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孙大午管理:有感“败家率” 推行“君主立宪”(三)

孙大午管理:有感“败家率” 推行“君主立宪”(三)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中外管理  作者:王缨

从“产权百年”到“品牌百年”

也正是孙大午这样的思想体系,使这个企业没能快速成长,而以稳健为关键。每年下面公司上报的盈利目标,集团都会砍掉一半,大大“留余”。这与惯常下面少报、上面压高指标截然相反。经历了办企业的风风雨雨后,孙大午更倡导他的“乌龟精神”:“这个企业可以做慢一点,做扎实一点,甚至不妨做小一点。做小做稳做扎实是根本。”大午集团曾入选国家工商总局全国500大私营企业。2004年又入选全国工商联“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而这一次,不是因为企业发展多么有规模,恰恰是因为企业有很高的安全性,经得起“摔打”。

这或许是企业发展更安全的道路,但人们仍有质疑:产权毕竟在孙大午手里,所有的模式孙大午可收可放,存在随意性。而从继承权角度看,后代就不能再“变法”吗?家族或有“功劳”的职业经理人、创业元老,即使提出股份制,也并不违背《公司法》。法学家江平也认为孙大午的模式“不好说”。但孙大午的律师朱久虎说:“孙大午只要在将来确立遗嘱并确立遗嘱监督人,这是有可能的。而我们国家在遗产继承这一块有待完善。”

孙大午其实很清楚:“我不改,谁也改不了。我不在了,这是《公司法》将来的后遗症问题,但法律也认可整体继承、整体转让,我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法律也要与时俱进,假如说再有十年八年,我这个理论在世界上都认可,咱中国法律也得修改,认可这种君主立宪制的模式。”

而他的基本认识是:“我这个君主立宪制本身是利己的,然后是利他。遵从道德的基本伦理,但不是崇高。它对我的后代、对企业都有好处,是通过利己而利他、利社会。不走这个路子,将来我不在了,大午集团会不会灰飞烟灭呢?都很危险。现在确立了这个模式,将来就成为了这里的一种生活方式、运行机制。在这里,没有圣人,它是常人的生活方式。

“其实,纵观百年老店,大都是品牌百年,而不是产权百年,产权早就面目全非了。创业的一代,只能传承位子、资产和权力,但威信、能力传不下去,精神传不下去。不可能把创业精神传授给儿女,他们的能力是自己再创的!”

孙大午希望这个企业将来代代传续下去,归属个人那不过是个“象征”,而真真实实它是属于所有企业人,属于社会的。有管理学家也曾说:家族企业的初级形式是经营管理,高级形式是产权管理,最高形式是文化管理、品牌管理。

“是非”立宪制

“孙大午案”律师朱久虎:

大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大午模式,对城镇里的企业或许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从所处环境看,大午集团地处农村;从企业经营看,主要是农业,利润非常微薄,如有亏损,企业就承受不了。所以大午模式是一种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非常节省的模式。整个企业高层都拿着不高的收入,但企业的凝聚力很强。孙大午的企业绝不仅仅是一个资本的形象,更代表着一种精神。

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本刊编委钟朋荣:

拭目“冻结”产权的权力分割

大午集团关于三权分立的探索能否成功,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1.企业的最高决策层,由职工选举更科学,还是由股东会和董事会选举更科学?一位美国学者曾写过一本《民主资本主义制度》的书,认为领导人的选择,最佳方式是由被领导者来选,因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最了解。看来,孙大午的观点与该书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问题是:大午集团是孙家的企业,在产权上与职工无关,那职工是否有足够的责任去选择一个对大午集团最称职的领导?再者,职工对高层次人才的优劣,是否有足够的判断力?况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是流动的。

2.大午集团上述制度探索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产权归孙大午一家所有。据孙大午讲,就连他的弟弟也有意见。弟弟跟他一起创业,一起坐牢,到头来还是打工者,产权与他们无关。今天孙大午因兄弟之情,会对他们照顾和重用,但到了下一代,就说不清楚了。对于那些追求产权的能人,孙大午的这种探索对他们是否有吸引力?既然孙大午已经看透了私营企业不姓私,为什么不在股权多元化上做点文章?现在全体职工的投票权,既不是来自法律规定,也不是来自股权,是来自孙大午的授予。既可以授予,也可以收回。如果孙大午的后代或后代的后代觉得这种办法不好,他们可以随时改变。毕竟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企业的一切决策权来自产权。

上海经邦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薛锋:

一个家族企业的“乌托邦”

孙大午的改革是力图维护家族的所有权,同时又能通过决策权的分离来让有才干的人作决策。但问题在于,决策权在本质上并非是独立于经营权和所有权之外的范畴。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其核心就是决策者能够以其资本承担决策风险。

孙大午的三权分离从长期看是行不通的。而从目前看,三权分立,实际上也只是将重大决策权的一部分下放,而孙大午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其地位并未改变,那么企业的重大决策肯定还是由其最后拍板。

大午集团内部虽然建立起了一个相对有效的经营者选拔机制。但三权分立,又在根本上弱化了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一个企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为谁干的问题,所有权的家族化终究会使这个问题日趋尖锐。所以孙大午的改革是一种“家族企业的乌托邦”,不如南存辉的股份化改制来得彻底和现实。

孙大午不搞股份制的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很多民营企业的最大误区就在于一提股份制,就以为是分股份。其实真正的股份制是面向未来,是激励大家创造新的未来。担心股份制会带来问题,正如担心孩子长大后会不再孝顺一样。关键还是看当事人怎么去做。

很多时候,中国民营企业家真正舍不得的还是股权。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