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改良企业管理中的潜规则(一)

改良企业管理中的潜规则(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来源:经理人

如果企业潜规则缠绕在身而不去改良,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一个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就会有短命或长不大的危机。

帮助已连续亏损五年的A企业止血的王伟,在A企业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选择了离开。

A企业是家民营企业,有强烈的家族色彩,老板的弟妹、叔叔等也身居要职。王伟被空降到这里做总经理,主管大小事务。起初,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要扭亏为盈,所以,在患难中王伟说的话,出台的策略,他们并没有异议。

但在企业发展好转的时候,尽管王伟同样受到老板的充分受权,风向却变了:老板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心理倾向,总是更相信自己的家族。比如同样跟老板反映一个情况,当王伟与其家族成员的意见有些不同时,老板却更信任他家族成员说的话。

“作为老板,在他潜意识里面,可能知道家族化并不是最好的。但实际中,他也有对职业经理人不诚信的困扰。他不得不借助家族化的东西,确保家族利益。”王伟表示理解的同时,流露出一脸的无奈,“但这个潜规则我认同不了,与其晚走不如早走,长痛不如短痛。”

“难玩的游戏”

在企业内部,老板与经理人之间在合作中有共同的利益。对共同利益产生的矛盾,一部分用显规则去调整,如通过合约与制度来相互约束。只是,当一般性的规则不能清晰地建立时,当游戏规则普遍地比较含糊、不太明朗时,潜规则就起作用了。

就像雨水掉在地上,你要是挖一条湖,人工湖就是一个显规则,即规定了雨水从这个湖里面走,但人工湖没有到的地方,雨水还要遵循的另一个潜规则就是按照地形走。这时候,显规则已经名存实亡。

但潜规则的存在,给经理人指明的出路只能是改变或适应。从而使得圈内的竞技者只剩下三种选择:

追随

受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思想惯性的影响,空降到B企业的钟俞,其做事的风格,依然走程序化路线。然而在一件为公司树路牌广告的事情上,改变了他的固有做法。因为他自己辛苦做的严格的流程和制度,并没有被老板采用,老板做的只是给城管的两个相关人员,各打发了2000元的红包。结果就在短时间内,路牌广告就轻而易举的搞掂了。

“理论上说,在企业组织形式中,能够在特定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下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组织形式,就应当是有效率的。”李先生甚是赞同老板的做法。

主动或被动出局

比起王伟的主动走人,周明的出走似乎很不情愿。

本来在C企业做销售总监很得老板的赏识,但因老板的更换,新任老板对他不是很信任。“他总觉得我做的一些事情,让他心里不是很踏实,经常就一件事情的细节对我盘根究底。”李明深感委屈,“这实际上是在暗地里排挤我。他掌权了,为了保证位置的安全性,他要用他的人,或者说是他认可的人。”受C企业的人际关系或帮派的挤压,周明被迫出局。

继续郁闷而艰难地参与游戏

已在一家知名跨国公司任市场部经理四五年的杨先生,一直做中国市场。“中国特色是任何国家不会有的,所以有些东西套这家企业国外总部原有的框框是不行的。”他想改变游戏规则,真正地本地化运作,“但因公司的根在国外,企业文化的源泉在那里,所有的东西要得到总部的批准,改变的过程是非常非常费劲的。”杨先生很是郁闷。

“所以,我不停地在这家企业国际化与本地化两者之间的空隙中,寻找潜规则,做切换,做融合。有时候陷在里面,这条路不能走,那条路又走不通,很痛苦。”

“酒精考验”

其实,如同一块硬币的正反面,潜规则也有良莠之分的。不良的潜规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就像个肿瘤,甚至于像个恶性肿瘤,腐蚀社会和企业的躯体。

2004年新春刚过,有消息报道仲盛集团董事长叶立培在香港遭袭的同时,把叶立培在海外豪赌一事也说了个明白。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如在酒桌、球场上,老板经常将个人生活空间与公务活动空间混同。”北京赛思卓越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剑说,“这历来是官场上的潜规则,目前已成为企业之间为抢到大客户的竞争利器,这种潜规则往往外化为酒精考验、球场献媚来吸引客户和博取好感的举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让对方大开方便之门。”

“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黄剑提醒,“因为当人们感到普遍不公平的时候,又看到了既得利益者畅通无阻,那他们一定也会铤而走险去违规。也就是说,违规会从个别现象演变成普遍现象。这种“潜规则”的结局,不但没有正向激励人们去遵守规则,反倒是有大量的负向激励,告诉人们违反规则将获得什么,结果导致我们的规则不是鼓励坏人去做好事,而是鼓励好人去做坏事。在这种规则下,整个社会的法律系统、社会的良知都将受到极大破坏。”

同样,对企业自身而言,潜规则的威胁也存在。“对于任何经理人来说,谁都不希望一脚踏进一个由黑箱操作或一系列摆不上台面的潜规则酿成的泥潭。”惠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范世汶说,“因为越是复杂、暧昧的环境,就越会感到无所适从,越感充满不安全感。”

1.办事规则的不透明和不公正,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2.企业是非不清,造成管理不顺。

3.经理人凭印象与关系办事,对经理人的考评难以公平。

4.在信息的传递方面,可能会跳过某些环节,可能会给员工有钻空子的机会。

5.出了问题后,往往会被各种说法所包围,难以找到责任人。

特别要提的是私有企业,其中很多创始人都有极强的个性,牢牢控制着企业的各个部门,在企业的每个角落深深打下个人的烙印。个人忠诚、个人崇拜和一言九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种企业家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及时制度化管理,个人一旦有什么闪失,对企业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