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培训讲师谈管理 / 培训讲师谈管理:聚焦“看病贵”:折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困境

培训讲师谈管理:聚焦“看病贵”:折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困境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2日 培训讲师谈管理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社今年522日联合发布的《医疗卫生绿皮书》,将十年医改进程中存在的很多不合理现象归纳为五大窘状,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医疗费用昂贵,导致病人有病不敢就医。


去年年底,一起天价医疗费纠纷案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一位身患绝症的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花费总额高达500万元以上。据事后调查,这一纠纷案内情复杂,病人家属以“钱权之势”主导医疗过程,严重扰乱了医院正常秩序,然而500万元之高的治疗费用依然令人咋舌,引发了人们对逐年增长的医药费用的批评和质疑。


 


卫生部在两年前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过去5年,老百姓年均收入水平增长远远小于年医疗支出增长,医药支出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三大消费,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越来越贵的医药费让很多患者在医院面前望而却步,很多人开始习惯“有病自己扛”。


 


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走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复旦大学就业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丁纯,以及医疗从业人员和上海医疗保险局的相关负责人,以求得到对此问题的深入剖析与洞察。


 


贵在何处?


看病贵的表现之一是药价贵。现在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50%60%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更是达到80%85% 复旦大学就业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丁纯对后一个现象解释道,大病重病的患者往往集中在大医院,医院级别越低,病房收入越少,对药品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计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有12000家,零售企业12万多家。药品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应该下降才对,但是现实却是药品价格上升、越贵越好的反常情况。


 


丁纯说:“药商的利润其实很大,但药商只能拿到其中的一部分,因为药品的流通需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需要支付许多‘公关费’”。这里所谓的中间环节,是指从药厂生产药品到患者最终拿到药品需要经过的层层环节,包括药品批发商、药店、医院等。这些利益方在销售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分兵把守,都想分得一杯羹,致使众多药品的零售价高得离谱,有的药品如干扰素类,其零售价甚至高于成本价百倍。


药品虚高还和中国实行医院药品加价政策有关。目前,国家允许医院以批发价进药,以零售价出售给患者,赚取其中15%的合法批零差价。这是国家为替代财政补助不足而给予的政策性补偿。但现在,这却成了大多数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药品越贵,医院得到的利润就越多。


据统计目前中国85%的药品是通过医院销售的。中国一直延续医药合业制度,即医院直接开办药房,患者持医生的处方到药房交费取药。丁纯说:“尽管药品在生产和批发环节存在竞争,但在最终销售环节缺乏竞争,药品只有通过医生的处方才能销售出去。”这也为拥有处方权的医生借助开药提取利润创造了一种制度条件。


 


除了医药价格昂贵外,医疗器械检查的费用也逐年上升。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认为:“其实医疗器材的问题比药品更大。人们往往认为医疗器械费用高是正常的,其实不然,器械的利润更大。”


 


国家现行政策规定:不同类型医院的检查费用标准,以所用医疗设备的价值量为基础分等级制定,价值量越大、收费越高;医疗设备、器材的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生产经营企业自主定价。医疗设备器材的生产经营企业,为了能确保给医院高额回扣,而虚高定价;医院也纷纷筹资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和高档医疗器材。


 


与高昂的药价和医疗器械检查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对低廉的诊疗费。仁济医院某外科主任举例说:“13元的专家门诊费医生本人只能拿到2.5元。年轻医生的门诊费中个人只能拿到0.5元。”


 


他补充道:“传统观念认为医疗服务应该是属于公共事业,因此很难大幅提高诊疗费。现在有100元的专家门诊费,患者已经觉得是天价了。


 


医疗服务一直有收费项目,比如挂号费、住院费和手术费等等。但是如果现在调整此类收费价格,人们心理上会难以接受,而且此类收费项目价格上涨的指数,物价局会予以控制。而类似CT、核磁共振等医疗技术项目,是新生事物。物价部门可以开恩,这些新项目可以按照成本收费,甚至可以赢利。


 


真正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费用的补偿不足,转嫁到了药品和器械检查两类费用上。胡苏云指出:“政府试图以控制医疗服务费用、诊疗价格和床位价格来约束医院的公益行为,但是这种控制却导致医生价值被低估,催发和加剧了非医疗服务产品的补偿作用上升”。


 


谁在买单?


 


医疗体制改革前,原有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分为企业单位职工的“劳保医疗”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公费医疗”,医疗费用由政府和企业买单,个人只负担5%–10%;而改革后,医疗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199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属地”(地、市或县)管理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


 


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 %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 医疗保险基金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个人帐户用于支付经常性和小额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大额医疗费用。对统筹基金设定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实行“三段式支付”。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主要从统筹基金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


 


在公费医疗时代,即使医疗费用上涨到现在的水平,人们也不会抱怨,因为买单的不是自己。而在现行的医疗保险制下,个人出资比重大大增加。从1980年到2004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中,除了政府支出的比重下降了一半,社会支出也从42.6%下降到29.3%,而个人卫生支出却从21.2%上升到53.6%,也就是说, 中国卫生费用上涨的结果都由个人来买单了。


 


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极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基本没有医保,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是改革后的新问题。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也很有限,非正规就业者、非职工和弱势群体被排除在外。胡苏云指出,这些被排除在医保之外的人群,恰恰又是低收入者,越是贫穷的人就越无法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


 


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但人们普遍反映较低。按30%的比例,一般职工每季度的保障额度在60--100元之间,还不及一次感冒的医疗费用,于是出现了门诊疾病转住院、自费药品分解为非自费药品、患者和医生联合对付医疗保险机构等情况。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