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王唤明
(三)逆向思维。哲学研究表明,任命事物都包括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同时与其正反两个方面打交道,只不过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养成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即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便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如管理中的“鲶鱼效应”、需改变传统的“对固定路径的依赖”。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在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如在营销过程中,在客户开发过程中,有时就应采取逆向营销,反其道而行之。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人们易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而产生认识的心理过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的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由于有些事物、概念或现象往往在时空中伴随出现,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某种对应关系,这些联想由于反复出现,就会被人脑以一种特定的记忆模式接受,并以特定的记忆表象结构储存在大脑中,一旦以后再遇到其中的一个时,人的头脑会自动地搜寻过去已确定的联系,从而马上联想到不在现场的或眼前没有发生的另外一些事物、概念或现象。联想的主要素材和触媒是表象或形象。表象是对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印象,即感知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有个别表象、概括表象与想象表象之分,联想主要涉及前两种,想象才涉及最后一种。按亚里斯多德的三个联想定律―――“接近律”、“相似律”与“矛盾律”,可以把联想分为相近、相似和相反的三种类型,其他类型的联想都是这三类的组合或具体展开。1、相近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时间相伴或空间相接近的事物或现象的联想。2、相似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外形、颜色、声音、结构、功能和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其他事物与现象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些联系不仅仅是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联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性的联系。如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与企业成长阶段的“瓶颈”;“狐借虎威”与“品牌联盟”;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与企业的健康生态系统。利用相似联想,首先要在头脑中储存大量事物的“相似块”,然后在相似事物之间进行启发、模仿和借鉴。由于相似关系可以把两个表面上看相差很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普通人一般不容易想到,所以相似联想易于导致创新性较高的设想。3、相反联想。这是指由一个事物、现象的刺激而想到与它在时间、空间或各种属性相反的事物与现象的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放大想到缩小等等。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如何从繁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中发现那些令人激动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如何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对企业员工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要求其以理论为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思考、反思,对一事物进行详细的剖析,从复杂的结构中寻求共同性、规律性的本质。变化角度来思考问题,如变换思维的焦点:将事物的过去、表现同外界联系起来,挖掘本质,思考未来;全面、高灵敏性地根据具体时间、地点、条件选择不同的思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物:思路宽、思路转换灵活,新旧变换、远近变换、直曲变换、面体变换、动静变换、分合变换、纵横变换等。根据具体情况去调整思维的方向或顺序:上下、左右、前后、因果、正反等。对员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有拓展性训练、情景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等,在思维训练过程中,需要考虑正面、反面、有趣;考虑过程的全面因素;结果与后果;目标、目的与任务;最要紧的重点;可能、可取、审慎;他人的观点等。同时组织应创造相应宽松的环境,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在绩效管理中导入过程比结果重要的理念,培育员工乐于创新的氛围。
总之,员工创造性思维对企业管理的创新是必须的,所有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建立在员工相应的创造思维的基础上,创造性思维的培育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还需要经常对常规的洞察与反思,需要的是灵感与智慧。通过对员工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方式的训练,从而不断培育其创造性思维,提升其胜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