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工作奖励失败的原因分析(一)

工作奖励失败的原因分析(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奖励为什么失败?在参加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的杭州公开课培训后发现,企业的经理人大多认同麦格雷戈的X理论,即人们普遍厌恶工作。如果希望别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事,就必须通过许诺或撤销物质奖励来控制他们。经理人往往认为,那些受到奖励诱惑的人会比没有受到这种诱惑的人表现更好,这一观点的背后便是通俗行为主义的核心思想:做此就能得彼。的确,奖励可以改变行为,但奖励最行之有效的地方是在实验室,为了使被实验者按某种特定的方式行事,必须使他(它)们缺乏必要的生活品,这样奖励才能强化我们希望看到的行为。针对企业里的员工都可以考虑开通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ELN企业学习在线,给员工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但是对于具有某种程度独立的人,要预测奖励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行为就难得多了。即使我们认同人们有时确实会对奖励作出有效反应,那么这种效果能持续多久呢?

工作场所的证据表明,奖励的效果都是短期的,要使行为产生持久的变化通常需要源源不断的奖励。奖励不能产生深刻、持久的变化,原因在于奖励的目的是通过斯金纳意义上的“强化”来改变人们的行为,但这种“强化”一般不能改变人们态度和情感上的承诺。奖励并不能产生我们希望的变化,并且奖励使用越频繁,对奖励的需求越大。具体来讲,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以下三条造成奖励失败的原因:

第一,奖励破坏团队合作。同事之间的合作常常使得任务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这是因为合作能够引起才能和资源的交换,并且团队中的社会性支持给员工带来情感支撑。在企业内部,同事之间为了奖励相互竞争,容易产生冲突和嫉妒。此外,老板对雇员的奖励使得雇员花费大量时间去跟老板搞好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强调奉承而不是信任,感觉受到评判而不是支持。企业中真正需要的是倡导合作、鼓励员工尽情发挥的人际关系。因此,奖励不仅没能促进合作、提升表现,还经常妨碍了目标的实现。许多企业经常参加杭州企业管理培训或开通了网上企业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对企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奖励忽视了问题背后的原因。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人类是行为的集合,改变了行为也就解决了问题。这是管理实践者决定采用行为主义策略的基础,恰恰也是行为主义的症结所在。当员工表现突然变糟可能是因为家庭矛盾,而长期表现平平很可能是公司结构有问题,这种结构让员工对自己无力控制的事情负责。而作为主管并没有去探究员工为什么业绩平平,只是希望通过奖励或惩罚使员工顺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这种行为疗法事实上只涉及到深层问题的表面症状,潜在的情感问题会以新症状的形式不可遏止地逐渐呈现。

第三,奖励降低了工作兴趣。心理学家把奖励称为外在动机,以区别于人们对工作任务本身的兴趣,即内在动机。如果把完成工作作为获得奖励的前提条件,会使人们认为这种工作一定不是我想做的。或者说“做此就能得彼”自动贬低了“此”的价值——那么“做此就能得彼”是否意味着我们会比以前更喜欢“彼”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奖励通常使人感觉受到控制。当我们对自己要完成的工作没有多少自主权时,常常会按部就班、畏缩不前,内在动机不可避免受到损害。受到奖励驱使时,我们关注的焦点通常比没有奖励时要狭窄。我们只会去做得到奖励所必须的事,而不大可能去注意任务的次要特点,并且行为方式不太可能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因为奖励作为一种强化手段鼓励重复过去成功的活动,一旦人们发现某种行为模式可以保证得到奖励,偏离这种模式就显得没有意义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