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各项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总理9次在其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部署。李克强强调,我们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不断增加百姓的收入。
我国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出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调查失业率为5.1%左右。6月26日,人社部就业促进司与中国就业促进会联合举办了“2015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分析会”,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会上表示,我国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等多项指标平稳增长,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4月27日,国务院印发(以下简称),此文件被称为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的4.0版。围绕着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
政策主要涉及到四个重要方面:第一,加大促进就业力度,更好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二,加大鼓励创业力度,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第三,推动各地更好抓好重点群体的就业,特别是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退役军人就业等;第四,进一步强化和改进就业创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文件。
据统计,我国1500余万新增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占到45%-50%,高中、中职毕业生大约占20%-30%,初中学历以下的新增劳动力占比不到20%。“过去我们是初中以下劳动力为主的就业大军,在这几年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张车伟认为,这直接造成了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
“招工难”和“就业难”两难并存,其根源在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不匹配,是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在就业领域的一种体现。化解结构性矛盾,应当从改善需求和改善供给两方面着力。改善需求,主要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迈进。改善供给,主要着眼于提升劳动力素质。
此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这是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举措。”
此外,改进就业服务也是缓解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其功能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促进对接。强调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这都有利于促进供求信息的互联互通。
专家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还是存在的。而随着教育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升,创新驱动的实施,“人才红利”潜力更大。不利因素是劳动力大龄化趋势明显,有利因素是青年劳动力素质将不断提升。这种变化,将为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撑,但若把握不好,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结构性矛盾,未来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仍将十分复杂。
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继续增加。日前,人社部发出,要求各地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下半年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积极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特别是在职工转岗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使他们能够通过培训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