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绩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一、经理人认识上存在误区,对绩效沟通重视不够
  沟通作为管理的核心手段与要素,已被企业经理人所共识。而对于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经营经理人往往缺乏科学、正确的理解,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调研发现,众多企业经理人受经验管理思维影响,企业经理人通常存在沟通意识淡薄,对绩效沟通价值认识存在偏差的误区,主要表现为:首先,不少经理人简单地认为绩效评估就是为员工工作表现和结果打分、填写绩效考评表就完成了绩效考核,即使要给员工反馈也就是呈现一个书面结果;他们认为沟通并无必要,沟通对于业绩结果没有什么改变,明显表现出缺乏沟通意识;其次,很多经理人认为绩效沟通浪费时间且实际效用甚微,所以他们更倾向忙于业务管理,时间分配上偏重业务而淡化甚至忽略了绩效沟通;最后,有些经理人将绩效沟通单一理解为告知员工考核结果,没有发挥绩效沟通在促进员工提升素质、改善绩效方面的作用。
 
  绩效沟通作为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需要有配套制度进行规范,才能保障绩效沟通顺利开展,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和效果。调研显示,大部分企业绩效沟通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从有关企业的调查数据发现,4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下级之间的工作沟通很少。深入访谈分析发现,公司目前绩效沟通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正式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上级在下达任务时未形成沟通式管理习惯,仅注重指令性的任务及工作标准下达;另一方面,员工工作业绩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得不到有效反馈与指导,使存在的问题无法有效改进。企业绩效沟通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上下级沟通缺乏或者走形式,必然导致绩效沟通的缺失或不到位。
 
  绩效管理过程中,绝大部分员工需要直接上级提供工作好坏及应该如何工作的反馈信息,只有充分的上下级互动沟通,才能保证绩效考评预期效果,促进个人与组织绩效不断改进和提升,然而在绩效评估的实践中,国内企业恰恰容易陷入轻绩效沟通的误区,有统计资料显示,企业绩效不好的原因50%是因为缺乏绩效沟通。本调查发现企业在绩效管理中有绩效沟通这环节,但沟通效果仍然难以发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有研究表明,很多企业由于绩效沟通环节运行不畅,导致整个绩效管理体系出现问题,运行不畅的原因主要在于经理人缺乏沟通与辅导技巧和方法,有些主管人员由于没有掌握适当的技巧或者平时在日常管理中没有做足功夫,对是否能够与员工进行融洽的沟通缺乏信心因而不愿意进行绩效沟通。本次调研发现,很多经理人面对特殊员工不知道如何沟通、面对员工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沟通,不知道沟通什么内容,沟通准备不足,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缺少对沟通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导致沟通不畅,效果不好。

  科学有效的沟通应该持续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调查发现经理人对于员工的绩效沟通简单化地等同于考评结束时的了解对话,忽视指标制定、绩效实施等环节的绩效沟通,更谈不上指导改进,考评结果反馈效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员工考评指标的确定上缺乏沟通。访谈发现,经理人很少就员工的考评指标与其进行沟通,绩效考核指标、达成要求、评分标准等由经理人自行决定,信息交换上向下多,下向上少,而由于这种沟通的缺乏,使没有信息支撑的绩效目标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直接导致各级员工认为现行考评内容不能客观、全面反应自己的实际工作表现和对公司的贡献,员工对绩效考评的满意度低,考评实施工作阻力增大。
  其次,对员工的考评结果缺乏反馈。对YDY集团的问卷调查表明84%的员工表示“希望从上级那里获取自己的绩效考评信息”,同时92%员工“希望能够通过绩效考评从上级那里获得有针对性地帮助,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但是访谈发现,经理人很少主动给下级员工反馈考评结果及改进建议,同时在日常管理中没有重视管理信息数据的收集,由于缺乏数据和记录,无法准确获得有关员工绩效进展的信息,对绩效考核、反馈也难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员工也很少就对自己考评结果的疑问与上级进行沟通。整个绩效考评工作比较僵化,缺乏上下级之间的互动,难以实现预期的考评效果,影响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