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8日 企业管理培训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环保等世界性难题的重要途径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的专家,将讨论的焦点聚集在新能源汽车上,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百年一遇的机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原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将新能源产业看做是世界各国争夺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他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在寻找走出危机和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技术和新的产业支柱“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各国争相发展的重点。”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沈军则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系列世界性难题的重要途径”。他说,汽车的大量使用正加剧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除了对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性能优化外,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各种技术路线中,汽车电动技术脱颖而出。

陈清泰说,尽管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目前仍分别控制和主导着某种汽车发展技术和产业路线,例如日本的混合动力、欧洲的先进柴油机、美国的燃料电池等,但就汽车动力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这一点上,已经形成共识。

“电动车已经被汽车生产国当做振兴经济的突破口。也许2010年,就将成为全球电动车产业化的起步之年。”陈清泰说。

美国2015年插电式电动车目标100万辆

为在新一轮汽车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世界各国如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一代电池和电动车的开发,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美国政府已经形成以联邦法案为指引,涵盖管理和激励两方面内容的政策体系。包括制定技术标准、颁布严格的燃油消耗量限值和排放标准及中长期约束指标,建立配额制度,以及大幅度税收减免、研发资助、投资补贴、消费补贴、低息贷款等。目标是到2015年使美国插电式电动车累计数量达到100万辆。

我国也不例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说,我国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不仅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还从零部件研发、商业化推广、促进私人消费、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各国的鼓励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车企研发生产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去年,比亚迪宣布推出商业化的插电式电动车之后,日产、丰田、通用、奔驰、雷诺等厂商加快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积极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布局。在很短时间内,各大汽车公司与电池厂商的合作配对已经完成,纷纷将其产品上市的时间大为提前。

“各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厂商行动之迅速、力度之大、步调之一致是前所未有的。”陈清泰说。

工信部产业司司长辛国斌介绍说,自2007年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以来,我国已有18家企业的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乘用车、工程车等近百个车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通过了审查,进入了市场。

去年以来,奇瑞、吉利、众泰、比亚迪、一汽、上汽、东风、华晨等自主品牌都有新能源汽车亮相,其中,比亚迪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新能源动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企业。

中国“弯道超车”底气何在

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介绍说,比亚迪在去年底推出了双模电动汽车F3DM,现在正在试运行,计划在今年9月底向个人销售。纯电动E6目前正在国家做公告试验,有望在今年年底面市。

正如上世纪70年代末的能源危机给了擅长低油耗技术的丰田以突破式发展机遇一样,中国汽车界也认为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会扭转中国汽车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实现“弯道超车”。

那么,中国汽车界的底气何在?

首先,中国拥有巨大的汽车市场,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个多元化、多层级的消费市场。巨大的市场使新能源汽车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斌透露,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望达到1200万辆,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大的汽车市场,而且中国汽车消费仍处于上升阶段。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更是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5000万辆。他说,在汽车保有量方面,目前中国是千人拥有量38辆,和全球平均数值120辆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也表明中国汽车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次,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并且取得了技术上的局部创新和领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中国车企投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它们资金相对宽裕,有能力加大相关技术投入;而且,在传统汽车技术中,中国车企沉淀的资产相对较少,因此技术转换成本较低。

陈清泰说,去年奥运会对我国研发的新能源汽车进行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应用验证,为进一步的研发提供了依据。同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和“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已经部署,更大规模的试验验证将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王传福说,我国采用磷酸铁锂技术开发的电池,取得技术突破,不仅安全性高、寿命长,而且成本低。中国的电池生产规模也很大,目前约有三百个电池厂在生产各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

第三是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电动汽车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便是金属锂和稀土。中国的锂资源占全球含量的30%以上。即便是电动车大规模生产,中国仍然可以在锂资源上保持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进口。

我国新能源车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专家表示,我国电动车虽然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是竞争地位仍十分脆弱。跨国汽车巨头有雄厚的资本和品牌优势,有强大的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它们一旦发力,在电动车领域就会后发先至,导致我们百年难遇的机会稍纵即逝。

辛国斌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评价标准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新能源汽车是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各生产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无法用传统的标准来进行评价。新标准的制定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差距依然较大。虽然我国在部分产品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甚至接近国际水平,但从研发和产业化基础的整体来看,我国汽车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在进步的同时,别人也从未停止过脚步。

三是新能源汽车普及还面临基础设施的制约。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批准在13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作。但由于规划不到位,投资不足等原因,国内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这可能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克服这些制约因素,陈清泰建议,将电动车上升到国家战略。他说,据保守的估计,到2030年,若我国的电动车占汽车保有量20%-30%,那么我国石油进口就有可能减少20%。而电动车是历史性机遇,使我们有可能在较大幅度降低对国外石油依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条件下,来圆中国人的汽车梦。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