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5大绝招搞掂职业枯竭(二)

5大绝招搞掂职业枯竭(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中部经理人网

  破解之扛招

  1.人事变动情况下,看不清前面有什么的时候,先调整个人工作节奏,变猛打猛冲为抬头拉车,跟上“车队”保持中游就行。若努力为之,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结果势必在愿望不能实现时陷于更大的沮丧和郁闷之中。

  2.80%精力用在充电学习上,攒足以后冲锋的体力。开始学做“有心人”,观察公司每个举措,注意各级领导动向,分析之,目的在:掌握策略、人事动态,等待时机全面出动。这是培养政治敏感的过程。融会贯通,当有大用。你要熟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行业产品结构和人才结构、行业著名经理人基本管理思路等,具有专业领域的头脑,才能对企业形势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

  3.一切从头开始,千万不要提起原上司在任时对你的欣赏或者自己那时的业绩,因为即使你真的对公司有什么贡献,那也是原上司领导有方,新任上司对你的要求可能就是一个更高的台阶。如果你不愿“弃曹归汉”又有什么抵触情绪,新上司就会对你心生不满,结果会是谁失败呢?

  4.尽管新任上司为了表现自己是个伯乐,也许会把你提到更高的职位,但你并不知道哪一天奇迹才会出现,因此,现在你要调整心态,先改变自己,结束自己停滞的状态。

  5.据前程无忧网调查显示,普通员工晋升至经理的比率为45%,经理至总监的晋升率13%,总监至副总经理的晋升率3%,副总经理晋升至总经理不足0.2%。可见,能够一帆风顺,步步高升的人实在不多。当你确定环境彻底不利时,一定要走人。但现在你要再坚持“最后一分钟”。

  不进则退型停滞

  还是做了个总监

  Jason在第三次跳槽后,继续戴着销售总监“帽子”以前,走的是一条看起来成功而又辉煌的职业之路。不让人羡慕都不行:年薪15万美元,房子几处、车子几部,猎头骚扰总是进行时态。可是即使跳来跳去,他的title总是大型外企做总监,中型外企做副总,薪水八九不离十,上浮个10%也没太大成就感。职责变化不大,做的事也万变不离其宗,从一开始做产品经理起,就会卖一种东西――工业制冷设备,这么多年下来,客户关系维护得不错,作为清华大学毕业生,素质、能力、悟性都属于一流。客观看,在外企10年走到这个程度,发展的路径清晰可辨,Jason的表现不能算差。但是,Jason早就没有了换新工作的兴奋,被人挖,换也行,换不了也无所谓。Jason觉得生活没有惊喜,工作也没有成就感,也许对很多人来说作出现在的业绩也不算很容易,但对他来说是三个指头捏田螺――笃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Jason发现安定的生活掩饰不了内心的不安,他知道,自己跳不跳槽没关系,重要的是在大型外企这种所谓“正规”企业,晋升之路是个定数,就算自己心急,要超越企业惯例(文化)获得让自己产生新激情的职位、工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多年按部就班走下来,似乎已经习惯一步一个脚印。而下决心放弃现在拥有的东西,或者出格一点去民企,都不见得适合自己,也不到非走不可的地步。40岁出头,Jason失去了走下去的动力。究竟怎么做才能让他“来劲”?

  -停滞症状:按部就班,前路可辨,平稳发展。但是,看到朋友跳来蹦去,轰轰烈烈,觉得自己像已经退休的老头;四望什么都在快速变化,回家掩饰不住内心惶惑。不安、自傲自卑交替、焦虑、表面优越、心里长草。

  -多发期:大、名、强企业,正规公司工作,上升路径相对清晰、平坦,成功走完了几个初级阶段的时候。

  -诊断:在发展日新月异的职场上,正是Jason这些看起来发展比较幸运的经理人更会出现“不进则退”的停滞状况。对很多在正规企业工作的人来说,不管是跳进去的,还是初嫁就进去了,其所在企业都够大、够强,能经得起多数经济动荡,企业的未来保证了个人的未来;够出名,福利够让人眼红,在里面发愤图强获得晋升,也能在主流社会里风光无限;管理够先进,职业发展之路清晰,你的智商、情商也能保证自己按部就班向前走。然而,放眼望去,Jason这样的“白骨精”们却时刻在传达着这样的信息:2~3年不进就算是退。后来者紧紧相随,特别是年轻者往往在学历、知识更新和上进心上更高一筹,也会使接近35-40岁的人备感压力。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知识更新周期等因素看,一般在同一级别工作时间不应该超过四年(技术工作除外)。如果在同一岗位过长,其职业竞争力不但不会增强,反而本身所具有的那一点核心竞争力也会被消磨掉,不知不觉陷入发展停滞。尽管用“制度”保证“安全”,用“流程”保证“结果”,是大多数公司做法。但要想跟上目前职场的个人发展节奏,不作落伍者,就必须在“制度”中或外找到合适的“踏板”(比如换岗、专职等),实现起跳。

  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

  何东6年时间从普通员工做到了VP,他所在企业是在互联网浪潮中,建立并蓬勃壮大,直至上市,成为了网络概念股的领头羊。6年前加入的时候,公司只有十几个人,他是IT主管,尽管以前根本没学过任何计算机专业的功课,而他管理的那些机器却从来没有“罢过工”。他的善于学习和积极心态给几个创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半年后,公司进驻上海,何东申请和一个创始人同行,短短两个月他建立了十几个人的销售队伍,转行做了销售部经理,专门负责公司广告业务经营,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业绩直线上升。2年后,根据公司战略,何东在长三角五个城市建立了销售分公司,他也升任华东区销售总监,管理超过200人的销售、客户服务团队。他充分利用建立上海团队的经验,在其他城市复制已经成熟的管理、操作模式,并根据当地市场做出适时调整。连续两年,他领导的团队为公司贡献了超过60%的销售额。终于在第6年,何东坐到了VP的位置上。

  何东职业发展的“踏板”有这些:选择有潜力的创新企业,与公司一同成长;在做IT管理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充分被上司所了解(一个人无论在什么职位,职业化水准的高低会时刻显示,没有几个老板是真“瞎子”);公司扩展,他选择到新地方,从头开始,学习、管理能力再次得到印证;后来组建长三角团队,复制过去的模式,用骄人业绩证明了能力;从经理、总监到VP,一直行走在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上。

  破解之跳招――找到跳板,宁抢三分,不停一秒。

  三步并两步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机缘不到的时候,不妨学习“跳”几级台阶的动作。

  1.下蹲。蹲下来一点是为了赢得起跳的动力,眼睛从盯着已看清楚的路上移开,视野开阔,搜索其他可用资源,年龄合适,重打锣鼓另开张可算是“蹲”之一种。转换职种也算。

  2.握拳。多掌握几种能力是为握拳,虽然作用力没有直接用在小腿上,但仍然是起跳必须的动作。

  3.突破目前的工作节奏,寻找变化。柯达董事长邓凯达曾经评述过自己眼中的“领导者四大素质”,其中两项都和“变化”有关:一是“推动变化的能力”,一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