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哪种激励对员工最有效(二)

哪种激励对员工最有效(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当然激励远非仅是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这“老三样”,给予下级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引导他们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做得好时鼓励他做得更多,做得不好时帮助其调整心态,直至他们完成各自的奋斗目标,这又是一层激励方式。

然而无论是“老三样”还是“授权放权”,两者其实都还没有走出精神激励的圈子,此时如果缺少了薪酬因素,企业的管理激励依然是不完整的。

不过即使“薪酬因素”挤进了管理激励三要素(“语言、提升、薪酬”)的内部编制,我们似乎仍能感到人们存在着某种偏爱“精神”忽视“物质”的倾向,殊不知这种人为净化激励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一种伪高尚,根本不能抹煞薪酬激励在管理实践中扮演的重要的地位。

另外即使同样是薪酬激励,在公司生命发展周期乃至员工职业成长的每个阶段,其具体的薪酬表达方式也是处于不断整合之中的,道理很简单,“一支棒棒糖可以调动学步小孩子的积极性,而给十几岁的孩子棒棒糖他会觉得你看不起他。”

因此为了使激励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企业必须树立“按需激励”,避免“一刀切”,对不同的人员、不同的时间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即建立差异化激励机制。

对于一般层面的员工,适当的收入方面的奖励就可以达到使其努力工作的目标,因此,只要采用奖金和津贴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基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由于工作较出色而得到提拔的员工,对这些员工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提升的机会是他们所渴望的。因此,公司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给他们提供长期的培养提升计划,同时,给他们设计职位发展阶梯,提供晋升机会。

员工只要到了中层管理人员这一级,则基本上可以算是核心人员了。中层管理人员既是公司经营管理策略执行的关键,也是公司能否凝聚低层员工的关键。对中层而言,他们的需求更多是在工作上,所以,可以给予他们独立工作的权利、更多的专业性培训、获得晋升的机会,如果岗位有限,则可采取职位轮换或工作丰富化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在物质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利润分享计划。

除了中高层管理干部,企业里的技术和市场骨干同样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支柱,是企业需要留住的重要人才,对于这类人,怎么样的投入都不过分。一般而言,对企业认为应当培养成企业核心成员的技术人才,可以考虑采用职位、股权而非奖金来激励,同时考虑给他们培训和参与管理的机会。

企业的进步归纳起来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有形资产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无形资产的增长,企业的雇员虽然是有形的,但他们真正的价值–经验、智慧和思维潜能–却是无形的,而管理的激励也就是让员工懂得管理游戏的内容并参与其间,形成一个互动状态,倘如此,管理的目的就达到了。

标签:员工激励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