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人力资源培训课程

人力资源培训课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企业管理培训

   人力资源培训课程第一节:制度

  一个企业的制度是为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转而设定的;一个企业的制度尤如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越好法律法规越健全,它的抗风险能力越强,人力资源培训课程竞争力越强。给大家打个比方:一个企业就像自然环境中的一棵树,企业的制度就像这棵树的根,这棵树要想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要能够抵抗自然环境给它带来的大风和干旱等恶劣条件,它就必须要有坚固繁多的根,坚固的根能够抵抗大风,免被吹倒;繁多的根能够给这棵树提供养分,使它健康成长,所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课程制度每个员工必须遵守和重视它。

  很多人去一个企业上班一看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觉得这个企业太严格、规矩太多、不自由等等,就不做了,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错误的人生观点;作为一个员工不要想让企业来适应你,而你要努力去适应企业,就像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管你走到那个国家去,你都要遵守那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样,没有那个国家的的法律法规是为某一个人而设定的,它是为这个集体的运转和这个团队的利益而设定的,在这里强调一下团队利益,如果某些员工不遵守企业的规则制度,这必定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和高效经营发展。如果企业没有好的效益,那员工也不可能有好的待遇,在这样的企业上班更没有什么颜面可说,反之一个企业的效益好,那它的员工待遇必定好,所以再次强调每个员工必须遵守和重视企业的规则制度。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课程制度的制定就像国家的法律法规一定要严格、军事化,能够根据时势而变,但作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和人性化,如果企业规则制度不够灵活、执行不够人性化,这个企业就像回到了封建社会和回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样的企业就毫无朝气和前景可言了,也不可能留住人才,前面所说的也全部变成废话了。

  人力资源培训课程第二节:心态与素质

  心态决定成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心态是什么呢?心态就是对一件事情和对一些问题的心理态度和看法,作为餐饮从业人员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才算正确的工作心态呢?首先要知道自己在这个企业所处的位置。企业的经营目地和服务宗旨来制定出自己的工作计划,也可叫做人生规划。要怎么制定呢?把自己和企业相结合,克服自己的不足,多加思考,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出自己在企业的工作目标;我要到企业的什么位置去,我要怎么到那个位置,再把工作目标和企业是我家人人都爱它的服务精神带到工作中去,我相信这样的工作态度就绝对是正确的工作心态。

  素质是什么?素质就是一个人休养的体现,论素质的高低就可看出一个是好人或坏人。素质好的人他们朋友很多,人源也很好,他们走到那里都受到欢迎和尊重,而大家也很乐意成为他的朋友,或者有他那样的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怎样才算一个好人呢?评定一个好人没有标准,但我认为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多一点或考虑一样多,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就算是一个好人,而素质低的人呢?他们大多都是些自以为是,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很孤傲,而这些人往往也很自卑,真心朋友很少,这要在他们人生失意和落难的时候才能得以完全体现。

  在商界流传两句话,第一句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里的德就是指一个人的素质。还有一句就是,三流企业家做产品,二流企业家做管理,一流企业家做人。这里的做人也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从这两点可以看出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对于一生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相信大家都想做一个好人一个高素质的人,怎么做这就要看你自己了,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成为一个人源很好受大家尊敬和欢迎的人的方法:就是对人一定要热情,处事一定要积极,交朋友一定要真诚和用心,每天睡觉之前想想今天做了那些事说了那些话,然后再把自己放在公正的角度或换位思考加以评价,错的加以改正和自我检讨,对的加以维持,相信通过这个简单的方法加以你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来持续的坚持,你肯定会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相信这句话:君子永远坦荡荡。这里的君子就是指好人高素质的人。

  人力资源培训课程第三节: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责任心。

  敬业并不是宏大的理念,而是具体细微,由点滴细节积累起来的一种工作,态度和行为,许多为人师者或领导人,经常是通过细节来判断员工的责任意识与忠良精神的。

  一位有心的父亲想勘验一下自己的二个女儿谁的责任心更强些,他坐在客厅,把家里的扫把放倒在客厅门口,然后,他先叫大女儿,大女儿答应着走过来,看到地上的扫把,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跨越而过,来到父亲身边,父亲摇摇头,又叫二女儿,三女儿过来。她们也像大女儿一样来到父亲身边,三个女儿问父亲到底有什么事,父亲叹了口气说,我想让你们看看你们妈妈是怎么做的;于是他喊在厨房的妻子过来,妻子一边应答着走过来,一边顺手弯腰扶起扫把,放归原处。这时父亲对女儿们说,看看你们的妈妈,她是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当一个真把自己当成外人的时候,家里那件事情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还需不需要有人提示,监督呢!这就是责任心,责任感。也就是诚敬态度的具体表现。

