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政府企业管理培训如何出招

企业培训师观点:政府企业管理培训如何出招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浙江省人事厅培训处处长丛荪林从杭州风尘仆仆来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培训中心。就在前一天,由清华大学与浙江省首度合作举办的浙江民企业高管培训班首期30名学员结束了12天的全封闭式学习。丛荪林此行的任务就是对这次企业企业管理培训进行训后跟踪,以便进一步完善。事实上,自11月7日,这次内训开班以来,受到料想不到的关注,褒贬之声铺天盖地,浙江省人事厅一时陷入了舆论的旋涡之中,作为负责人的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企业为民企老总培训买单

  这是一场本不该成为公众事件的事件。浙江省人事厅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该省非公经济人才培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浙江省人事厅在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建立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依托其在企业管理人才培训方面强大的师资力量,为浙江省民营企业家量体裁衣、专门定制、设计课程,每年举办不少于两次培训班。同一天,首期培训班开业,来自全省的30位民企高管,走进清华,开始为期15天的封闭式培训。

  这样一起企业与高校联姻司空见惯的普通举动,通常是不会引起多少关注的,可这次却意外聚集了大量眼球。之所以会风生水起,仔细分析原因,可能有这样几点:一是培训费用,达42万元。当然,如果对目前的高管培训行情稍有了解,这样一个数额并不足以搅动人们的神经,如今,两三天的短期EDP课程,费用也要几万;二是培训的30名对象,全是身价过亿的民企老板。亿万富翁的一举一动,总会吸引无数的眼球,何况,这一次是群体出动。关键的是第三点,这30位亿万富翁的“天价”培训费,是由浙江省企业买的单。“凭什么拿纳税人的钱为富翁交学费?”一时间,各种质疑之声等不绝于耳。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丛荪林主任说,其实,浙江与清华大学早已“结缘”。在1999年7月6日,由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带领的20位在校优秀博士生组成的科技服务考察团“清华博士浙江行”拉开省校合作序幕;2000年,省人才交流中心设立北京办事处,并在清华大学设立人才工作联络处,清华则在浙江设立就业基地。此次是浙江省人事部门与清华大学的“第三次握手”。

  对“老总班”的学费为何由公家埋单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意在启动、示范和引导浙江非公经济人才加快提升自身素质。

  管理,中国企业的软肋

  据统计,2004年浙江GDP总量11243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人均GDP23942元,位居全国第四。在这张辉煌的浙江经济成绩单中,民营经济创造的生产总值超过全省生产总值70%、税收占全省总收入的60%。全省新增就业岗位90%以上由民营企业提供。2004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有183家,其中3家为全国十大民营企业。浙江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然而,浙江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经理人存在学历层次较低、管理水平不高、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突出的情况,有关专家将它总结为“三多三少”:即经验决策多,科学决策少;日常管理多,战略规划少;传统管理多,现代管理少。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比较薄弱,成了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和浙江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他们迫切需要补充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知识。

  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率,事实上,不仅是浙江,不仅是民营企业,全国的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瓶颈。

  “与国外企业管理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北京锡恩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姜汝祥博士说。一项针对我国企业整体管理现状的调查反映,5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企业整体管理现状差和很差,国有独资企业中竟没有一家认为自己的管理基础工作好。
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赵永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企业总数已达780多万户。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是管理覆盖面小、内容不规范,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随意性很大,质量管理标准不高,管理层凭经验指挥,许多问题靠‘一把手’拍板,制度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无章可循,这些企业基本上仍处于经验管理阶。”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教授董登新经过研究发现,同属金融业的花旗集团差不多在资产总额上等于中国三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总和;而在营业收入上,花旗集团则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上述三家加农业银行)营业收入总和的1.5倍。在中国500强中排名第一的中石化,其全年营业收入总额仅分别相当于同属石化行业的英国石油或埃克森美孚的1/4左右。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营业收入总和不及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或皇家壳牌石油中任何一家的1/2。

  “比起世界500强来说,无论从营业收入、资产、利润,还是从其他方面,中国的企业都是比较小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管理水平低,无论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还是中层执行者,普遍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董登新指出。

  据资料统计,中国的多数企业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管理培训与学习,没有相应的管理学位,这种情况与他们目前所从事的管理工作极不相称,这就形成了中国企业家特有的“跛脚”现象。他们往往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知之甚少,其后果就是他们的一些低级错误就可以葬送一个好端端的企业。

