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职业经理人的培育方法

企业培训师观点:职业经理人的培育方法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文章依托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我国职业经理人培养与使用的现实情况,分别从建立职业经理人和资本方的互信机制、加强建设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文化、建立企业内部经理人培养机制、消除狭隘的地域文化偏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儒商文化人格等六大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经理人的培养及其相关问题,并进一步给出了意见和对策。

  职业经理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的发展依赖于一大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一个国家如果缺乏这种人力资源,则必然经济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职业经理人的稀缺程度最高,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稀缺程度最高。因此,我们在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过程中,培育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现代职业经理人队伍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建立职业经理人和资本方的互信机制

  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归纳起来就是两方面:

  第一要有管理的专业技能,

  第二要有职业道德

  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者才能使得专业的管理技能在企业中发挥最大效能,因此,职业道德比专业技能更加重要。

  互相信任是开展良好工作的基石,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信任体现在忠诚度上面,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体现在授权上面。没有这样一种信任文化,经理人和企业之间就不可能产生良好关系。

  1.建立互信的思想基础

  双方要在彼此认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共同寻求企业文化和理念的一致性。如果没有相同的价值观,不能对企业文化产生共鸣,不能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形成共识的话,就不能产生默契,无法进行真正的合作。所以说,建立互信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前提。任何企业从开始产生到后来的发展壮大,一定会在这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而企业内部成长起来的人员,一般都是对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趋于认同或者一致的。这将大大减少外来职业经理人对企业文化感知和认同的磨合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2.建立互信的物质基础

  资本方追求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价值合理合法的最大化,职业经理人的价值体现在用自身的能力经营管理企业从而使企业不断获取效益以及让企业员工得到应得利益的过程之中。因此可以说,职业经理人和资本方的利益以及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必须建立在责、权、利、风险四方平衡的基础上。首先,清晰界定职业经理人的权力。其次,在界定权力之后要体现与权力相对应的责任。最后,明确界定与权力责任相一致的利益。

  3.建立互信的行为基础

  这一点体现在双方对自己角色定位的准确。职业经理人在摆正位置、做好角色互换的前提下,首先做一名执行者,然后才是决策者。从工作关系上讲,职业经理人是受雇佣的对象,不能凌驾于资本之上。在董事会制定了企业的战略之后,职业经理人将董事会的目标负责完成。资本方同样不能越位管理,不能干预职业经理人的具体工作,要尊重人力资本角色。只有这样各司其职,才能建立互信的环境。

  二、加强建设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文化

  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必须要改变观念,强化法制意识,淡化人情观念,坚决推行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市场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各国作了很大的努力,英美的经理人市场制度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在这种前提下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企业与经理人之间的关系;与之相对,日本经理人市场制度则比较强调道德和企业文化的作用。建立我国经理人市场,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的特殊情况。

  1.尽快建立《职业经理人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建立适合职业经理人成长的法律制度,也就是建立职业经理人的行为规范。在保障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合法地位的同时,对职业经理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法律上界定职业经理人的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当社会上开始形成一个群体阶层时,企业对这个阶层进行立法相关的行为是保证社会公正公平的有效手段。尽管广东等地先后制定了保护企业经营经理人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但从整体上看,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权、收益权以及流动权等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加快相关法律建设,规范社会、雇主以及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充分保障职业经理人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目前,在职业经理人和企业之间还缺乏这样的一种制度氛围,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的信任机制还没有能够建立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信用文化的缺失是一个深层原因。在制度文化层面,还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改革的过程是渐进的,许多环境方面的完善和制度方面的确定需要不断适应时刻变化的外部环境,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制度变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影响和西方文化对他们的冲击一直处于一种融合和调整的状态,导致了双方的价值观和理念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一直摇摆甚至迷失。
  六、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儒商文化人格

  在职业经理人培养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吸收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理人培养的优秀经验;另一方面更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出发,古为今用,使儒家文化在我们的社会形成一套共享的伦理道德规范的价值基础,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塑造结合起来,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儒商文化人格。

  1.对资本的忠诚

  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忠于资本是最基本的素质。要在尊重资本运作的原则和规律的前提下对资本进行保值增值的管理。那种过分忠于资本,甚至为获取资本不择手段的职业经理人是不足取的,因为他随时可能为资本放弃原则,这样的经理人最终不是个人私欲膨胀,欲壑难填,就是造成整个管理层分崩离析的祸首,更可怕的是,这种欲壑往往会传染其他同僚下级,导致公司很难扭转这种人人自私自利的局面。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应该是胸怀大志,有自己对资本乃至对社会独立的见解,有全面的、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计划,对于投资人尊重但不妥协,以事业为前提,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并坚持维护这种规律的合理、合法性,并贯彻始终。要具备“诚实守信”这个重要的品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现代社会更强调信用。信用是无形资本,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更为重要。对外可以取信于外部环境,对内可凝聚企业力量。

  2.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周易》中的话至今还被无数有志人士诵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求职业经理人能不断调整各种资源配置要素,在不断的学习创新过程中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开拓创新。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要刚健自信。孔子在《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中华民族刚健有为、奋发图强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体现。自强不息的作风最主要体现在不满足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职业经理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就会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置远大理想于不顾,找不到前进动力和明确目标,丧失方向。只有自强不息,才能高瞻远瞩,才能不畏困难,当困难来临时能直面应对;才能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在企业发展顺利时树立危机意识,当危机真正降临时,才会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从而有效预防危机、解决危机。

  3.“内圣外王”的社会责任感

  儒家的社会哲学就是“内圣外王”,“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做到“内圣”,才可能实现“外王”。优秀的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当前企业经营者们普遍认同的。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认识到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

  (1)对货币资本的责任

  也就是对股东的责任,职业经理人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方,通过自身资本能力的实现,完成资本的保值增值是首要责任。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保证企业不断成长发展的首要任务。

  (2)对员工的责任

  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的主要经理人,对法人财产拥有经营权和管理权。企业员工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具体实现者。对员工的责任具体体现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员工人尽其才,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持续成长。

  (3)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具有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使命。职业经理人是具体实现使命的执行者。只有经理人具备了社会责任感,企业才真正具备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职业经理人通过对企业战略的规划制定,将社会责任意识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包括:保护社会环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依法纳税;并不断提供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涉足慈善事业;利用自身影响力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