机做了一次统计。统计结果发现,飞回来的飞机翅膀中弹特别多,机舱弹孔反而没多少。幸存下来的人按照这个事实推断,因为机翼中弹的可能性最高,为了减少飞机失事率,就应该对机翼进行加固或者采取其他措施。

但是如果我们转念一想,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恰恰应当加固的,是中弹率较低的机舱和发动机装甲。因为被打中机舱和发动机的飞机都没有飞回来,直接坠毁了,你连数弹孔的机会都没有,而打中翅膀的飞机还能侥幸飞回来。后来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加固了机舱装甲,果然飞机坠毁率下降了。

这种所谓的幸存者偏见(survival bias)在创业中大量的存在:重要但被忽视的一面,往往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于年轻创业者的关注,使得过多的眼光看到了极少数传奇的成功,而忽略了数量巨大的失败;看到连续创业者的勇气,却很少了解他们为何要一次次创业。

2

越年轻创业,越成功的,他们的故事就越具有传奇色彩,被媒体夸张与传播的次数就越多。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

1976年的愚人节,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这就是如今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公司的起点。而此前一个多月,乔布斯刚刚过完21岁生日。

在乔布斯成立苹果公司不到8个月,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创业,建立起了今后的微软软件帝国。那年比尔·盖茨也是21岁,而且也是刚刚过完生日。现如今,微软系统的普及率在民间几乎达到了全覆盖,比尔·盖茨已经成为世界首富的代名词,24年中有18次问鼎福布斯财富榜首位。

新一代年轻人创业的代表,无疑是哈佛大学二年级就辍学开始创业的扎克伯格。他在2004年建立Facebook网站时,才20岁的年纪,如今个人财富已经跻身世界富豪榜前五,2018年达到725亿美元。

在国内,27岁时创立腾讯的马化腾,26岁创立网易的丁磊,同样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偶像。在“2018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他们的个人财富分别达到了453亿美金和174亿美金。

这几年创投市场风起云涌,热闹非凡,许多雄心勃勃的20多岁的年轻创业者已经获得了资金支持,急于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或马化腾。

这些带着光环的年轻创业者激发了很多人的创业热情。雷军就是在看完迈克尔·斯韦因《硅谷之火》里面年轻人的创业故事,连续在大学操场跑了几天后,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但是这些优秀年轻创业者的故事,很多人只读到了一半。他们在激励新一代创业者的同时,也误导了很多人的视线。

3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本杰明·琼斯说:人们喜欢不同寻常的故事,但是事实上年轻人获得巨大的成功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故事放大了其自身的影响力。

社会大众印象里的年轻人在创业者群体中的主导地位,其实是源于媒体对于少数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社交媒体创业者的过度曝光。其他相对显得传统的行业,明显没有得到应该受到的关注。实际上,只要我们稍稍转移一下视线,对准一下中年创业者,你会发现这里才是大部队。

马云35岁时建立了阿里巴巴,王健林35岁创业出任了万达董事长,宝洁公司创始人威廉·波克特、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都是35岁开始创业,然后才开启辉煌的人生。

柳传志40岁时创立联想集团,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也都是43岁后,才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这还不算,年纪更大的成功创业者也大有人在,比如61岁创立IBM公司的查尔斯·弗林特、66岁的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上校。

如果你觉得这些随手举出的几个案例不足以说明问题,那我们继续看看权威的统计数据。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前0.1%增长最快的企业中,创始人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5岁。在不同的高科技行业、创业中心和成功退出的公司中,平均年龄仍然是这样。

Pierre Azoulay,Benjamin Jones,J. Daniel Kim以及Javier Miranda几位教授利用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集,分析了近年来美国所有初创企业创始人的年龄,该成果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这本权威杂志上。