  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也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发展趋势,李嘉诚说过,用人最主要是看其责任心和忠诚可靠程度,对于这样的员工,企业将会给其最大的发展机会,在看看蒙牛的用人标准,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责任的承担,并不是一定要负很大的责任感或非要成为董事长才叫承担,我和一个公司员工聊起责任感这个话题,他并不在意,他说那是领导或老板的事,他们才是掌柜,我就是一个店小二,没必要自己瞎操心。企业里的一个普通员工,似乎与“掌柜”的无关,但仔细思量,当上级将一项工作交给你,就着项工作而言,你要承担,要负责任,其实当下你就是“掌柜”的了,上级信任你,工作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你不就是“掌柜”的吗!敬业,承担责任,“掌”具体工作的“柜”更“掌”自己事业的“柜”,你没做好“掌柜的”不仅会被没收“柜门”的钥匙,连你事业继续发展的机会都会被永远的锁在“柜子”里面。

  我有两个朋友也是做厨师的,他们岁数差不多,工龄也差不多,但是呢他们一个是副厨师长,另一个是墩子,他们也在一个酒店工作,前不久我去看他们,后来他们请我出去吃饭,在出酒店的时候,这时,我那做副厨师长的朋友发现墙上贴着的酒店客户通知单没帖牢,要掉了,做墩子的朋友也看见了说,掉就掉吧,也不关你的事,,但是我那做副厨师长的朋友还是把通知单揭了下来说:等我一会,我把它帖好。

  通过这件小事,后来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为朋友能升为副厨师长,而另一为还是墩子,因为那为做副厨师长朋友的一个动作,反映出他对酒店的责任心,责任意识和敬业态度。做这件事本来就是举手之劳,但首先,这位副厨师长朋友想到的是做这件事对公司对酒店有利,我应该做,而不是归不归我管,关不关我的事,由此想起,近来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实际上细节反映态度,诚敬与否的态度决定成败。

  评价一个成功人士,我们经常会听到“命太好”“太幸运”等这样的说法。这种评价往往只关注别人成功的偶然因素,没有看到这些成功者做事待人的态度。

  现在不少员工,往往不把工作当回事,一个很随便的原因都可能成为离职的理由。比如不喜欢单位的另一名同事 太累 家住得太远,领导骂了自己,待遇不和理,等等都成为特别普遍的理由;且不说这些人没有想到企业为对自己的培养付出的代价,自己的离职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他们更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事业发展做筹谋。

  放弃一次事业机会,或许觉得自己还年轻,或许认为还有更好的机会;实际上随意跳槽,不仅对企业是损失,对个人同样是损失。每次重新开始,就意味着此前在原单位的职场积累几乎归零,为自己向上发展所付出的工作成本基本变成“沉没成本”长此以往,人生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多,而收入未见明显增加,到老的时候在拔弄算一算:这一生岂不是亏大了。

  没有诚敬的对人对事的态度,没有责任心,责任感,什么样的机会也不会成为机会。

  作为一个职员,如果你想迅速获得提升,就找一些同事们啃不动的工作或不愿意去做的工作去完成它,做好了,就容易超越那些资历比你高的职员。如果一个人做起事来总是精益求精,总是让别人惊喜,上司自然会注意到他,必要时自然会把他提拔到重要位置。没有一个顾主或领导不喜欢有上进心的下属,他们也在随时观察员工们的表现,决不可以养成非监督逼迫不能好好工作的恶习,无论上司在不在,都要忠于职守,全力以扑,工作不是装样子给上司看,而是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你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情况,就会发现,有很多事不需上司吩咐就可以去做,面对这些事,千万不要有“反正上司不在,省省力气吧”这样的想法。你必须把经验 学识 智慧和创造力发挥的的淋漓尽致,争取达到惊人的效果。决不能有“照着上司的吩咐,按部就班就可以了;没有补贴,我才不加班呢!”这样的想法。过于计较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否超过了自己的报酬,这样的人是不会有升迁的机会,哪怕他才华横溢。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的时候,曾不经意间看到自己单位的一个部门经理的细节动作。他经过会议室时,发现里面没人但灯还亮着,就推门进去把灯关了,作为一个企业的部门经理,单位节省的电费也到不了他的口袋,但他举手投足,自自然然,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一个开关灯的动作透出了他长期养成的责任心和诚敬的做事态度,一个有责任心和诚敬态度的人,他们的人生和事业发展是可以预期的,面对“偶然”的机会,他才会“必然”的把握住机遇,将自己的潜质发挥出来,一个看似细小的关灯动作却诠释了这位管理者成功的人生脉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从地起;这两句话大家都晓得,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有多少人做得到,看看中国的首富李嘉诚,最先的工作是一个茶楼跑茶的,联想集团现在的老总扬元庆,在联想的第一个职务是销售代表,也就是普通的销售员,蹬着自行车四处“扫街”推销联想产品,神州数码的董事长郭为,进入联想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给公司领导拎箱子,开车门等做起。看看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大多都是平凡而枯燥,前景不明朗的,但他们成功了,如果他们没有明白事理,或者明白而不能承受,恐怕现在很多人并不会知道他们的大名,杨元庆,敦为并没有小视当时眼前的工作,平凡的工作同样需要责任心,同样要培养责任心,以诚敬的态度,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用心踏实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取得了成绩,就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就能承但更大的责任。

