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培训管理的人员、方式、内容研究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培训管理的人员、方式、内容研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有研究者曾说:“培训就是生产力。”这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培训所扮角色的描述并不为过。的确,很多企业神话的缔造都离不开培训,如西门子独具特色的全面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摩托罗拉的企业大学、GE(通用电器公司)从基层员工到高级经理人,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人才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GE全球教育培训中心——克劳顿村等等都在整个企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从企业培训管理中的人员、方式、内容上做一个浅显的研究。

  一、企业培训管理中人员层次

  由于企业职工工作层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企业培训管理的侧重也各有不同

  1.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经理人转变为经理人,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发布指示。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经理人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2.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设计技巧的培养。

  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

  高层经理人的工作重点在于决策。因此,他们的企业培训管理所要掌握的知识更趋向于观念技能。例如,经营预测、经营决策、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等。

  二、企业发展培训的方式

  发展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式

  (1)讲授法。主要是聘请一些专业人员给学员讲课,着重讲解有关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书面答卷或口头答辩的形式来检测受训者的学习成绩。

  (2)讨论法。讨论或称为研讨,适用于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培训者提出一些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或相关企业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组织受训者运用概念、原则和原理讲座这些案例,并鼓励每个受训者积极投入讨论。讨论的指导者在主持讲座时应注意:清楚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每位受训者参与讨论;对细小问题不要过于纠缠;阻止个别人夸夸其谈,独占讨论局面的现象;最后,对讲座的问题应该提供清晰而明确的结论。此外,还应摸索、收集一些“怎么办”,供大家讨论。比如在销售公司产品时,客户说:“你们的产品太贵了”,如你回答不贵,客户就会觉得没面子,如回答贵,客户就要你降价。学员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和服务的关系后,回答这类看似两难的头号题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2.模拟式

  (1)案例分析法。首先由指导者提出案例或实例,由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经营管理“游戏”。这种企业培训管理方式的做法是将受训者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代表一个“企业”。指导者给每个“企业”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并提出经营管理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要求各“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指导者提出的企业经营目标为“增加利润”若干万元,要求各“企业”提出达标的方案,其内容应包括:促销的预算、策略和手段(广告、派推销人员……);开发新产品的可行性,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措施等。

  然后,企业培训管理结束后由各“企业”把自己的方案及决策过程讲述一遍,进行交流,促进思考和分析,以提升今后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企业培训管理内容分类:

  1.言语信息

  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指员工通过培训,能记忆诸如名称、符号、时间、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事实,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的能力。如学习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就属这一类的培训。这类培训较为简单,但言语信息作为思维的载体,其大量掌握不仅可以为其它培训提供指导,也更易促成培训的迁移。

  2.智慧技能

  指员工经过培训后具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这是使员工认识、思考和处理企业各种情况的训练,在培训后,员工表现为知道如何进行智力操作。如培训设计并编制一个快速处理客户订单的计算机程序。

  3.认知策略

  指对员工进行的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自身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升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培训。培训后员工的主要表现是能够选择有效的手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培训员工如何管理自己的思考和学习过程,从而能够使用三种不同策略判断设备故障。

  4.动作技能

  指员工通过培训能够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它通常表现为在各种工作情境中能够精确而流畅地从事动作活动。如企业培训管理中外文打字或新型数控机床的操作等。

  5.态度

  指员工通过培训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它会影响员工对特定对象做出一定的行为选择。如售后服务部门员工要热情、周到地对待客户咨询与投诉,并在24小时内回复来电或来函的相关培训。

  以上各种分类并非泾渭分明,各培训类型有时也是相互交织的。如很多情况下,态度的学习都是与一定的动作技能学习相联系的。但须明确的是,不同类型培训所需内外条件是不同的,对培训内容作以分类,可为考察培训情境及其限制因素提供明确方向,也为培训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企业培训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定受训对象

  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第三,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兴趣爱好等。
  此外,企业培训管理的内容必须按照职工所担任职务的层次来确定,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跳跃。因为过于超前的培训(低层次职工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容易助长一部分职工产生自满情绪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2.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

  企业培训管理的对象是成年人,培训方式必须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因此,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即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多用实例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受训者将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以供其他受训者参考。适当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升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能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还应该重视受训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集思广益,有利于提升培训效果。

  此外,在培训材料的编排上,尽可能考虑到趣味性,深入浅出,易记易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工具,采用视听材料,以增加感性认识。书面材料力求形式多样化,多用图表,简明扼要。

  3.建立企业培训管理的评价机制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监督指导。培训组织者对培训的组织实施应进行监督与指导,重点做好课程内容先后次序的安排与协调。

  (2)分析和修正评价标准。根据信息反馈,对原定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和修正,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

  (3)评价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两层意义,即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以及受训者通过培训后所表现的行为。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通过组织受训者讨论,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通过各种考核方式和手段,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如可对受训者前后的工作态度、熟练程度、工作成果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