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述评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述评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企业管理培训

  在市教委和市师资教育培训中心的主持下,本人有幸参加了于今年暑假在上海师范大学进行的”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目前,对学科教师的培训正在各区县展开。下面是对这一项目的简单介绍,以及根据本人在受训与施训过程中的感受所做的粗浅评论。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简介

  ”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涉及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和北京成为该项目在中国的首先试行地区。”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目标,是要帮助教师”扩展创造思维,从而达到让学生们发挥创造力,摆脱课堂束缚的目的”,”使教师们知道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项目的设计者也意识到,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知识不用计算机也可学到,因此建立了”强大的评价工具”来检验计算机是加强还是减弱了学习效果,以便教师”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培训过程的具体内容是让教师选择一个他们目前在教的或在将来要教的单元作为正规课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出版物、网站制作于该单元的教学中,最终制作出一个有效利用技术的、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符合的完整单元计划;让教师能带着”技术产品”回到学校,并能使这个技术产品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班级学业水准,达到重要的学习目标。这个技术产品包括:

  与教学大纲相符的单元计划(Unit Plan)
  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及多媒体评价工具
  学生网站范例及网站评价工具
  单元计划支持材料,如教师演示文稿、新闻告及网站等
  单元实施计划
  课堂管理文档②

  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参与者做大量工作。在最后,参与者会有一个最终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技术的产品,并且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技术。获得技术的亲手体验不是本项目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教师明白如何才能将技术合理地融入他们的教学。项目设计者相信对学生学习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而不是计算机;教师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还需要通过实践层面上的训练知道如何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隐含的特点

  1.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Task-and-Project-Based Learning)。整个培训过程就是让学员建立一个单元计划,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最终获得一个融入了技术的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产品。每一模块都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几项任务,要求学员去展开学习。同时,因为是学员自己设定学习学习目标(单元计划)并展开实现目标的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学习过程与自主学习的环节大致相符:首先,针对面临的问题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第二,基于上述评价信息形成学习需要,并确定满足这些需要的适当资源;第三,形成和执行学习计划,以满足学习需要;最后,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中,并评价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目标。

  2.教师、辅导员作为促进者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学员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辅导员)的作用。相反,教师(辅导员)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教学技能,对于培训的效果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学员提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支持;组织研讨、交流,并在讨论中协调、整合;鼓励学员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监控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员外化其思维过程,并鼓励相互评论。在培训活动的开始,教师(培训员)发挥支持作用更多一些,而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会慢慢地隐退,更多让位于学员的独立探索。

  3.鼓励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

  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又一重要特征。在每一模块(第一模块除外)的学习中,都安排有结对共享和教法研讨两项活动。结对共享是通过电脑派位、扑克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一些方法,使学员随机或按一定规则、标准两两组合,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教法研讨是让学员讨论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要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每个学员都按严格的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且设置为共享,并在每一模块完成后按要求上传到教师机指定位置。每个学员都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员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重视评价、反思

  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评价和反思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中具体内容的评价前面已经提到,如制作对学生网站、出版物、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及网络资源等的评价工具。”一个好的评价工具不仅可以为评判者提供量化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引导学习者向既定的学习目标努力”。而通过反思和评价自己学到了什么,如何开展学习和如何调节自己的学习,通过反思和评价整个培训项目,则有利于学员挖掘、发现隐含的教学思想、方法,隐含的教育思想或教育哲学。这比从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本身更为重要。

  三、若干思考及评价

  1.”融技术于课程”的培训比”基本技术技巧”培训更重要。我们以往的教师培训也常常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课程,但往往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既如何操作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而不大顾及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学习、教学和研究,更未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自如地运用技术,如何把技术与课程融合为一体。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则非常注重课程与技术的整合。最好的整合训练不仅仅是给教师显示在课程中哪些地方可以挤进一些技术,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根据其学生的需要和学习风格选择数字化内容,并将其渗入课程,而不是以其本身为终结。③”融技术于课程”的培训要比”基本技术技巧”培训对教师更有帮助。

  2.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传统的教师培训将知识传授放在中心地位,以为教师一旦接受了关于教学的新知识,就可以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这种空洞理论的单向灌输难免乏味,以至招来”所谓的教师在职培训就是’用枯燥无味的讲课来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课'”④的尖刻嘲讽。同时在在结果上也收效甚微,实际上教师对某种教学理论的了解,并不能自动地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所倡导的理论”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⑤”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结对交流”、”教法研讨”、”动手操作”、”作品评估”、”单元计划修改”、”回家作业”等活动,通过融技术于课程,有望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避免枯燥,收取实效。

  3.大大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拓展了现代教育技术原有的内涵。就拿网络学习来说,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如何进行上网浏览、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而培训后,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网络学习”: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即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作为学习的对象,即学习网络本身;网络作为学习资源,即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和信息资源;网络作为学习的环境,即视网络为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⑥随着网络技术和人们学习观念的发展,网络学习的内涵也必定继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亦同此理。

  4.蕴涵在培训中的教育思想(或教育哲学)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我们已知道,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判别、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即”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回顾一下培训过程,就会猛然发现,我们自己不正是在实践这一观点吗?又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神化计算机的倾向,导致对待计算机的两种极端态度:把计算机看得深不可测,从而敬而远之;或者把计算机看成无所不能,计算机主宰一切,”人灌”变”电灌”,老师成了计算机的附庸,学生也只是计算机的奴隶。通过培训,我们可以抱着平常心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把计算机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只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关键是我们怎么用这个工具,完全没必要把它神化。计算机该用就用,不该用就不用,决不为了表现计算机而冷酷的剥夺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教育思想或教育哲学的问题。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能自动带来教育的革命。这一问题非常重大,难以在本文的三言两语中论述清楚。
 
  5.由于设备、技术、(尤其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在我国还很难一下子展开实施,特别是在语文、数学、外语等考试的核心科目。但不能由此得出这一培训项目太超前,从而低估其价值的结论。上面提到,蕴涵其中的教育哲学是最重要的。适当超前,可以接受和消化其教育哲学,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而不是老是在技术层面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另外,这种培训毕竟是基于西方国家的英语文化背景,我们”拿来”,还有一个培训本地化的过程,这也需要一定时间。最后,太多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宁愿筹备好师资去等条件具备,也不能等条件具备了再去筹备师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