  负好小责,才能担当大任,杨元庆和敦为二人还是从平凡的角色开始,不断成长学习,分别成为了联想集团,神州数码的掌门人。诚敬态度以及责任心对个人和组织都至关重要,一位智者说过“人,事情可以忙,心不能忙。心忙的那一刻就没了专注,没有了诚敬,也就忘记了随时观照自己内心的意识。

  这句话的意思用简单的话来说也就是,事情再忙,也要用心,因为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实际上,很多麻烦乃至事故,都是因为我们心不在焉,没有处于诚敬和专注而产生的,曾国藩常说:凡百事之成,心在敬之,其败也,心在慢之,待人处事,成功因为诚敬,不顺则因为骄慢。

  诚敬之心要时时刻刻秉持,有句古话叫:“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做一份工作的时候,不要离开这份工作,或想其它事情真理的奉行,不能有片刻的疏忽。疏忽然了,放松了,没得说。纰漏就如影随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各种败局,障碍,或是同事,上司,客户对我们的不快,烦恼乃至愤怒,往往因为我们的心不在道,造成的,看看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原因无不一样,心时刻保持诚敬,心时时都在道中。

  人力资源培训课程第四节:企业忠良与伦理道德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忠良与否,关乎企业兴衰与否,关乎企业持久与否。

  一个人毁掉一个100年甚至几百年的企业,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新闻了,因为有那么多名动天下的国际企业,在一夜之间就毫无预警地倒闭,相看,不管是大企业的老板还是它的员工,客户,谁会不紧张。

  近年来,西方管理学界兴起了一门课程,叫做“全面伦理道德管理”其热门程度已经超越了过去备受重视的“全面质量管理,说明西方商界对化理道德的忧虑和关注程度。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企业在用人上更注重道德的考量。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多学习他们,作为员工多考量一下自己的道德,作为领导者多考量一下员工的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道德。

  企业忠良不仅仅是东方国家的提法,而且是企业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性问题。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是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很多管理者都在想办法如何把企业最短的那块木板变长,但不知德行不是企业的木板,而是木桶的桶底。桶底漏了,什么也装不下,有了好的德行,才能把优秀的人才聚拢到一起。有了核心竟争力,才能够创造财富,有了财富的应用,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德行才是根基。如同木桶的桶底,如果不忠不良,最根本的桶底没有了,再满的水也会漏得个干干净净。

  几乎在每一个声誉卓越、业绩不凡的大公司中,真正对业务经营起到支撑和指导作用的,都是公司的愿景,理念和公司文化,而其中蕴含的思想,都绝不是对金钱、财富和利润的追逐,而是义和善,爱与美。

  微软和GOOGLE等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性的大公司,因为它们都坚持“让世界更美好”乃是公司的使命,“不要变得邪恶”是企业的伦理道德,也是企业的信条之一。

  人力资源培训课程总结:

  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面赢得三两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水利万物,故能长流,企业利万众,方能久立。量大福大,要不成功都难。

  作为一个员工要想证明你的价值,就非得把你的服务精神加倍,供给世人。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懂得,出来做事,就要有服务的精神,尽量能够做多一点,做好一点,主动一点,这表示他们的工作不是专为报酬,而是一种责任感和贡献在促使他们这样做。

  要做多一点,做妥当一点,多过别人希望或要求的,渐渐地别人就会留意你,甚至感激你的工作态度,给你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自然就会给你带来发挥你才能和服务精神能力的机会,也可以说:“服务第一”的态度可以创造财富,把服务放在首位,金钱与地位自然会滚滚而来。

  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这种人生态度形成了执业态度确定了,事业自然会有不凡表现。

  请注意你的思想,思想会影响你的行为

  请注意你的行为,行为会影响你的习惯

  请注意你的习惯,习惯会影响你的性格

  请注意你的性格,性格会影响你的命运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