他们的团队发现,创业者建立自己公司的平均年龄是42岁。当然,这些新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比较传统的,不太追求快速壮大的小微企业,例如干洗店和餐馆等。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反驳说这不说明问题,因为年轻人创业主要是在科技公司中,传统行业本来就很“老龄化”。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该研究团队又筛选出气质上更接近典型高科技初创公司的企业,加入了一些其他指标,诸如公司是否获得了专利、是否获得过风险投资以及是否处于一个需要雇佣大量专业人才的行业。他们还关注这些初创企业的地理位置,比如它们是否位于硅谷这样的创业中心。

加入了这些筛选条件之后,研究团队的分析结果并没有改变之前的主要结论:高科技创业者建立公司时的平均年龄也在40岁出头。与此同时,他们的研究的确也发现,互联网软件行业创始人的平均年龄是要年轻一些,但并没有年轻到20多岁,石油、天然气以及生物技术等行业,创业者的平均年龄更是到了47岁。从下图中我们能看到,30-60岁的创业者占到了绝大部分。

▲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分布

4

既然如此,为什么风投公司会喜欢投资年轻人创立的公司呢?这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原因可能是风投公司本身的认识偏差。

许多投资者认为,年轻创业者基本上都是单身,家里也不需要他们照顾,甚至还被父母照顾着。这样一来,干扰他们工作的事情就比较少,可以没日没夜的不停地工作,以实现创业者的梦想,也快速实现他们的投资回报。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对时间的误解。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毕业生即使每天工作24个小时,因为经验的欠缺,可能还抵不过“老司机”的8小时工作。

其次,就是很多投资人认为中年人“前怕狼、后怕虎”的胆怯,年轻的创业者是没有的。对有家庭的中年人来说,抵押贷款、房租、儿童保育和教育都是他们要核心考虑的,很多人的财务缓冲期不会超过一年。一旦创业不顺利,缓冲期消失,他们的勇气就会大打折扣。而对于年轻人而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才是他们豪气的口头禅。

但是这种所谓的勇敢就是创业者必须的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意思是能够察见细微,才能叫做明白;能够持守柔弱,才能叫做坚强,这才是真正的勇敢。老子又说,“勇于敢则杀”,所以真正的勇敢是“勇于不敢”,公开承认自己不敢,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如果年轻创业者的“勇敢”像这种“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匹夫之勇,实在是与成功的创业越走越远。

此外,许多投资者认为年轻的创始人好奇心强,充满激情,敢于梦想,想象力不会被现实束缚,最终实现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事实又是什么呢?他们的梦想可能真是不着边际的,是他们缺乏经验的反映。敢于梦想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年长的创始人在“约束条件下”的激情梦想,才是真正难能可贵。他们会在经验偏见和解决问题的开放心态中寻找到一个平衡,最终也会让解决问题的方案变得更加真实和令人振奋。

IBM公司曾经将知识分为四类:第一类知识叫数据,第二类知识是从数据里提炼出来的信息,第三类知识是从信息里总结出来的规律,最高层知识则是利用这种规律,快速判断和决策商业机会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年轻人却很少能够拥有,往往是那些摸爬滚打十多年才会初具形态。以雷军来说,他很多的体会是在他41岁创立小米后开始的。

5

谈完不同年龄创业者的数量,我们再看创业的质量。同样根据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研究,在创办了公司的人当中,年长创业者的成功率要高得多。而且,创业公司的总体业绩随着创业者年龄的增长迅速攀升,并在50多岁达到峰值。

▲不同年龄阶段创业者的成功率

如果你去研究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布林以及佩奇等这些著名的年轻创业者,你会发现其创业的公司的市值增长率在这些创始人中年时才达到了顶峰。

乔布斯尽管21岁就开始创立了苹果公司,但是苹果公司推出公司历史上最赚钱的iPhone时,他已经52岁了。贝佐斯尽管在31岁时创立了亚马逊,但其市值增长率也在贝佐斯45岁时才来到顶峰。同样,马化腾47岁了,腾讯的峰值才刚刚来临。

尽管很多杰出的创始人在年轻时就拥有非凡的智慧,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般都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面对两个一无所知的企业家,作为投资人应该选择年长的那个。

