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柳传志如何面试周诚?(二)

柳传志如何面试周诚?(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张翼

及至2003年12月31日,交易进入关键阶段,EasyleadManagementLimited(简称EML,曹之江、张祖祥、刘金铎等三人成立的公司,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曹之江系联想控股副董事长,张祖祥、刘金铎原任联想控股副董事长,现退休)及南明贸易公司(联想控股在香港的窗口公司)与宿迁市人民企业签订协议,推行宿迁市人民企业分别向EML、南明出售宿迁国资60%及40%股权的建议买卖。双方同意仅需支付根据资产评估值报告所界定的代价,根据2004年1月18日的估值报告,宿迁国资资产净值6382万元。2004年1月20日,农历除夕,赵令欢和宿迁市长张新实正式签署苏玻国资转让协议。签完字,赵令欢怀抱笔记本电脑钻进汽车赶奔机场。

到这个时候,周诚开始郑重考虑华融、信达的退出。2004年年初开谈,2004年年底签署协议,华融、信达持有的价值7000多万元的股份全部清退,溢价10%多。2004年10月26日,苏华达由一家股份公司转制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12月23日,苏华达转制为外商独资企业。其间,EML与南明联手统共出资1.3亿元。

2004年10月上旬,柳传志携部从考察苏玻,宿迁市市长张新实宴请,之后柳又在南京面晤宿迁市市委书记仇和。后在南京拜见了江苏省省长梁保华,苏玻是联想控股在江苏并购重组的第一家国企,两级企业高度重视。

“我也是联想大家庭的一员。”说这话的周诚满脸洋溢着自豪而幸福的表情。2004年年底,联想欢庆20年,周诚受邀前往。被安排在嘉宾席,周诚为此还有点儿愠怒,调侃式地“质问”弘毅投资一位经理:“我不是嘉宾,我应该在员工席。”为此,赵令欢事后向周诚诚恳道歉。

2004年12月,周诚急于上马第三条生产线,资金筹措吃紧,弘毅投资出面担保从渣打银行贷款1.2亿元。周诚坦言:“私人感情、资金调度,我们与联想控股的资本合作全面进入亲密期。”

“我们的利润率比他们高得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进入之时预留后手上市前夕引入全球著名玻璃制造商

“变性”后的苏华达图谋香港上市,这无异于点燃了大佬英国皮尔金顿(Pilkington)再赌中国的激情。浮法玻璃技术发明者皮尔金顿是全球最大的平板玻璃和安全玻璃企业之一。进入中国21年,参股一家上市公司上海耀华玻璃,未能全部实现其既定战略目标,皮尔金顿难掩在华失意。所以当赵令欢抛出股份诱惑,周诚放出“成为中国本土最具竞争力的平板玻璃制造商”的豪言,皮尔金顿禁不住心神摇动了。

2004年底,皮尔金顿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从侧面得知弘毅投资在“包装”一家国有玻璃厂,兴致颇高,派员去了宿迁,看过之后给英国总部打了报告,主题词是“苏玻虽然是个传统国企,但经营管理搞得不错,值得进行深度合作的尝试。”这个报告引起了英国皮尔金顿高层的垂注。

2005年2月英国皮尔金顿全球高级副董事长杰瑞在北京和赵令欢见面,有了意向性的开头,之后又在上海谈了一轮。谈判主要在两地进行,北京的业务谈判和伦敦的实质谈判。2005年4月,赵令欢携周诚飞抵伦敦,一下飞机,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赵令欢就主动要求和皮尔金顿谈判,在对价等关键问题上,双方来回交锋、互不相让。皮尔金顿的研发中心、生产线对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全面开放。在皮尔金顿的生产线上转了一圈,周诚感慨良多,“和他们相比我们差距很大,但我一点儿不自卑,我们的利润率比他们高得多,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他们建设一条生产线至少10亿元,我们只要2亿多元差不多就够了。”

皮尔金顿全球首席执行官StuartChambers随后抵京拜访。赵令欢其人,典型的美式风格,雷厉风行,节奏明快,说话也足够直率。会议室里,赵令欢认真地对StuartChambers说:“你来了,我在这儿,咱们就这点事儿,你看是双方律师用半年时间把问题搞完呢还是咱们一起谈,不谈完谁也别走。”StuartChambers哈哈大笑,“反正我这次来北京主要是见你,那就开谈吧。”赵令欢的记忆中那是耗时最长的一次谈判,从下午1点持续到凌晨2点。

2005年5月,赵令欢、周诚带着财务总监、律师再赴英伦。两次伦敦谈判,周诚全程参与,印象深刻,赵令欢则轻描淡写,“没有硝烟、没有战火,不像你们想像的那么惊心动魄,有的只是口水战。我和周总去英国和老外吃饭喝酒,该谈的事情最后都落实了。”

2005年6月3日,股权买卖协议签订。皮尔金顿1000万美元购入中国玻璃9.9%股份。引入皮尔金顿是为弘毅投资假以时日的抽身而退埋下伏笔?赵令欢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你可以那么说,但那是比较片面的说法。”

赴英归来,周诚做通了自己的思想工作,同时不得不接受一个既定事实:弘毅投资终有一天将退出中国玻璃。“管理层其实很希望弘毅投资能多呆些年头。至于如何退出,何时退出,一切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如今,正视控股股东变更的敏感话题,周诚已经能坦然对之了,亦不再为弘毅投资在不可预知未来的退出而伤感。

问题是,在中国国内,皮尔金顿拥有一间上市公司上海耀华皮尔金顿,他真的会不计后果全面接盘中国玻璃吗?一进一退如何权衡?此时提出此类疑问显然过于急躁,就像一部悬念迭生的大片,距离真相大白还早。既然是资本故事,完结的方式自然也是资本运作。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