  “中国经济在开放和转轨这两大趋势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是全方位的,使得他们必须对原来的企业管理方式进行反思。企业家们对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迫切需要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蒋黔贵说。

  企业家需要培训,特别是那些出身草根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虽说在总体上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却需要不断学习与培训,换言之,培训对企业的成长可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今,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新经济时代,随着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高新技术已向其他领域广泛渗透,传统产业出现了质的飞跃。人才,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更加突出。企业家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首要代表,是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功用的关键人物。在现代企业家的形成和建功立业的过程中,职前职后所接受的培训起着重要作用。”赵永乐教授说。
企业管理培训,企业不能缺位

  在今天蓬勃兴盛的管理培训市场上,总能够看到企业经理人们积极好学的身影,令人为之动容。然而,与此同时,在选择学习什么、哪些培训是值得学习、怎样学等直接关乎学习效果的问题上,他们往往表现地格外出盲目。如同饥不择食的饿汉,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培训课程,一些企业经理人甚至不加鉴别,照单全收。今天听这种管理方法好,立马推行,明天听说那种方法也不错,于是,又鸟枪换炮,各种方法用了个遍,最后还是老样子。

  的确,在跟企业经理人们的接触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对管理知识的强烈渴望,以及因管理知识缺乏而不知所措的无奈与无助。他们渴望能有人扶一把。

  事实上,对浙江省的这种做法,舆论并非一边倒。有人就认为这种做法非常好,而且值得学习。“企业为商人们提供优质的培训,有利于他们做大做强事业,这于私于公都是好事。”一位企业主说。

  “这不仅是一项对企业和民营企业双赢的政策,而且也体现了企业对自己义务的履行。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服务,这一点构成了现代政企关系的基础。企业就有义务制定政策,来保障和扶持企业的健康成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广义的服务行业的职能。”徐州矿务集团教委原秘书长魏本浦说。

  清华大学陈章武教授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不再是经济主体,经济的主体变成了企业。企业应退出一线直接竞争,而转向对企业的服务。而人才资源开发、培养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企业服务企业的一部分,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资委谋划统管央企、省企管理培训

  企业是国家的基石。在现代社会,国家间的竞争主要通过企业竞争来实现。企业更是地方经济的基石,它不仅为当地提供税收来源、就业及相关社会财富,更树立了地方形象,增强了区域竞争力。能否为广大企业着想,是检验一个企业执政能力、文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实际上,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企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十分重视。在国家机构改革前,企业培训主要由国家经贸委统一指导管理。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由经贸委组织,全国每年有10万多人参加了工商管理培训,对加强民营企业家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机构调整后,经贸委撤消,原来经贸委的职能一分为三,一部分划入国家发改委,一部分划入国资委,还有一小部分并入中组部。在三大机构中,都建有负责企业培训工作的对应部门。如在国家发改委,由中小企业司分管企业培训。为深入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2003年国家财政投入2400多万专项资金,由中小企业司开始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2004年又联合财政部拿出8000万专款培训中小企业。
“银河培训工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国家财政资助并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及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工商管理基础知识、创业辅导、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企业信息化等专业培训和中介服务组织业务培训等。在中小企业司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举办了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热烈欢迎。“银河培训工程”自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据统计,2004年通过“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直接受益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达到4万多人,2005年预计超过7万人。

  同时,在国资委设置了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中央企业的培训。来自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消息表明,自去年到2005年11月,已培训企业管理干部5000多人次。

  然而,一个对企业企业管理培训的不争的事实是,目前,企业培训缺乏一个明晰的管理部门。在国家,发改委是一块,国资委又是一块,各司其职,各自为阵。而在省及地方,更显乱相。由于有些地方机构改革至今尚未到位,所以,原来经贸委培训处、新成立的发改委的中小企业局、国资委培训处,甚至人事厅培训处等都在做企业培训工作,这就造成谁都在做,但似乎谁都不管的现象。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企业企业管理培训难以有一个标准的考核体系,企业在管理培训中得不到企业的有效帮助,往往显得盲目。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坦陈,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状况,原因是当初在机构改革时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位人士说,国家已意识到这一点,新的补救措施正在酝酿之中。据透露,国资委将有可能挑起监管企业培训的大旗,届时,除了目前169家中央企业的培训工作外,省属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也将直接纳入统一监管之下。同时,在企业管理培训方面,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帮助企业培养人才,提升管理。

  从在某种意义说,浙江省对企业企业管理培训的做法具有标本价值。当然,如果不了解目前的培训业,不理解管理对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参透这一点,并不容易。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