根据研究,在某个特定领域拥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创业者,其创业成功的几率要高出85%。在各年龄阶段创业的成功率统计中,50岁的企业家是30岁的企业家创办公司成功可能性的1.8倍。

由于我们对年轻人创业的过多关注,导致大批渴望创业但一头雾水的创业新人涌入,包括大量的大学生和MBA的学生,即使他们的学校曾告诫不要过快地去创业。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多数创业者均是以失败告终。除了花掉家里积蓄不说,他们很多也再难安安心心做一份沉下来的工作。

6

越来越多的人对年轻创业者开始持怀疑态度,但很多人对“连续创业者”却是天然带着崇拜和幻想。这些连续创业者在第一次创业失败成功退出被收购后,继续开启自己的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创业历程。很多人都认为,连续创业者是创业者中的“战斗机”,他们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

在投资人眼里,那些有技术能力、坚韧不拔的连续创业者们都是“宝藏”。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博士曾在《财经天下》的采访中就表示,从好感度或者获投成功率来讲,排序应该是:连续创业者、大公司背景创业者、没有经验的初次创业者。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对于连续创业者而言,他们的优势自然是经验丰富。遇到相同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司机”会沉着应对,然后去逐个击破。而第一次创业者,往往两眼一抹黑,不知所措。

但连续创业者的经验有时候就是失败的来源。I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也就是说,管理经验对管理其实是无效的。一场真正的变革性运动的发起者常常是毫无经验的人,一个行业的变革者也往往是行业外的闯入者。

对于连续创业失败的创业者来讲,很多人往往具有经验的广度,却难有经验的深度,也就是根本没有理解为何会失败。这种人连续创业多少次都不会成功的,因为他们可能会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栽跟头。

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郭广昌在谈到他对经验型员工的看法时说:“我现在觉得,经验很丰富的人其实有点可怕。因为他多年形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已经习惯于一种思维了。要改变这种思维,其实比较难。我每次要用经验丰富的人时,都心惊胆颤,因为我怕他们为经验所困,在经验里走不出来。”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极客公园Rebuild 2018科技商业峰会上,直接否认了连续创业者风险更小的说法。他认为,“其实你这一次买了彩票,不代表你下一次一定会中奖,我觉得连续创业不一定有更高的成功率。如果你去看全世界最知名的这些企业家创业者,其实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创业最成功的。”

不客气的说,很多连续创业者的本质就是连续失败者。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也能快速做出一个不错的产品或者商业模式,但他们很难做出一个好公司,把握公司发展的节奏。他们的存在,只是昙花一现,留下一地鸡毛。

此外,现在很多所谓“连续创业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心思已经不在创业本身上,更不在创立一个伟大的公司或者品牌,解决一个商业的痛点问题,而是放在对“成功退出”极大的关注上。他们以获得高估值,成功“卖掉”公司作为终极目标,这其实是极其危险的。

所以,连续创业者比初次创业者更容易成功吗?从概率上讲是的,但原因仅仅是因为初次创业者的人数基础太大。

7

创业与成长一样,是一辈子的事,太急无异于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这正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里表达的一样: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

奥美互动全球董事长兼CEO布莱恩·费瑟斯通豪,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得出,个人财富累积大约会在65岁时达到高峰,而40岁前所累积的只有65岁时的10%到15%左右。大部分的个人财富累积都集中在40岁之后。

股神巴菲特99%的财富也是在50岁生日之后赚到的,其中95%的财富还是60岁以后赚到的。他对股票市场那句著名的论断:“股票场是财富的再分配系统。它将金钱从那些没有耐心的人身上夺走,并分配给那些富有耐心的人”,也在告诫我们耐心的重要性。他的搭档查理·芒格也表达了同样的商业智慧: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动,而是大量的耐心。

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而言,不要太过执着于当前自己财富的增长速度,而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商业耐心和抓住时机的能力。

在此之前,尽管满地都是六便士,但我们仍要抬头看着月亮。

标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