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要重风险管理 中国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巴林银行

要重风险管理 中国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巴林银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张伟

  要重风险管理中国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巴林银行

  当中航油事件以后,很多人都在思考金融衍生产品带来的巨大“杀伤力”,而10年前,具有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也因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不当被迫破产。在我国,能够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机构,除了企业外,还有我国的商业银行。那么我国的商业银行会不会出现下一个“巴林银行”?

  最近,银监会就中航油事件向各家银行发出风险提示,要求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中航油事件中吸取教训,切实加强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风险管理。

  当前,尽管国内衍生产品市场尚没有发展起来,但是,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一些外向型企业已经在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衍生品交易,其中,主要从事以外汇、石油、黄金、国债等为标的物的衍生产品交易。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步伐加快、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以及金融创新势头加强,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从事衍生品交易的需要和机会将越来越多。

  然而,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善于使用它的机构将获益匪浅,而不善于使用或者滥用它的机构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衍生产品是适应规避风险的需要而产生,但是,风险只能转嫁和分散,而不可能被消除,因此,参与衍生品交易本身就蕴藏着风险。任何单笔或有限金额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中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从事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短时间我国还不会出现“巴林银行”事件,但是,要防患于未然,从市场准入这个角度将衍生产品风险控制在源头这个环节上。

  从产权制度、内控制度和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入手,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绝大部分还为国家或企业所有或控制,尚不明晰的产权制度为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提供了机会,或者说某些高层管理人员在利益和业绩驱动下,不顾风险、超越制度参与衍生产品交易。

  要严格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已经对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金融机构制定了具备严格的条件。但是,这并不能够达到完完全全地控制风险,许多人为因素仍然可以使这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为此,还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组建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增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能力。目前,我国风险管理人才非常欠缺,各家金融机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加强对金融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以提升自身的风险监测能力。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