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诉讼、员工罢工、供应商叫屈,这些遭遇集中发生在沃尔玛。由于近期,沃尔玛亚洲区及中国区高管进行调整。处在这些波折与变化中的零售巨头沃尔玛,正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早在4月末,沃尔玛(中国)负责人就表示新任中国区领导团队将会继续延续高福澜之前的战略。沃尔玛陷纠纷,根本原因是其在中国实施关店战略过程中,与业主、员工、供应商等产生矛盾。关店是沃尔玛自2012年高福澜任职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以来重要的战略之一。沃尔玛必然要面对如今结束以往盲目扩张所带来的阵痛。
显而易见,此次沃尔玛中国区换将,意味着“他个人的领导力优势将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得以发挥”。高福澜负责中国区业务以来,更重视店面质量,逐步改变以往重视开店数量的经营模式。高福澜在过去两年对中国业务发展所做的贡献,至少为沃尔玛打下了很好的业务基础。
随着沃尔玛“关店”战略的推进,这些门店业主与沃尔玛之间发生纠纷,门店项目多集中于二三线城市,比如,河北石家庄、江苏连云港、安徽黄山等地。目前并没有准确的数字表述沃尔玛在中国关闭门店的具体数量,但大概的比例在9%.此外,沃尔玛去年10月宣布,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新设110个新址,包括商场及配送中心,并加大在二三四线城市的发展。
此外,外界报道称“多名供应商痛斥沃尔玛乱收费”,指沃尔玛在关店过程中与供应商发生矛盾,令供应商不仅“承担清货损失”,“此前交的条码费用也没有退还,每关一家店就要损失数万元的条码费”。4月29日,沃尔玛中国公共事务部公关经理姜薇表示:“没有听说过收取供应商条码费一事”。“比如商圈发生变动,业主的规划有变化,业主想要做高端商业中心,与沃尔玛的定位不符。还有就是,门店盈利不佳也是关店原因。”
其实,2010年起,随着国内线上零售业务的腾飞和竞争环境的激烈化,沃尔玛在国内零售业的排名从2009年的第5位滑落至2011年的第7位。另一个外资零售巨头家乐福市场份额则下滑了0.1个百分点,从0.5%降至0.4%(第7降到第8)。
然而,沃尔玛线上线下并举其2012年收购国内食品电商1号店后,沃尔玛在国内零售业的排名止跌回升,其中线上业务(1号店)依托沃尔玛的全球供应链资源在线上零售中飞速崛起。“沃尔玛已主动将策略调整为顺应市场需求,从过去相对快速的发展,转变为现在更关注质量。从2011年开始,沃尔玛进行战略升级,包括关店。关店是我们业务发展中正确的决定,是主动进行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沃尔玛高管说道,“沃尔玛会选择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开新店,并希望新店能体现更好的质量。”
据介绍,沃尔玛在中国也一直朝“天天低价”方向努力,但目前并没有做到。沃尔玛“希望未来成为价格领导者,但不会以牺牲食品质量、压制供应商价格来实现,更希望通过跟供应商规模化采购、整体供应链的高效管理来完成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