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找到自己的全球化路径

培训讲师谈管理:找到自己的全球化路径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长期以来,《哈佛商业评论》致力于研究出一条打造全球化企业的理论脉络。在我们看来,在全球化探索方面,最理想的模本是中国的联想集团。这家PC制造商实行了双总部制,一个位于中国北京,另一个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市。

执掌联想集团全球定位战略的是该公司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先生。大约20年前,杨元庆的名字开始为世人所知,也就是在那时,杨元庆举家从北京移居到北卡罗来纳州。近日,我在普瑞斯顿林乡村俱乐部见到了杨元庆;他当时正主持联想集团一次内部会议,该会议既有战略层面的讨论,也带有庆祝的性质。杨元庆对我讲,他现在既兴奋又有些惶恐,因为联想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C制造商,但同时这一行业已经进入了衰退期(详见本期的HBR对话《联想需要我》)。

面对着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联想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继续贯彻其实施多年的全球化模式。该模式的一个独特元素是,几乎完全依靠本地管理人才,对此,杨元庆对我解释说:“这造就了信任文化。”现在联想集团全球范围内共有5.4万名员工,但只有约50人离开原籍到其他国家工作。

2005年,联想集团并购了IBM的PC部门,也因此成为全球性企业。从那时起,联想集团迅猛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其掌握了众多知名产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它此后进行的一系列并购:今年它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并从谷歌手中拿到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

要想在“后PC时代”,或者按照联想集团的说法,在“PC+时代”获取成功,极为不易。但杨元庆信心满满,他并不介意挑战苹果和三星公司。他甚至还说,任何公司都应该会从联想集团这里学到知识,因为“联想集团拥有多元化的团队以及组织文化”。

整整30年前,一批重要的中国公司包括海尔、万科和联想等都是在1984年创立的。它们当初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生存,要多挣些钱,进行规范化经营。当初那些小的可以忽略的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行业巨头,它们的发展路径值得更多中国公司学习、研究。

殷阿笛(Adi Ignatius)为《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总编辑。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