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作者:彭辉
3选择优秀的培训师
只有当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员工担任培训师的时候,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才体现出显著的成效。每位结构化的在职培训师需要具备以下品质:
(1)具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工作能力意味着这名员工的能力经过验证,可以胜任工作并取得企业期望的工作成果,甚至超出期望值。
(2)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担任培训师的员工必须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计划。这类培训的内容可能涉及公司新的能力拓展的领域。
(3)愿意与人分享。从性格上来说,培训师必须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4)能受到同事的尊敬。许多培训师都因为能力超群、领导有方或者极善于解决难题,从而获得其他员工的尊重。
(5)善于与人沟通。好的培训师都有高超的沟通技巧,能在日常交流中向别的员工清楚详尽地表达复杂的理念。
(6)关心公司。培训师必须有热心去帮助公司提升业绩,比如能够参与到不懈的改进行动中,遵守安全工作条例,以及通过自身的努力行动帮助公司实现目标。
选定培训师之后,他们首先要接受目标明确的培训和指导项目,使他们获得开展结构化的在职培训计划的知识与技能。许多公司最终不得不完全自主地制定培训计划,因为培训公司制定的培训计划往往缺乏足够的深度,未必适用,并且与公司其他结构化的在职培训行动不相匹配。
4准备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模块
企业应该把培训的内容以及其他重要信息整合到培训模块当中去。培训模块包含实施培训所必需的所有信息。像学校课表一样,培训模块阐明了培训的内容,描述了培训的具体实施事项。
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模块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基本说明。让受训者知道他在培训中学到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并向他们说明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目标。告诉受训者,他在培训结束之后可以学到什么、能做什么。
(3)接受培训需要的条件。指的是受训人在开始接受培训之前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态度。
(4)培训内容。培训模块必须将培训内容全部告诉受训者。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培训内容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对于程序化的工作、问题解决、检查、决策之类的任务来说,培训指南手册的用处极大;如果涉及概念或原理,则需要以条理分明的结构化的文件来加以说明。
5培训项目的实施
培训师要按照培训需要调整个人的授课风格。比如,有些经验丰富的培训师就知道根据不同受训人的需求,打破原有的课程顺序,重新调整。有的培训师则对培训的三个流程:讲解、响应和反馈应用得得心应手,将其和谐的融为一体。培训不再是刻板的讲解,而就像在两个人之间展开的社交活动,既轻松又不失目的性。
培训师要善于利用其高超的沟通技巧。从培训一开始,就要与受训人保持眼神的交流,讲解力求清晰,并利用肢体语言传达积极的信息。所有的培训师都应该在他们自己先前所接受的培训和指导项目中掌握这些技巧。
与受训人进行深入的探讨如何改进自我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培训师了解受训人是否愿意改变。
6培训过程的评估与修正
结构化的在职培训过程中,最后一步是针对培训流程和组织架构提出问题。企业通常所用的评估方法是:对每一个问题都制定出期望的绩效标准,然后将实际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系统及各个部分的价值就一目了然了。
这种提问式的评估应该由那些懂得如何评估的员工建立一个团队来操作,或者在外部顾问的协助下进行。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
(1)培训的成果:结构化的在职培训的目标是否已达到?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如何?对培训的效率、效果有何影响?培训效果是否符合受训人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哪些出乎意料的效果?
(2)培训的过程:培训耗费了多长时间?所需资源是否容易获得?培训师是否准备充分?培训师是否正确使用了培训模块?受训人是否喜欢培训内容和方法?
(3)培训的评价: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是否适用于员工所担当的工作任务?培训模块是否准确、完整、清晰?员工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进行结构化的在职培训?选拔出来的培训师是否是最合适的资深员工?之前他们是否接受了充分的训练和指导?
(4)组织结构的支持:管理层是否为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培训是否给生产和服务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资深员工能否抽出时间去培训他人?企业文化与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是否相互配合?有没有注意到妨碍结构化的在职培训实施的外部问题?
如果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对培训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状况进行彻底调查,确定原因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如果原因在于培训的不一致性,就可以采取像看板生产一样的办法,用以提醒培训师按照培训模块中指定的顺序,讲解相应的课程。
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公司都清楚,拥有专业技能高的员工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前进的一个重要的动力。然而,若不能根据企业的需要提升员工的竞争力,美丽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