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拖延症存在不良的后果,如耽误工作、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拖延症甚至还会拖垮身体,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
其实拖延的人真的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事件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混杂着内疚、焦躁、逃避等种种复杂情绪。有的因为要求完美,也有的是因为害怕面对失败,无法向企业经理人交代。
我们当然知道这种拖延病在职场上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很多关于工作效率的问题都可以归咎到这种坏习惯上,因此让很多职场人错失机会。那么如何摆脱它呢?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可供职场拖延人士分享:
1.一步一个脚印地做
有些任务,在刚开始时,我们会觉得无法实现,或者会觉得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于是就什么也不去做。其实,如果我们能够一点一点地去做,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步一步地慢慢前行,很快就会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解决事情的方法也会在逐步的探索中显出雏形。
职场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不可以心浮气躁,踏实地做着本职工作,即使再难再累,你也要去尝试,因为你不尝试永远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好。
2.把“必须做”转化成“想要做”
如果一些事情让你感觉是“必须”要去做的,那就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消极抵触的情绪,因为“被迫”做一件事情自然就会产生这种情绪。这也是导致拖拉的重要原因,这种抵触情绪大都发生在工作中。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把“必须做”的细想转化成“想要做”。
要学会在将要做的任务中寻找值得你高兴的方面,哪怕仅仅是一点点也要一直想它,这样就会逐渐形成“想要做”的思维习惯。
3.扩散思维
导致拖拉的一个常见的原因是没有主意,特别是处理某些需要创造性想法的任务,确实,我们每人都有思路卡壳和畅通的时候,但是如果思路堵塞的时间太长,拖拉就会发生。因此,你应该选择好的方式,如出去走走,扩散一下思维模式,见识一下外界带给你的灵感,或许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4.切记不可懒惰
时刻加强对工作的时间管理,主动去与你的同事、领导进行沟通,积极的去配合他们,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发挥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和执行力,切记不可因为懒惰而失去公司对你的重视和认可。
5.不断学习,增强竞争力
21 世纪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时代,要不断地学习以增强个人在职场中的集中优势,关注行业信息和变化,寻找合适的时机在某些业务方面深造充电提升自己,通过企业培训,自我修炼,自我突破,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